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虎
摘 要:互聯網金融時代,中小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同時存在。本文建議中小商業銀行通過提高大數據挖掘、分析、治理和應用能力,加大非純粹網絡銀行和純粹網絡銀行建設力度,培養和引進復合性金融人才,盡快實現全面轉型來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小商業銀行;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830.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4(9)-0047-05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與發展既有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搜索引擎等現代科技的支持,也是金融服務和金融資源配置需要普惠化、便捷化和高效化的現實需要。當前,互聯網金融主要有網絡支付結算、網絡融資、網絡投資理財、網絡信息服務、網絡貨幣、網絡銀行、網絡保險和網絡證券八種模式。其中,網絡支付結算、網絡融資、網絡投資理財在我國發展迅猛。第三方網絡和移動支付方面,根據銀信聯統計,2009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為3.1萬億元,2013年則達到20.7萬億元,預計2014年將為29.1億元。另據預測,到2014年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將達3850億人民幣,用戶規模將達到3.87億人1;網絡信貸方面,以阿里小貸為例,截至2013年末,阿里小貸投放貸款總額已超過1000億元,服務客戶超過32萬戶;私人理財方面,以余額寶理財為例,截至2013年末,余額寶客戶超4300萬,交易規模突破1800億元。
未來,互聯網金融將在兩方面實現發展突破。一方面,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走向融合,創新并孕育出將銀行業務、保險業務、證券業務等各類金融業務混為一體的網絡金融超市,為金融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3A金融服務。另一方面,以差異化的經營策略、簡便快捷的流程設計、流暢貼切的客戶體驗為理念的直銷銀行、直銷證券和直銷保險將作為新的金融業態出現。它們的出現將打破地點、時間和傳統物理網點的限制,通過移動電子終端、傳真、互聯網等媒介手段,實現金融業務、保險業務、證券業務等金融服務的直接交易,為特定金融消費者提供普惠、實惠、快捷、安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一、互聯網金融對中小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企業崛起對中小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影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不同規模的銀行產生的影響程度不同。和中小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雄厚,業務經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企業和重點產業”,向網上銀行和互聯網金融進軍較早,因此大型商業銀行在此次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浪潮中受到的沖擊較中小商業銀行要小。總的來說,互聯網金融對中小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其一,網絡信貸影響中小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市場份額。一方面,無論是P2P網絡信貸(拍拍貸),B2B貸款(阿里小貸)、B2C貸款(京東商城)和C2C貸款(e淘寶網),還是以天使匯為代表的眾籌平臺融資,國內已出現的網絡信貸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小微貸款,體現在貸款額度較小,貸款期限較短,貸款人群為以個人和小微企業為主要對象的網絡用戶。以阿里小貸為例,截至2012年底,阿里金融累計向20萬家小微企業發放總額為500億元的貸款,戶均貸款僅為6.1萬元,實際年化利率為6.7%,貸款期限有95%在3天至6個月以內2。從2010年至2012年,阿里金融共向超過50萬家的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發放總額超過1100億元的貸款,戶均貸款僅為7000元3。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商業銀行實力較小,以“差異化、特色化、零售化”為經營目標,將社區居民、中小微企業和農民作為主要客戶目標群,中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用戶貸款在中小商業銀行資產業務中比例較高。網絡信貸的迅速發展無疑會對中小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產生影響。此外,由于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持,網絡信貸的辦理效率高于中小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辦理效率,辦理成本低于中小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辦理成本,網絡信貸將蠶食中小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市場份額。
其二,網絡金融信息服務和網絡金融中介服務在填補金融服務空白的同時也降低了客戶對中小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需求和依賴。2007年以來,受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存貸款利差日趨收窄,中小商業銀行開始進行業務轉型,增加中間業務利潤在營業利潤中的比重。以網絡支付、銀行卡收單和預付卡業務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對中小商業銀行在銀行中間業務領域“跑馬圈地”產生了挑戰。在未來,互聯網金融將利用自身優勢發展本、外幣結算、代理保險和證券業務、咨詢顧問業務等業務,使中小商業銀行支付結算功能和金融中介服務功能有被邊緣化的危險。
其三,全能網絡金融超市的出現將促使中小商業銀行在經營理念、經營業務、物理網點、業務流程、網絡信息技術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加快進行全面轉型。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銀行業務、保險業務、證券業務等業務混合經營的趨勢加快,全能網絡金融超市的出現可以預期。由于中小商業銀行的理念定位和客戶選擇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存在競合的關系,中小商業銀行在進行全面戰略轉型的過程中將會借鑒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經驗,或進行金融互聯網改革或直接向互聯網金融進軍。
(二)大型商業銀行進軍網絡金融領域對中小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影響。一直以來,受巴萊多定律(二八定律)的影響,我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秉承金融市場20%的優質客戶能給其帶來80%的利潤的理論。然而,受到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的影響,我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正在加快二次轉型步伐。隨著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商業銀行發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業務和個人金融業務的成本會降低。據博思艾倫咨詢公司的統計,在1999年中期,美國銀行網點開展業務的單位成本超過1美元,而網絡銀行的單位交易成本僅約1美分(劉海平,2000)。另據測算,我國銀行網點的單筆交易成本為3.06元,而網上銀行的單筆交易成本僅為0.49元(蔣照輝,2011)。2007年以來,我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將資產業務向小微企業和個人用戶延伸。由于大銀行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小微企業貸款業務和個人用戶貸款業務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中小商業銀行在開展小微企業貸款業務和個人用戶貸款業務中的成本和效率優勢將不復存在,此舉必將對中小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開展產生沖擊。
此外,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或與電商平臺合作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或獨自實施金融互聯網戰略,通過運用科學分析手段對其擁有的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和處理,分析金融客戶的消費偏好,提升風險防范模型的精確度,必將鞏固其支付結算中介地位、資源配置核心地位。中小商業銀行進軍互聯網金融的困難加大,與大型商業銀行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展開競爭的難度增加。
(三)網絡信貸對中小商業銀行發展影響的理性思考。互聯網金融中的網絡信貸和中小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之間存在互惠共生的關系。伴隨互聯網金融的改革發展和中小商業銀行成功轉型,互聯網金融中的網絡信貸業務和中小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必將由非對稱互惠共生狀態向對稱性互惠共生狀態演進,最終促使我國中小微企業信貸市場和個人信貸市場形成一種分工協作和適度競爭同時存在的均衡狀態。事實上,網絡信貸供給方和中小商業銀行選擇小微信貸的細分客戶市場不同。如果將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用戶按照經營質量、資產規模(個人財產規模)分為優質中小微企業和優質個人用戶與次優中小微企業和次優個人用戶,則網絡信貸供給方主要選擇以次優中小微企業和次優個人用戶為主的客戶市場而中小商業銀行主攻以優質中小微企業和優質個人用戶為主的信貸市場。如圖1中S1為中小商業銀行貸款供給曲線,S2為網絡信貸資金供給曲線,D1為優質中小微企業和優質個人用戶貸款需求曲線,D2為次優中小微企業和次優個人用戶貸款需求曲線。S1曲線在利率達到一定程度向后彎曲的原因是由于銀行與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客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這種信息不對稱在信貸融資市場上表現為隨著貸款利率定價的提高,貸款違約風險逐漸增加。受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影響,次優中小微企業和次優個人用戶相比優質中小微企業和優質個人用戶更愿意接受高利率定價,而利率定價太高時,優質中小微企業和優質個人用戶會退出信貸需求市場。因此,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銀行認為能接受過高貸款利率定價的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主要是次優的,針對這一部分客戶,銀行就會減少授信額度而不是提高利率定價。如圖1,S1與D1在A點達到供需平衡,S2與D2在B點達到供需平衡。在A點的貸款授信額度大于B點,但貸款利率定價低于B點。S1與D2交于C點表明中小商業銀行資金供給和次優中小微企業和次優個人用戶資金需求也存在唯一的均衡,但此處的均衡無法滿足次優中小微企業和次優個人用戶所有的資金需求,次優中小微企業和次優個人用戶還需要通過網絡信貸和其它融資渠道來滿足剩余融資需求。
次優中小微企業和次優個人用戶的貸款需求一般小于優質中小微企業和優質個人用戶,因此,B點的均衡授信額度小于A點的授信額度。此外,網絡信貸企業憑借對其擁有的海量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客戶交易數據進行挖掘和處理,降低了網絡信貸資金供給方與中小微企業及個人用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實現網絡信貸能供給次優中小微企業及次優個人用戶信貸需求的可能性。鑒于次優中小微企業及次優個人客戶貸款違約風險更高,貸款利率定價相對高于優質中小微企業及優質個人客戶貸款利率定價,即B點的均衡利率水平高于A點。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我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應用大數據技術提高數據處理能力、客戶服務水平和管理效率,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必將進軍中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信貸市場,并對網絡信貸和中小商業銀行雙雙產生影響。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發展的優、劣勢分析
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相比,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依然存在:第一,中小商業銀行實力相對較強、信譽度相對較高。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財務實力、金融生產能力、營銷能力、交易規模都遠遠超過互聯網金融企業。以資產規模和交易規模為例,截止2013年末,我國中小型銀行總資產達到29.6萬億元,各項貸款業務達到17.12萬億元9。相比較而言,雖然互聯網金融發展較快,但無論是總資產規模還是交易規模都相形見絀。此外,中小商業銀行在居民和企業中的公信度、誠信度高于互聯網金融企業。第二,中小商業銀行的客戶目標群大于互聯網金融企業,且擁有更豐富的客戶資源。理論上,互聯網金融企業和中小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對象相同,但就目前而言,互聯網金融的目標客戶群主要為部分互聯網用戶、智能手機用戶和數字電視用戶,而中小商業銀行的客戶群體不僅包括互聯網金融企業所有的金融客戶群,還包括未能享受互聯網金融服務的互聯網用戶、智能手機用戶和數字電視用戶,以及非互聯網用戶、非智能手機用戶和非數字電視用戶。此外,中小商業銀行經過長期經營發展積累了龐大的客戶資源,為其應用大數據技術和進軍互聯網金融提供了客戶資源支持。第三,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軟硬件基礎設施更完善。我國中小商業銀行不僅擁有包括資產負債業務、支付結算、清算等在內的IT基礎架構和設施完善的物理網點,還擁有豐富的金融人才和IT人才儲備。與中小商業銀行相比,互聯網金融企業雖然擴張迅速,但軟硬件設施有限,可抵押、質押資產較少。第四,風險防范制度更完善,市場監管完備。當前,只有阿里小貸、上海陸金所等少數互聯網金融企業建立起相對健全的風險管控體系,大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由于缺乏風險防范經驗、風險防范理論指導和大數據支持而未建立起風險防范體系。中小商業銀行卻已建立起健全的風險防范制度。此外,國內針對商業銀行的監管體系已經建立健全,而互聯網金融的行業監管仍在研究和探討中。
不過,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中小商業銀行也存在不少劣勢。首先,中小商業銀行經營觀念轉變需要時間,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相對僵化。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正在向以客戶價值訴求為導向轉變,但理念轉變需要時間。另外,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已有的組織結構既沒有充分體現各銀行自身的發展特色,又將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銀行分支機構捆綁,導致金融資源配置分散化和低效率,還導致管理層次過多、機構鏈條過長。相對于中小商業銀行,剛剛成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組織結構更加扁平化,信息傳遞和流程化處理更高效。其次,中小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和客戶信用資質評定存在局限性。受風險偏好和客戶信用資質評定規定的影響,缺乏抵押品和質押品的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用戶往往被排斥在中小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之外,為互聯網金融企業業務拓展提供了機會。再次,商業銀行缺乏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軟硬件基礎。當前,中小商業銀行的大數據技術挖掘和處理能力有待提高,熟悉金融和信息科學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匱乏,缺少適合互聯網金融業務開展的組織結構和管理制度。最后,中小商業銀行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面臨互聯網金融企業和大型商業銀行的雙重夾擊。
中小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企業相比具有的優勢使其能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進行資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構建新的價值網絡,改善客戶金融服務水平,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風險管控體系建設。同時,中小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存在的劣勢使其在應對互聯網金融企業和大型商業銀行的挑戰、進行全面轉型時的路徑選擇具有了一定的針對性。
三、中小商業銀行未來競爭發展路徑探析
(一)提高中小商業銀行的數據挖掘整合、分析、治理和應用能力。大數據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商業銀行拓展了全新的客戶溝通渠道和營銷渠道,提供了規避金融風險的新方法,加速了金融服務向虛擬化發展的趨勢,擁有挖掘和分析大數據的能力也成為商業銀行之間以及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競爭的新手段。能否掌握并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中小商業銀行至關重要。
建議中小商業銀行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其一,建立“數據倉庫”,并以此為基礎制定數據標準流程。各中小商業銀行應充分挖掘和整理自身擁有的結構化和半結構化金融數據,建設線上金融基礎數據庫。應結合半結構化和結構化數據的特點,在其內部各部門制定統一的業務解釋和數據處理標準,建立內部通用的數據處理模型或數據標準流程。其二,積極與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大數據平臺”及數據分析專業廠商展開合作,盡可能實現信息數據的整合、共享與處理。中小商業銀行既要和電商平臺合作,實現雙方擁有的數據資源的共享,又要加強與數據分析專業廠商合作,提高數據存量的綜合挖掘和處理能力。其三,建立線上征信系統,健全風險防控體系。安全性仍然是當下商業銀行經營發展首要考慮的問題。中小商業銀行應以“數據倉庫”為基礎建立線上征信系統,提高對金融客戶信用評級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并以線上征信系統為基礎,建立更加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
(二)分長短期做好非純粹網絡銀行和純粹網絡銀行建設。建議中小商業銀行在短期內加快以客戶價值訴求為核心的網上銀行建設,在長期內設立集金融混業經營和多元化金融服務的全能網絡金融超市。短期內,中小商業銀行在建設自身價值鏈時,可借鑒互聯網金融的新特點,以客戶價值訴求為導向加快網上銀行建設。首先,以建設智能網點來確保客戶價值訴求實現。中小商業銀行應通過設置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體驗區,再配置員工一對一引導講解,讓客戶在實現自助辦理銀行業務的同時感受自身價值訴求實現的快感。其次,提升網上銀行的服務質量,滿足客戶的多樣化應用需求。做到確保網絡銀行提供軟硬件環境的有形性(網站界面布局優美、網站信息更新快捷、網站視覺效果良好)、網絡銀行使用的方便性(能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網銀賬戶并獲得各項金融服務)、金融服務提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進一步簡化業務操作流程和辦理流程,創新和整合金融產品。借鑒網絡信貸小貸評審的經驗,應用大數據技術來簡化各項業務操作流程和辦理流程,實現包括負責業務、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在內的所有銀行業務的網絡化和虛擬化。同時,挖掘整合客戶的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信息,為中小微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量身打造全方位、特色化的優質金融產品。
長期內,建設包括銀行業務、保險業務、證券業務、投資理財等各類金融業務融為一體的網絡金融超市。網絡金融超市在銀行業競爭中將發揮出三方面不可比擬的優勢:一是各類產品種類齊全,功能完善,能較好滿足金融消費者的金融服務需求;二是網絡金融超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能為客戶提供更快捷、更低廉的金融服務;三是網絡金融超市以客戶價值訴求為中心的理念思想將改革部門分隔的傳統金融服務提供模式。總之,網絡金融超市的建設能解決中小商業銀行“三級管理、一級經營”的僵化組織結構,為金融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優質、多樣、快捷、安全、低成本金融服務。
(三)加快培養和引進服務中小商業銀行發展的復合性金融人才。目前,中小商業銀行的從業人員主要分為熟悉前臺業務的經濟金融專業人才和熟悉后臺業務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類人才,這種單一知識結構的人才儲備無法適應互聯網金融時代對銀行從業人員的要求。建議中小商業銀行在加快培訓已有員工的同時,注重引進互聯網金融企業和大型商業銀行的優秀復合型人才,力爭培養一大批既熟悉銀行金融業務,又熟識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以應對互聯網金融和大型商業銀行的沖擊。
(四)加快推行中小商業銀行的全面轉型。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經營發展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雙重壓力。內部方面,中小商業銀行存在公眾認知度較低、存款資源不足、支付結算渠道不暢通、員工素質不高、金融產品創新乏力、組織結構僵化等問題;外部方面,我國銀行業金融市場已實現賣方到買方市場的轉變,存貸利差持續收窄,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在支付結算、投資理財和小微信貸等領域擠壓中小商業銀行生存空間。為應對內外部考驗,中小商業銀行加快轉型勢在必行。建議中小商業銀行以“虛擬化、差異化、特色化、零售化、普惠化”為理念定位,以中小微企業、社區居民和農民為服務對象,盡快實現組織結構、管理體制、線上線下網點建設、信息技術、經營業務等方面的全面轉型。
參考文獻
[1]巴曙松.從互聯網金融模式看直銷銀行發展[J].中國外匯,2014,(1):43-47。
[2]曹少雄.商業銀行建設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的思索與探討[J].農村金融研究,2013,(5):54-58。
[3]馮軍政,陳英英.P2P 信貸平臺:新型金融模式對商業銀行的啟示[J].新金融,2013,(5):56-59。
[4]馮娟娟.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競爭策略研究[J].現代金融,2013,(4):14-16。
[5]梁璋,沈凡.國有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J].新金融,2013,(7):47-51。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HE Wenhu
( Guy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coexist.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by improving the mining, analysis,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gross data,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on-pure internet banks and pure internet banks, training and introducing the compound financial talents, and achieving a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 development path
責任編輯、校對:李東旭
中小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企業相比具有的優勢使其能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進行資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構建新的價值網絡,改善客戶金融服務水平,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風險管控體系建設。同時,中小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存在的劣勢使其在應對互聯網金融企業和大型商業銀行的挑戰、進行全面轉型時的路徑選擇具有了一定的針對性。
三、中小商業銀行未來競爭發展路徑探析
(一)提高中小商業銀行的數據挖掘整合、分析、治理和應用能力。大數據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商業銀行拓展了全新的客戶溝通渠道和營銷渠道,提供了規避金融風險的新方法,加速了金融服務向虛擬化發展的趨勢,擁有挖掘和分析大數據的能力也成為商業銀行之間以及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競爭的新手段。能否掌握并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中小商業銀行至關重要。
建議中小商業銀行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其一,建立“數據倉庫”,并以此為基礎制定數據標準流程。各中小商業銀行應充分挖掘和整理自身擁有的結構化和半結構化金融數據,建設線上金融基礎數據庫。應結合半結構化和結構化數據的特點,在其內部各部門制定統一的業務解釋和數據處理標準,建立內部通用的數據處理模型或數據標準流程。其二,積極與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大數據平臺”及數據分析專業廠商展開合作,盡可能實現信息數據的整合、共享與處理。中小商業銀行既要和電商平臺合作,實現雙方擁有的數據資源的共享,又要加強與數據分析專業廠商合作,提高數據存量的綜合挖掘和處理能力。其三,建立線上征信系統,健全風險防控體系。安全性仍然是當下商業銀行經營發展首要考慮的問題。中小商業銀行應以“數據倉庫”為基礎建立線上征信系統,提高對金融客戶信用評級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并以線上征信系統為基礎,建立更加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
(二)分長短期做好非純粹網絡銀行和純粹網絡銀行建設。建議中小商業銀行在短期內加快以客戶價值訴求為核心的網上銀行建設,在長期內設立集金融混業經營和多元化金融服務的全能網絡金融超市。短期內,中小商業銀行在建設自身價值鏈時,可借鑒互聯網金融的新特點,以客戶價值訴求為導向加快網上銀行建設。首先,以建設智能網點來確保客戶價值訴求實現。中小商業銀行應通過設置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體驗區,再配置員工一對一引導講解,讓客戶在實現自助辦理銀行業務的同時感受自身價值訴求實現的快感。其次,提升網上銀行的服務質量,滿足客戶的多樣化應用需求。做到確保網絡銀行提供軟硬件環境的有形性(網站界面布局優美、網站信息更新快捷、網站視覺效果良好)、網絡銀行使用的方便性(能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網銀賬戶并獲得各項金融服務)、金融服務提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進一步簡化業務操作流程和辦理流程,創新和整合金融產品。借鑒網絡信貸小貸評審的經驗,應用大數據技術來簡化各項業務操作流程和辦理流程,實現包括負責業務、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在內的所有銀行業務的網絡化和虛擬化。同時,挖掘整合客戶的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信息,為中小微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量身打造全方位、特色化的優質金融產品。
長期內,建設包括銀行業務、保險業務、證券業務、投資理財等各類金融業務融為一體的網絡金融超市。網絡金融超市在銀行業競爭中將發揮出三方面不可比擬的優勢:一是各類產品種類齊全,功能完善,能較好滿足金融消費者的金融服務需求;二是網絡金融超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能為客戶提供更快捷、更低廉的金融服務;三是網絡金融超市以客戶價值訴求為中心的理念思想將改革部門分隔的傳統金融服務提供模式。總之,網絡金融超市的建設能解決中小商業銀行“三級管理、一級經營”的僵化組織結構,為金融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優質、多樣、快捷、安全、低成本金融服務。
(三)加快培養和引進服務中小商業銀行發展的復合性金融人才。目前,中小商業銀行的從業人員主要分為熟悉前臺業務的經濟金融專業人才和熟悉后臺業務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類人才,這種單一知識結構的人才儲備無法適應互聯網金融時代對銀行從業人員的要求。建議中小商業銀行在加快培訓已有員工的同時,注重引進互聯網金融企業和大型商業銀行的優秀復合型人才,力爭培養一大批既熟悉銀行金融業務,又熟識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以應對互聯網金融和大型商業銀行的沖擊。
(四)加快推行中小商業銀行的全面轉型。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經營發展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雙重壓力。內部方面,中小商業銀行存在公眾認知度較低、存款資源不足、支付結算渠道不暢通、員工素質不高、金融產品創新乏力、組織結構僵化等問題;外部方面,我國銀行業金融市場已實現賣方到買方市場的轉變,存貸利差持續收窄,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在支付結算、投資理財和小微信貸等領域擠壓中小商業銀行生存空間。為應對內外部考驗,中小商業銀行加快轉型勢在必行。建議中小商業銀行以“虛擬化、差異化、特色化、零售化、普惠化”為理念定位,以中小微企業、社區居民和農民為服務對象,盡快實現組織結構、管理體制、線上線下網點建設、信息技術、經營業務等方面的全面轉型。
參考文獻
[1]巴曙松.從互聯網金融模式看直銷銀行發展[J].中國外匯,2014,(1):43-47。
[2]曹少雄.商業銀行建設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的思索與探討[J].農村金融研究,2013,(5):54-58。
[3]馮軍政,陳英英.P2P 信貸平臺:新型金融模式對商業銀行的啟示[J].新金融,2013,(5):56-59。
[4]馮娟娟.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競爭策略研究[J].現代金融,2013,(4):14-16。
[5]梁璋,沈凡.國有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J].新金融,2013,(7):47-51。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HE Wenhu
( Guy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coexist.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by improving the mining, analysis,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gross data,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on-pure internet banks and pure internet banks, training and introducing the compound financial talents, and achieving a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 development path
責任編輯、校對:李東旭
中小商業銀行和互聯網金融企業相比具有的優勢使其能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進行資源整合和管理流程再造,構建新的價值網絡,改善客戶金融服務水平,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風險管控體系建設。同時,中小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存在的劣勢使其在應對互聯網金融企業和大型商業銀行的挑戰、進行全面轉型時的路徑選擇具有了一定的針對性。
三、中小商業銀行未來競爭發展路徑探析
(一)提高中小商業銀行的數據挖掘整合、分析、治理和應用能力。大數據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商業銀行拓展了全新的客戶溝通渠道和營銷渠道,提供了規避金融風險的新方法,加速了金融服務向虛擬化發展的趨勢,擁有挖掘和分析大數據的能力也成為商業銀行之間以及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競爭的新手段。能否掌握并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中小商業銀行至關重要。
建議中小商業銀行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其一,建立“數據倉庫”,并以此為基礎制定數據標準流程。各中小商業銀行應充分挖掘和整理自身擁有的結構化和半結構化金融數據,建設線上金融基礎數據庫。應結合半結構化和結構化數據的特點,在其內部各部門制定統一的業務解釋和數據處理標準,建立內部通用的數據處理模型或數據標準流程。其二,積極與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大數據平臺”及數據分析專業廠商展開合作,盡可能實現信息數據的整合、共享與處理。中小商業銀行既要和電商平臺合作,實現雙方擁有的數據資源的共享,又要加強與數據分析專業廠商合作,提高數據存量的綜合挖掘和處理能力。其三,建立線上征信系統,健全風險防控體系。安全性仍然是當下商業銀行經營發展首要考慮的問題。中小商業銀行應以“數據倉庫”為基礎建立線上征信系統,提高對金融客戶信用評級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并以線上征信系統為基礎,建立更加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
(二)分長短期做好非純粹網絡銀行和純粹網絡銀行建設。建議中小商業銀行在短期內加快以客戶價值訴求為核心的網上銀行建設,在長期內設立集金融混業經營和多元化金融服務的全能網絡金融超市。短期內,中小商業銀行在建設自身價值鏈時,可借鑒互聯網金融的新特點,以客戶價值訴求為導向加快網上銀行建設。首先,以建設智能網點來確保客戶價值訴求實現。中小商業銀行應通過設置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體驗區,再配置員工一對一引導講解,讓客戶在實現自助辦理銀行業務的同時感受自身價值訴求實現的快感。其次,提升網上銀行的服務質量,滿足客戶的多樣化應用需求。做到確保網絡銀行提供軟硬件環境的有形性(網站界面布局優美、網站信息更新快捷、網站視覺效果良好)、網絡銀行使用的方便性(能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網銀賬戶并獲得各項金融服務)、金融服務提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進一步簡化業務操作流程和辦理流程,創新和整合金融產品。借鑒網絡信貸小貸評審的經驗,應用大數據技術來簡化各項業務操作流程和辦理流程,實現包括負責業務、資產業務和中間業務在內的所有銀行業務的網絡化和虛擬化。同時,挖掘整合客戶的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信息,為中小微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量身打造全方位、特色化的優質金融產品。
長期內,建設包括銀行業務、保險業務、證券業務、投資理財等各類金融業務融為一體的網絡金融超市。網絡金融超市在銀行業競爭中將發揮出三方面不可比擬的優勢:一是各類產品種類齊全,功能完善,能較好滿足金融消費者的金融服務需求;二是網絡金融超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能為客戶提供更快捷、更低廉的金融服務;三是網絡金融超市以客戶價值訴求為中心的理念思想將改革部門分隔的傳統金融服務提供模式。總之,網絡金融超市的建設能解決中小商業銀行“三級管理、一級經營”的僵化組織結構,為金融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優質、多樣、快捷、安全、低成本金融服務。
(三)加快培養和引進服務中小商業銀行發展的復合性金融人才。目前,中小商業銀行的從業人員主要分為熟悉前臺業務的經濟金融專業人才和熟悉后臺業務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類人才,這種單一知識結構的人才儲備無法適應互聯網金融時代對銀行從業人員的要求。建議中小商業銀行在加快培訓已有員工的同時,注重引進互聯網金融企業和大型商業銀行的優秀復合型人才,力爭培養一大批既熟悉銀行金融業務,又熟識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以應對互聯網金融和大型商業銀行的沖擊。
(四)加快推行中小商業銀行的全面轉型。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經營發展面臨來自內部和外部雙重壓力。內部方面,中小商業銀行存在公眾認知度較低、存款資源不足、支付結算渠道不暢通、員工素質不高、金融產品創新乏力、組織結構僵化等問題;外部方面,我國銀行業金融市場已實現賣方到買方市場的轉變,存貸利差持續收窄,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在支付結算、投資理財和小微信貸等領域擠壓中小商業銀行生存空間。為應對內外部考驗,中小商業銀行加快轉型勢在必行。建議中小商業銀行以“虛擬化、差異化、特色化、零售化、普惠化”為理念定位,以中小微企業、社區居民和農民為服務對象,盡快實現組織結構、管理體制、線上線下網點建設、信息技術、經營業務等方面的全面轉型。
參考文獻
[1]巴曙松.從互聯網金融模式看直銷銀行發展[J].中國外匯,2014,(1):43-47。
[2]曹少雄.商業銀行建設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的思索與探討[J].農村金融研究,2013,(5):54-58。
[3]馮軍政,陳英英.P2P 信貸平臺:新型金融模式對商業銀行的啟示[J].新金融,2013,(5):56-59。
[4]馮娟娟.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競爭策略研究[J].現代金融,2013,(4):14-16。
[5]梁璋,沈凡.國有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J].新金融,2013,(7):47-51。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HE Wenhu
( Guyu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coexist.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by improving the mining, analysis,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the gross data,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on-pure internet banks and pure internet banks, training and introducing the compound financial talents, and achieving a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internet fina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mercial bank; development path
責任編輯、校對:李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