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迎春++蒯迎平
摘 要:數學是門基礎課程,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出發,運用目標導向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培養具有綜合職業素養的技能型、創新型人才。但是大多數的中高職數學教學依然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模式,學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識,失去了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開發。事實證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的要求,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充分估計當前的就業形勢,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優化教學設計,盡快縮短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大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職業能力 目標導向 財會專業 就業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a)-0157-01
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市場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社會能力等要求的綜合化程度也相應提高。為適應新時期就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提升財會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該校財會專業中,數學教學緊扣財會專業,在教學中開展目標導向教學法實踐,強化學生職業實踐能力和專業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的同時,注重對學生職業情感教育。
1 職業能力目標導向教學法的內涵
“職業能力目標導向”就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職業活動的學習領域為內容,運用目標導向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培養具有綜合職業素質的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這種理論的基本出發點是要求領導者排除走向目標的障礙,使其順利達到目標,把學生所學到知識轉化為職業能力,在此過程中,滿足學生多種多樣的需要。目標導向理論認為,要達到任何一個目標必須經過目標行為。而要進入目標行為又必須先經過目標導向行為,當一個目標實現后,應適時地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標,以便進入一個新的目標導向過程,從而使動機強度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使人保持一種積極的狀態。
2 中高職數學教學的現狀
筆者在中高職院校任教多年,經過大量的研究分析認為,進入中高職院校的孩子,大多數家庭條件不好,有的初中未畢業就在社會上混過兩三年。這些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意志脆弱,遇到困難和挫折便退縮,早在中小學就喪失了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進入職業類學校,他們對學好數學不報希望。表現在上課講話、玩手機、睡覺,不能認真聽課,課后抄襲作業嚴重等。但這些學生多數并非不聰明,而是行為習慣、紀侓素質、心理素質等職業能力問題[1]。
3 在財會專業中,如何將目標導向方法應用到數學教學中
3.1 以就業為導向,確定合理和實效的教學目標
中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實用型技術人才。而中高職數學課程作為中高職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礎課,更加應該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應用能力為教學目標。具體有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職業素質目標[2]。
3.2 以就業為導向,結合財會專業整合教學內容
為了更好地實現項目教學目標,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技能目標的培養為主線,同時實現知識目標和素質拓展目標,具體是將財會類高職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為若干大項目單元,將每個大項目單元的實施分為以下3個階段:前期準備、實施過程、后期評價。在大項目下面,還可根據各項目內容的需要,分設不同的二級項目。例如,筆者在教學《棱柱、棱錐》中,引入農村灌溉的水渠,水渠的橫截面是上底為1 m,下底為1.5 m,高為2 m的梯形,問:2000 m長的這段水渠是什么樣的幾何體?學生思考后回答。又問:1 m3的水收費2.4元,此水渠儲滿水需水費多少元?通過聯系學生所學的財會專業,對財會類高職數學課程內容的整合,使學生學習的內容更貼近專業的實際要求,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
3.3 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專業課程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1)創設情境,任務驅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教師運用問題驅動或任務驅動,組織學生利用教材、參考書、圖書館和網絡等收集相關資料。通過創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環境,學習完成項目內容必備的基礎知識,激發、組織、引導、鼓勵學生自主自愿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2)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種教學方式,是基于動手做的過程中進行探究式學習和教育。例如,我在教學《圓柱、圓錐和球》的內容時,先組織學生到校園各處去尋找這3種幾何體,然后再讓他們用橡皮泥做這3個幾何體,觀察他們并用小刀切割,看它們的截面形狀等,最后思考得出相關的表面積、體積等計算公式,并會應用。
(3)緊緊圍繞社會、市場、企業的需求,按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施教,培養學生適應職業崗位和適應社會的綜合職業能力。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在數學教學中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基本依據,把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點和能力等職業能力落實到實踐教學環節中,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培養出具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實用型人才。
3.4 考核辦法多元化,注重職業、就業能力的考核
考核是手段不是目標,但考核方式對教學活動開展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為實現培養目標,財會類中高職數學課程的考核應注重平時學習過程和實際技能的考核,注意過程化,平時考核的次數要適當增多,期末成績占總成績的比重應適當降低。成績考核應從傳統的卷面測試向應用能力的全面評價轉變,強調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的“齊抓共管”,擺脫應試學習模式的束縛,更加注重學生就業素質的考核,將就業能力綜合評價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充分發揮其導向和激勵作用。
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校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在教學中,以情感教育為核心,以技能培養為主線,以知識拓展為延伸,開展教學探索。通過完善教學管理和質量評估體系,優化學習情境、改變學習方法、整合學習資源,形成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得以提升,為學生的成人、成才、成功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夏愛梅.淺談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經濟數學中的應用[J].辦公自動化,2014(6).
[2] 鄧潤生.在中職畜牧獸醫專業教學中體現就業導向的實踐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