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芝
摘 要:職業核心能力是高職學生就業、再就業和職場升遷所必備的能力。各個高職院校的學生除了掌握好專業技能外,個人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對順利就業至關重要。因此,提高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職學生 核心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b)-0186-01
職業核心能力是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除專業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讓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據具體情況如何選擇和應用。目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已成為全球各地教育、培訓的基本趨勢。
教育部在2006年16號文件指出,要“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并在辦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中要求測評學生的“自我學習、信息處理、語言文字表達和合作協調能力”。同時,教育部與其他部委的相關文件中也一再強調學生以及職業人士的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勢在必行。
1 高職學生提高職業核心能力的意義
當前,職業核心能力已經成為人們就業、再就業和職場升遷所必備的能力。結合近幾年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許多高職院校已經開始實施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實訓場地和實習條件的限制,使得部分高職院校的“校中廠、廠中校”變成了一紙空談,過多的流于形式。一些畢業生在校期間是優秀的好學生,而真正走向工作崗位和在頂崗實習階段就凸顯了自身的許多弱點:無法適應崗位要求,動手能力弱,缺乏將理論知識有效轉化為實踐技能的能力。再加上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目標不明確,不能正確的認識社會環境,對自己的評價過高,在頂崗實習及初次就業一般都是在公司(企業)生產經營的第一線,再加上缺乏工作經驗,在實際工作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靈活應變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否則,就難以適應崗位需要。因此,除了掌握好專業技能外,個人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對順利就業至關重要。
2 提高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幾個途徑
2.1 優化專業設置,服務區域經濟
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方向是: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就業為導向找準學院在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中的位置,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辦學思路要注重本地區、本行業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不能脫離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方向。首先,專業設置要以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為導向,要區別于本科院校的專業設置,要根據人才市場的變化動態,結合行業、企業及社會需求深入調研,有針對性的調整專業設置。其次,要充分考慮到服務于區域和地方經濟發展,結合區域特色,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最后,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應有自身的特色和文化內涵。以新疆兵團某高職院校為例,兵團特色和校園文化相互融合,學校辦學特色和兵團精神相互融合,逐步形成具有兵團特色的辦學思路和人才培養模式,對于特色專業的建設,結合兵團經濟的發展,緊跟主導產業,實行重點突破,突出高職院校在兵團范圍內的文化引領作用。通過特色專業的示范作用,進一步帶動專業結構的整體優化和專業水平的整體提高。
2.2 建立完善的職業核心能力提升體系
職業核心能力作為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內容,必然伴隨學生在校的整個階段,建立完整的職業核心能力訓練提升途徑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很大意義。初步建立學生職業能力提升訓練結構模式,成立專門的指導機構或團體。從教學資源庫建設到課程輔導及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進行動態管理,定時追蹤,不斷反饋實踐效果,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教師根據工作過程或崗位標準為依據設計符合職業特點和區域特色的課程體系,靈活的運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幫助和指導學生掌握職業核心能力的各個要素,鼓勵教師把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融入時間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在現實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學會使用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等職業核心能力來解決問題。職業核心能力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培養與鍛煉,自然會逐漸提高。因此,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是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最好平臺。
2.3 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一是要不斷增加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把企業中的“能工巧匠”搬到學校,將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效的融合起來。二是要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熟悉、研究企業各崗位的工作流程和技術規范,積累企業在處理特殊業務和重大業務時的方法和經驗,提高實踐教學能力。三是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拓寬教師在職業能力方面的提高,適時組織職場訓練、交流,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穩步發揮專業帶頭人、業務骨干的輻射帶動作用。四是要有計劃的組織專業教師,專業帶頭人參加技能性培訓活動,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業務素養,提升專業教師在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2.4 充分利用有效資源,建立多元化的質量評估體系
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行業的關系,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相對穩定的實習就業環境。結合目前高職院校的發展趨勢,集團化辦學思路已初步成熟,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整合有效資源,充分發揮政府、企業、行業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影響和提升作用,不斷完善質量評價體系,逐步轉變傳統的考核評價指標。充分發揮“雙師型”教師在學生職業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多方平臺分析學生的職業活動中的實際效果,并通過反復的評估和完善促使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與職業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逐步建立學校、行業、企業、政府多方聯動的評價機制是促進高職生職業核心能力提高的重要環節。
3 結論
綜上所述,結合目前的市場環境和社會需求,通過優化專業設置,建立完善的職業核心能力提升體系,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建立多元化的質量評估體系,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的關鍵。職業核心能力的提升必將是促進高職學生成功擇業、順利就業的法寶。
參考文獻
[1] 靖德云.大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信息,2012(29):189,233.
[2] 邵艾群.論英國核心能力開發的策略[J].繼續教育研究,2011(3):130-132.
[3] 李霞.高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研究[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4] 靖德云.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研究[D].山東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