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
摘 要:針對目前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現狀,該文在教學內容、方法及實踐方面提出了一些創新措施,可促進高職教育由應試型向應用型轉化。實踐證明,這一改革思路是行之有效的。
關鍵詞:高職教育 機械制圖 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7(b)-0139-01
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是適應生產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在教學中以“必需、夠用”為度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加大實訓的比重。機械制圖是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它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是逐步啟發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最終獲得“讀”和“繪”的基本技能,以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
1 教學現狀
(1)學生讀圖繪圖困難,主要問題自己不能確定所讀和繪的平面圖形的正確性,尤其是對空間立體圖形的細節部分表達上往往會發生錯誤或遺漏。這主要由于高職院校的絕大部分生學沒有建立空間思維能力并且沒有接觸過工廠對很多零件結構不了解。
(2)不了解新的、領先的前沿知識,知識陳舊,這主要與教師的授課內容及工程實踐經驗有關。
(3)畢業生到實際工作現場后,在校學的很多理論知識和實際生產所需的理論知識有很大的差別,很多都用不上,需要用的在校時老師又講的很少,根本不夠用。另外,學校的實訓室和實際的工作現場有很大的差別,學生感覺工作環境很陌生,實作能力差。
針對上述情況,該文將提出了一些創新措施。
2 整合內容優化教學
教育部【2012】《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到高職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在教材建設上遵循實用、夠用原則。以應用為目的調整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壓縮理論課時。刪減實際生產中不用或少用的內容,大力強化實際生產中應用較多的內容,使之系統化、模塊化、實用化。
(1)整合基本理論。著眼于體,加強體與視圖、體與各章節的聯系。各知識點要互相穿插,融會貫通,有利于提高學生讀圖和繪圖能力。
(2)整合標準件、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等內容。通過裝配體來展開對標準件、常用件、零件圖和裝配圖的學習,加強零件的測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引入行業最新技術信息,開闊學生的眼界,見識國內外的新設備、新標準,促進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完善。
3 方法創新 效果顯著
從選擇內容和組織實施以至具體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都必須突出新意,靈活多變,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和前沿性。
3.1 立體教材與高水平多媒體課件使用
結合生產實際把教材做成一個立體教材,精心準備并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通過視頻錄像、動畫等導入教訓內容,歸納教學難點、重點。通過播放真實地反映了我國制造業的較高水平、且有代表性的企業產品生產現場拍攝下來DVD,將真實的生產過程、生產環境呈現給學生,使教學變得直觀、生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3.2 采用“大班上課,小班輔導”相結合的形式
大班授課對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詳細講解,教師積極啟發、正確誘導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積極主動的思考、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增加了小班綜合型的輔導課,使學生扎實的掌握基礎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做到因材施教,目前對高職高專學生來說,學生的基礎要差些,知識的結構和基礎比較欠缺。這就要求教師應根據班級具體情況,降低要求,甚至改變教學內容與結構,確保學生學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教學中最好實行分層次教學,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保證學生“吃飽、吃夠”。
3.3 采用直觀教學法
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應用日益廣泛,計算機繪圖技術成為必然趨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采用手繪與機繪相結合教學方法。比如在形體投影的教學中,課堂上先手繪把所要講授的基本體,按“三等 ”關系在黑板上畫出,同時也要求學生跟著畫,手繪完畢后,調出AUTOCAD,領學生機繪此圖,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的同時,提高動手能力,達到正真掌握的目的。教師要拿不同類型的模具給學生觀察,多分析一些典型形體給學生,多畫一些圖形給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理解其組合方式和特點,找出其變化的規律,同時還可帶學生參觀教具室、企業的機加工車間看加工完的零件等,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加形象儲備。學生將逐步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和簡單的手繪及機繪兩種繪圖方法,為后續零件的測繪打下基礎。
4 強化實踐 提高能力
以能力提高為核心,課程改革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從這點說制圖課程培養的能力,首先是讀圖能力,其次才是繪圖能力。
4.1 強化測繪實踐周
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測繪是《機械制圖》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性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這個環節可以使學生在圖示方面、讀圖能力、手繪和機繪能力、測繪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訓練,使學生明確任何作圖的不準確,標注內容的不規范等差錯,在實際工作中均有可能造成產品的不合格或造成重大安全隱患。這種理論與實踐、學習與體會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工作中完成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4.2 體驗真實的實踐教學環境
通過校內技能實訓室和生產性教學工廠的實訓以及校外實習基地的實習,使學生通過看生產圖紙,利用真實的設備、儀表、工具及原材料動手操作完成基本技能的訓練,進行頂崗實習,親身體驗實際生產的內容,產生直觀的感受,接觸到與將來就業企業一致的工作環境,實現學習與就業環境的無縫對接。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已應用于實際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這一改革思路是行之有效的。可有效地促進高職教育由應試型向應用型轉化。
參考文獻
[1] 周莉.機械專業課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職教通訊:常州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6).
[2] 張殉.淺談高職院校《機械制圖》課程改革:能力本位的項目化改造[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理論版,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