潘美蓮
摘 要:教學反思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作為高職教師的我們就應當將反思當作一種教學常態。但怎樣反思,反思什么內容?本文通過親身體驗的教學案例闡述了這些問題。
關鍵詞: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210-02
中國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可以看出,反思對于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
那作為我們這些高職學俯的教師,每學期的期末,面對同學們的成績分布圖,我們課任教師就應積極主動的態度進行教學反思。當然,我們在平時的常規教學中也要養成教學反思的好習慣。怎樣進行教學反思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
首先,可以堅持看教育學理論書籍以及讀教育教學雜志,從中獲取前沿的教學理念、最新的教育動態和最實用的教學方法;將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與自己當前的教學理念進行對比分析,查漏補缺、整理理想,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其次,多進行聽課交流,將自己的教學活動與同事們的進行對比并交流,從中產生思維碰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同伴互助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方面的優劣,將自己重要的收獲及看法梳理出來,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經驗知識,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能力的快速提升。
2 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否科學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一堂課下來,要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是不是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我們是不是真正意義上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激勵者、幫助者還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從細節上講,一堂課的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活動的組織、我們的點撥引導是否到位,學生參與學習是否積極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突出,課堂的氣氛是否活躍,課堂教學效果是否較好等等,都是促成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3 堅持“寫”教學反思
寫什么?可以寫日記,寫案例,寫論文、做課題。比如,我校在校園網辦公平臺開辟了“教學手記”欄目,就是一個很好的寫教學反思的好地方。
3.1 那寫些什么內容呢
(1)在課堂中,可以寫教學活動中的師生“瞬間靈感”與“智慧火花”。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思維發展與碰撞時,可能不由自主、突發奇想地涌出一些想法,讓我們拍案叫絕。這些閃光點就應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將它記錄下來,日后可以成為我們教學案例中的亮點。
(2)在課堂結束后,可以寫教學上的成功與不足之處。
也即課后,作為教師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達到了預先設計的教學目標;教學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的是否適時是否到位;哪些教學環節的處理好,哪些難點還沒解決好?
(3)在課后還要總結。
根據教學中所獲得的學生反饋信息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可以明確課堂教學改進的方向和措施。這樣有助于教師從正反兩個方面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有效地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專業水平。
3.2 案例
針對我的一門課程“MAYA建模”的期末大作業結果反思情況。
在學期末我的“MAYA建模”課程期末大作業檢測中,發現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的作業都不錯,成績優良,但有一部分則很差。看到這個結果,真的很困惑,經過自我反思檢查漏洞,發現既有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也有自己教學方法沒有到位的問題。
(1)教學方法存在不足。
作為一位老師,在教學上本人始終覺得怎樣使課堂生動幽默、如何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如何準確嚴密地使用教學語言等許多方面存在不足。
(2)課堂上沒有效地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激發學生興趣上沒下足功夫。
老師緊一點,他們緊一點;老師一旦放松一點,他們跟著立馬松弛下來。
(3)沒有處理好“主體”與“特殊”關系。
在課程的教學上太重視主體學生的培養,忽略了“特殊”群體關注度,對學習態度不端正與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只有提醒與勸告,沒有及時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個別輔導與情感激勵,降低了班級的整體教學效果。
(4)沒有進行階段性目標的細化及考核評價指標的明確化。
在學期初太注重期末大作業大目標,沒有細化到階段性目標的實現,有部分有學生因畏懼大作業的難度而半途放棄。同時沒有明確申明階段性作業與期末大作業的考核評價指標。
(5)要求不夠嚴格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這次檢測發現,部分成績差的學生學習態度都不端正,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平時作業的態度。這部分學生認為這個課程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干自己的“事”。雖然發現了問題,做了全班性通報與個別勸導,但因缺少到位的、針對性的個別引導與情感激勵,導致了這部分學生的成績還是不理想。
3.3 改進措施
(1)保持與日俱進,時刻提醒自己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在激發興趣上加大了力度。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首先,作為老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條件,也是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關鍵。其次,老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學生的言行,尤其觀察那些課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閃光點,激勵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達到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設計這個課程第一次課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非常清楚這個課程的整體設計與時間安排外,重中之重是將學生的興趣與主動性調動起來。
(3)在對落后生的跟蹤上加大力度;在課程教學上既要在重視主體學生的培養的同時,要著力“特殊”群體加以高度關注,重視對后進生的補救培養,老師對落后生進行跟蹤,用小組互助合作和傳幫帶的方式加強補救措施,從而大大提升班級的整體教學效果。我需全程跟蹤落后生對課程的學習情況,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指導與幫助。
(4)嚴格規定課程的階段性目標作業提交時間。首先,該完成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并上交,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同樣要以身作則,答應學生做到的,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自己起到表率作用。其次,學期初明確申明階段性作業與期末大作業的考核評價指標。然后,每個月都會有月底目標實現任務,學生自己來進行階段性目標進行的演示和交流說明,老師與其它同學進行點評和總結。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們學習所存在的問題,從而可以急時得以解決。一個是對前階段知識的總結與回顧;同時為下一段的學習鋪下墊腳石。同時也防止有學生對大作業迷茫而半路放棄的現象。
(5)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多關注學習態度不端正與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個別輔導與情感激勵。
(6)多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有了反思,我的下個學期再擔任這個課程時我,我能從反思中受益良多,同時教學效果也明顯提高,學生對我的滿意度也高。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它可以不斷地記錄教學過程中的得失和感悟,它可以不斷地審視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活動行為;習慣性的教學反思能使教師與時俱進、能使教師吐故納新、能使教師一步步走向更高層次的教學境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學反思益處諸多,就應該讓教學反思成為教師的一種教學常態。
參考文獻
[1] 靳玉樂.反思教學[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 楊鳳艷.“教學反思”之反思[J].吉林教育:綜合,2013(1):98-99.
[3] 田杰.反思型教師教學行為特點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1):76-79.
[4] 張立昌.自我實踐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7):2-5.
[5] 傅梅芳.教育反思能力——新時代教師應具備的能力[J].繼續教育研究,2002(2):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