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維娜
摘 要: 本文主要針對目前政治課堂上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時政演講為研究對象,通過每節課的時政演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本文主要從開展時政演講活動的作用和具體實施策略這兩個方面,說明時政演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時政演講 作用 策略
一堂精彩的課猶如一首美妙的樂曲,總少不了優美和諧的前奏。時政演講,即課堂上由學生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以演講的方式向全班學生介紹國際國內重大時政新聞,并運用所學知識適當加以評述。如果設計精心、運用得當,就猶如奏響了課堂教學主題曲的前奏。我主要從時政演講活動的作用和具體實施策略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開展時政演講活動的作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于目前大多數高中生很難獲得最新時政資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自己播報的新聞對其他同學會更有吸引力。學生的演講內容很可能成為很好的上課素材。用本堂課學生自己講的時政新聞解釋本堂課要學習的內容,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如講到《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一課時,學生準備的時政演講的內容是中菲黃巖島之爭,介紹黃巖島之爭的緣由,對峙的焦點,以及美國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借由這個時政演講,順勢導入新課,提問“為什么國際關系紛繁復雜,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什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學習效率。
2.激發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能力。
創造性思維具有獨立性、求異性、聯動性、多向性、跨越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在中學階段,它往往以“設疑”、“聯想”等形式出現。學生在時政演講中會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一方面會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和疑問,另一方面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學生在講述中國南海之爭時,采取的是時政綜述方式,提出問題:為何中國的南海問題難解決?為解決這一問題,從我國海軍遠洋戰力、牽涉國家眾多、地區和平經濟發展當先,以及南海競爭實質上是中美競爭的一個縮影等方面尋找答案,從而得出中國從海洋崛起不會一帆風順的結論。同時,時政演講還有利于培養同學們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等,這些都能充分開發同學們的潛能。
3.養成關心時事政治的良好習慣,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覺得學習就是自己的唯一,是自己的全部,天下大事與己無關。課前開展時政演講,有利于培養學生看新聞的習慣,促使學生主動關心時事,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讓學生養成關心當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方面重大時事的良好習慣,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意識。如關于中國和日本的釣魚島之爭,我問同學們如果中日發生沖突,你能做什么?這個問題一出來,立即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有利于實現價值觀目標。
二、時政演講活動的具體實施策略
1.要發揮好教師的指導作用。
要想真正開展好這項活動,教師的指導始終不能缺位。由于高中學生時間較緊張,平時讀報看新聞的時間有限,因此有些學生隨便摘抄一些干巴巴的小新聞讀讀,這樣時政演講就流于形式了,發揮不了應有作用。因此,教師要發揮好指導作用,在課前給學生方向性指導,在學生演講后進行適時點評,不能偏離方向。具體做法是:先分小組,四人一組輪流演講,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演講,當然在這之前,其他三位同學要協助這位同學,選題,簡單地分析、評論,演講者提前把演講稿交與老師審閱,然后才能上臺演講。每位學生準備一本筆記本專門做好自己時政演講內容及對自己演講評價的記錄。最后,上交這個記錄本,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參考。在這種要求下,學生基本能克服上述一些敷衍的做法,從而實現時政演講目標。同時一人演講,多人相助,資源共享,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在指導時要充分相信學生,不要包辦一切,做到指導不越位。
2.及時評價,導入新課。
以前聽課,發現有時政演講,但演講內容和課本知識完全沒有關聯,演講僅僅流于形式,老師不做任何點評就上新課,讓人感覺很突兀。再者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或者演講者評價時帶有個人的主觀情緒,忽視整個事件的客觀性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在點評中及時糾正。此時最好能適時導入新課,這樣才能使時政演講和教學過程融為一體。當然這對老師自身的能力要求較高,可以在課前要求演講者把演講稿交給老師,熟悉內容,提前準備,避免出現評價不準確、不全面甚至卡殼的尷尬局面。
3.不斷創新,調動學生持續參與的積極性。
一開始組織時政演講,學生感到新鮮,參與積極性很高,但如果不創新,則時間長了也會流于形式,學生漸漸失去興趣,不愿參與,所以演講形式要不斷創新。比如,四人一組,不一定按順序輪流演講,可以通過抽簽的方式確定下一次演講的小組。或者定期在班內進行演講比賽,比賽結束后根據個人表現,給他們頒獎,最具個人風采獎、最具激情獎、最佳演講獎、最佳演講團隊獎等,激發學生對時政演講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關心時政,能自覺將時政與所學知識體系相聯系,提高學生對時政新聞的評價、分析能力。此外,演講手段、形式也可以不斷創新,演講形式可以類似于“新聞1+1”的時政評論,也可以類似于“新聞聯播”的時政播報;演講手段可以借助于現代化教學手段,演講過程中可以配上新聞視頻、圖片、背景音樂等。
南宋朱熹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思想政治教材是相對穩定的,而時事材料則時時更新,開展時政教學,猶如為思想政治課注入涓涓清泉,恰當使用時政材料,有效開展時政教學,能使思想政治課保持蓬勃生機,真正奏響課堂教學主題曲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