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謙
摘 要: 隨著高職院校招生并軌制度的實行,高職院校中的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貧困生是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中的特殊群體,特定的成長環境、特殊的成長經歷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心理素質缺陷,給貧困生的健康成長、成才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關心、了解貧困生,分析并掌握其心理特點,不僅關系貧困生的成長成才,對創建和諧校園也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 貧困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 心理沖突 和諧校園 應對策略
據200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國560萬在校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中,貧困生就有100.5萬人,特困生就有44.9萬人,分別占到了總人數的20%和8%。在一些比較落后的地區,這個比例更高。近年來,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因貧困問題引發了許多社會反響很大的社會問題。因此,人們開始將目光更多地集中到他們身上,更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
一、貧困學生的心理沖突及原因分析
貧困生當今備受關注,他們的問題越來越被重視。貧困,本來并不是嚴重的問題。依我國現狀來看,貧困差距很大。自然就有一部分家庭富裕,一部分家庭貧困,這都是很正常的現狀。但是,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正處在對一切事物敏感的年齡段。當今社會,貧困使這些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或多或少有些自卑。自卑成為導致貧困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因貧困而導致的心理問題表現的一般特點如下:
1.不敢上臺演講,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且操有很重方音的。2.不善于交際,在公共場合,往往選擇沉默寡言,不愿與周圍人交流。3.喜歡自責,遇到一點挫折,就會自責不已,把責任都歸罪于自己。4.喜歡獨來獨往,害怕攀比,當別人在談論些漂亮的昂貴東西時,如名牌衣服、鞋等,就會盡量躲避,或低頭不語。5.寧愿委曲求全,不喜歡與人針鋒相對,即使自己受了委屈,也只會忍氣吞聲,不愿發泄,這樣就會把許多問題積壓在心里,等到一段時間,就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心理問題。
面對以上一些常見的表現,積累一定時間后,自然就形成問題,一些人若能及時注意到問題并認真反復思索,最終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部分人能發現問題,但解決途徑不對。一些人不愿多想,只是一味封閉自己。針對以上三種反應,可以歸納為三類:一是積極進取型。這類貧困生面對現狀,并未自暴自棄,而是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地面對,他們并不認為貧困是難以啟齒的,而是主動改善生活。把問題當成挑戰,是鍛煉自己的機會。他們積極樂觀地面對一切,不卑不亢。二是激進型。為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貧困,極力掩飾貧困。比方說,他們為了證明自己并不自卑弱小,就在他人面前趾高氣揚,裝成一副高高在上,對許多人或事不屑一顧的樣子。想通過這種方式表現自己,顯示自己的出類拔萃。這類人在顯示自己優越感的背后,其實更能反映他們內心因貧困而產生的自卑無助。三是退縮型。這是絕大多數貧困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常采用的方法。他們為了躲避別人看到自己的“短處”,就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與周圍人都保持一定的距離,害怕與人交往,甚至不敢與他人交流。
二、貧困學生心理沖突的教育對策
解決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實際困難應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問題預防相結合,如何擺脫貧困對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產生的困擾才是具有實質性的問題。正確解答這個問題就要找出原因,然后對癥下藥。針對以上幾點原因,要做好這項工作,以下幾點值得參考:
(一)社會的捐款
資助等已確實為一些貧困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解決了學費問題,但為了解決因貧困產生的心理問題,這些是無法做到的。社會所做的不僅是資助錢財,而且在提供錢財的同時,不讓他們感到有壓力。比方,多給他們精神上的引導,為他們提供一些改善困境的途徑,如兼職工作等。社會所做的不僅是物質的資助,而且是精神的引導。學校應該有意識地組織一些“受助者助人”和“愛心傳遞”等實踐活動,倡導貧困生在受到社會、他人資助的同時,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回報社會、回報他人,并讓他們在各種助人活動中體驗人生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面對心理問題,要解決它,關鍵在于貧困生。
首先要正確對待貧困,用樂觀、堅強面對一切。要認同自己的價值。心態很重要,就是不要把貧困看成一件難以啟齒的事。其次,要努力改變現狀。在努力過程中,既能改變現狀,又能鍛煉自我,何樂而不為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確定一個目標,然后為之奮斗。把心思全集中在目標上,不庸人自擾,始終保持樂觀,認同貧困。這樣,貧困也是一筆財富。
(三)學校解決貧困學生心理沖突的教育對策。
1.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當今世界,一些人往往難以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因此,應該加強對貧困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讓他們認識到人生真正的價值體現在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方面。貧困是現實,但如果能正確看待人生,懂得人生的價值在于創造和貢獻,就能揚起生活風帆,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贏得社會的贊譽與尊重,做到“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不至于陷入“人窮志短”的困境中。對貧困生的誠信教育已變得極其重要,學校應注重培養貧困生的誠信品質。
2.營造充滿愛心和尊重的校園氛圍
要形成良好的校風,在校園內提倡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鼓勵其他同學走近貧困生,了解他們的生活,尊重他們的人格,努力營造充滿愛心的和尊重的社會支持氛圍。學校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問題的關心,對其進行心理教育。學校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問題,切實使自己感到自己沒有被遺忘、被拋棄,而是一直享受大家庭的溫暖。另一方面學校要學會對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進行一定的心理引導。根據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的心理特點,對貧困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克服心理素質方面的缺陷,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項目部開發主管孫美麗2004年8月4日透露,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校生中的貧困生比例約為20%,特困生比例為8%。貧困生的界定標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地區的不同而不同。大體上,因家庭收入少,難以依靠家庭的支持而正常完成學業的學生,可以界定為貧困生。這是一個特殊人群,其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受到了社會和高等院校各方面的關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同時,貧困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心理健康問題更是“創建和諧校園”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他們進行經濟救助的同時,還要考慮對他們進行“精神扶貧”。
參考文獻:
[1]顏新娟.淺析高校貧困生的人際交往障礙與改善的途徑[J].安康師專學報,2004(01).
[2]李春莉,劉蓓蓓,楊少文,李曉玲.高校貧困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及引導對策[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6).
[3]鄧治文,龍曉東,廖湘蓉,楊小玲.貧困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不良心理特征的理論分析與教育對策[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
[4]牛曉東.對做好高校貧困生工作的幾點體會[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1).
[5]劉兵,吳宇萍,陳建紅,李媛,謝琦,李映章,何軍峰.貧困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廣東醫學,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