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珠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的不斷發展,人才的不斷涌入,推動了社會對各種機制不健全的改進,比如在中國公辦和民辦高校會計制度上就應該加之改革研究。就目前而言,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已經不能適應公辦高校會計核算的要求,亦不能適應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在現階段,中國應在會計制度上為公辦高校加之以改革,并為民辦高校引進新的會計方法,使之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高等學校;公辦高校;民辦高校;會計制度
中圖分類號:G63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0-0156-02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中國高等學校的會計制度也加之嚴謹的考量,發現在上世紀頒布實施的高等會計制度早就已經不能與現階段的需求相適應了,它的繼續發展很難跟上時代的腳步,略顯得有些蹣跚。故而,對中國公辦和民辦高校會計制度的改革研究勢在必行。
一、有關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的理論概述
(一)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的含義
1.公辦高校。公辦高校是指由政府財政撥款,國家出資辦學。
2.民辦高校。民辦高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出資辦學。但是民辦大學也是需要國家教育部承認的。
(二)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的特征異同性分析
1.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都是非營利性組織。中國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都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教育的本質,就是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于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征。因此,在《高等教育法》中規定:“設立高等學校,應當符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規劃,符合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以營利為目的”。這就要求了高等學校建立的初衷是要培養莘莘學子,而不能貪圖利益的回報。
2.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的辦學主體不同。從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的含義我們可以看出來,公辦學校的辦學主體是國家,或者是事業單位。然而,與之相對的民辦高校,其主體則為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不難發現公辦高校與民辦高校辦學主體不同的特征了。
3.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的辦學經費來源大相徑庭。近年來,民辦高校的數量呈遞增勢頭,但其發展的局限性就需要政府加以扶持,繼而出臺許多扶持性政策或是政府進行少量財政性撥款補貼的現象。這樣的現象只是初露端倪,究其主要經費來源而談,由于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各自辦學主體不同,導致其辦學經費的來源就有所不同。公辦高校辦學經費的來源是國家機構的財政性資金,而民辦高校的辦學經費則是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
(三)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會計制度改革在規范高校會計核算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其只考慮滿足國家信息的需要,而并未充分地為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求所考慮,這就有礙于加強高校的自身管理。
通過對兩個會計主體合并、固定資產折舊的改革、高校債務的改革、凈資產的改革、收入與支出的改革、增加現金流量表和附注披露等的改革,對我國現階段高校改革存在的會計主體多元化、資產虛高、債務分類不科學、凈資產核算混亂等問題加以改革和完善。總之,高校會計制度改革存在的弊端要求高校會計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二、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發展現狀
(一)西方公辦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現狀分析
在西方,公辦高校會計制度改革之前一直沿襲著國立大學的財政,主要依賴于國家的財政預算分配及事前規劃和事后監督。這樣就形成比較單一的資金來源、用途、決策方法等。
就日本來說,于2003年其頒布了《國立大學法人會計基準》,這也是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標志著日本公立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開始。在實施法人化以后,擴大了大學的經營權限,管制也得以縮小,原先落后的舊體制得以優化,使其可以自主決定開展一些相關的事業活動。
日本公辦高校法人化之后,雖采取“董事會制度”的民營手法,但二者不能完全畫等號。在賦予大學更多自主經營權的同時,對會計制度改革加以調整。但依靠國家財政支持仍是主體和改革的重中之重。它作為獨立組織采用企業的財務管理方法,將財政與預算分開,使得公辦高校可獲得更廣泛的資金來源,大學日常運轉得以有力保證。
(二)中國公辦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現狀
相對西方來說,我國對公辦高校會計制度一直采取單一的涉足。比如說:經濟來源的單一性、組織性質的單一性,幾乎就沒有出現過差異性較大的結合關系。沒有西方的公辦高校會計制度成熟,相對缺少創新與改革。
直到1998年頒發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試行)》,建立了一套新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現行制度在規范高校會計核算中的作用不可小覷,改革采用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權責發生制為會計核算制度的借貸記賬法形式,規避了我國舊時公立高校會計制度的弊端。
(三)西方民辦高校會計制度的發展現狀
雖然國與國之間存在著地域文化的差異,但是在西方民辦高校會計制度的發展問題上卻是基本相同的,尤其表現在編制主體和主要特色這兩方面。比如說,美日這兩個體制不同的國家,在教育行業面對同一個問題都會給出不同的方法,這就是鮮明的行業特色,有的喜歡政府主導干預,有的喜歡行業自主。西方國家的競爭意識、利益意識雖然明顯,但在西方,無論公辦、民辦都是按照非營利性組織特點來制定運作的。
(四)中國民辦高校會計制度的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改革制度的推進,我國民辦高校會計制度的改革進程也在不斷深化。但是,時至今日,中國民辦高校在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制度上并沒有實現統一。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民辦高校嚴格地執行了《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有些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用適合自身發展的會計制度。從民辦高校會計制度采用方式的不同,反映出按部就班的民辦高校在會計制度中無法顯示出資人、出資關系和出資信息。《企業會計制度》滿足于民辦高校教育成本的需求,可以提供翔實的數據針對“取得合理回報”一說。但這個制度仍有不完美的地方,它不能反映民辦高校開展教學的行業特征,只能反映主要的企業行為。
因此,由于民辦高校執行會計制度的不統一,使得民辦高校所提供的經濟信息的不可比較性。與西方民辦高校的發展形勢相比較,我國民辦高校大部分沒采用按行業特征發展的需要來進行,這就使得會計制度不統一的現狀不利于政府加強對民辦高校的管理等。
三、中國公辦和民辦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對策建議
(一)中國公辦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對策建議
1.出臺新制度,避免在會計主體上出現割裂問題。由于二者在會計主體上割裂的原因是制度的不完善性,中國公辦高校會計制度可以根據多年公辦高校的實際具體情況來進行徹底的修改,使得二者有著共同的制度要求,在同一框架下通力合作,能夠規避紀檢會計是可以不需執行高校會計制度的情況,繼而就順利地避免影響整體性發生的可能。
2.完善公辦高校會計體制,使權責與配比協調發展。由于固定資產的不計提折舊,用其同增減的方式來映襯學校固定資產的變化趨勢。在高校會計中,與折舊相同性質的攤銷等活動都不在制度所能容納的范疇,這種情勢下就會增加高校的成本核算實現的難度。所以就是要將會計核算的各項活動歸納在同一個可承受的范圍之內,使得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能夠合理發揮良好的作用,最終使得中國公辦高校的權責體系更加完善。
3.改變長期使用收付實現制的模式,加強信息完整度。在初期,大多數高校都需要政府撥款完成其經濟活動,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的深入,經費來源途徑多元化趨勢明顯,收入與支出需要滿足的門檻有所提升。繼續采用收付實現制不能保障信息的完整性,也不能滿足公立高校體制改革的需要。
這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體制改革的需求,完善信息的完整程度,變化改革措施,提出新的核算方法。比如:與企業會計并軌的辦法。因為企業會計準則大部分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相似,其報表、要素等也具有同一特點,這樣就可以選擇這種方法,加強信息的完整度。
4.提升財務報告內容的全面性,為會計科目行政色彩減色。現行的會計科目表不能滿足部門預算對比的需要。在財務報表中所包含的資產負債表的內容與其應該闡述的實際內容不相符,并與收入支出表相重。因此,應對財務報告內容進行新的詮釋,并加以“瘦身”和“重塑”,減掉多余重復的部分,重塑新穎需要的新內容。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公辦高校形成其自身的特點,附之以行政單位特色,一些會計科目就很難準確地對公辦高校的實際情況做出反應。公辦高校既需接受政府財政撥款,還需要在高校的指導下完成經濟活動。在這樣的前提下,就無法完全實現與企業會計并軌。故而,需要為其減色,使其更好融入社會新的變化大潮。
(二)中國民辦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對策建議
1.統一地方行業性會計規范制度,使地方民辦高校的編制信息具統一性。由于在我國各地的具體情況不同,考慮到現階段的現實情況,采用統一地方性行業會計規范制度,依據已經出臺的各項有關法律,推出新的法案試行,編制帶有地方性特色的相關法案制度,使得在某一地區范圍內達到小范圍的會計信息統一化。
2.深化推行全國行業性會計制度,優化改革體系。隨著中國民辦高校會計制度進程的不斷加快,許多民辦高校都選用了適合自身體制發展的會計制度,同時也帶來了信息質量問題待考量的難題。只有在初步實現了地方性政策的統一之后,深化推行全國行業性會計制度,民辦高校教育機構的會計制度的改革需將教育部同財政部一起提升為全國共同的管理機關,使其共同制定相關法律規范,優化改革體系。
結語
改革道路雖曲折,但前進是必需的,在面對中國公辦和民辦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問題上,二者表面上是被隔離開來的兩類經濟組織,但其同屬于非營利組織性質。因此,雖然看似兩方需要各自為政,自行發展,但其經歷一個漫長的發展時期之后,在加深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的同時,事業單位與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亦會日漸趨同,改革發展的統一性使得公辦與民辦高校會計制度改革成為必然。
參考文獻:
[1]王紅娟.對高校會計制度改革的思考[J].財會月刊,2008(15).
[2]景宏軍,薛占鋒,孫莉艷.關于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借鑒《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3]梁麗.《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比較[J].財會通訊,2006(12).
[4]張兆亮.高校會計制度的局限性及改進對策研究[J].時代經貿(下旬刊),2008(6).
[5]查明輝.淺析高校的經濟效益:公辦與民辦[J].經濟研究導刊,2009(30).
[6]白海泉,鄧立華.高校會計制度改革探析[J].財會通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