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摘 要: 本文將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運用于生化課程教學中,通過對實驗班及對照班的前測成績及期末成績的結果分析得出,實驗班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班。
關鍵詞: 任務驅動 小組合作 生物化學 教學實踐
生物化學在醫學基礎理論課程中一直被認為是抽象、難懂和內容多、難記憶的學科。傳統教學方法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出現“上課老師口若懸河,學生昏昏入睡,下課不知所云”的現象。因此,改變傳統的、效率低下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試圖將任務驅動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運用于生化課程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選擇醫學院2011級高檢1班及2班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1級高檢1班為對照班,2011級高檢2班為實驗班。
2.研究過程。
(1)實驗前測
針對學生已有的化學基礎知識出一份試卷,對選擇的實驗班及對照班進行檢測,并記錄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
(2)教學過程
①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
②實驗班采用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3)教學質量檢測
以期末考試為檢測手段,對兩個班的成績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實驗前測成績。
兩個班的前測成績分數分布情況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實驗班及對照班成績分布非常相似,70分~80分數段人數最多,高分段人數均偏少,其他分數段人數差不多。
圖1 各班前測分數分布直方
兩個班前測成績用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算各班的平均成績、標準差并進行分數的差異性檢驗,結果見表1、表2。對照班平均分68.94分,標準差17.40;實驗班平均分68.73分,標準差17.85。在Levenes檢驗中可知,P=0.962>0.05,方差齊性,說明兩個班級的前成績水平相當,因此在均值方程的T檢驗中,可得P=0.951>0.05,因此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前成績無顯著差異。說明選擇的實驗對象有較好的均衡可比性,是適合的研究對象。
表1 組統計量
表2 獨立樣本檢驗
2.期末考試成績。
期末考試成績分數分布情況見圖2。從圖2可以看出對照班90分以上的人數較少,僅為10%,而低分段人數較多,占31%,最高分為97,最低分為29,極差68,學生學習能力差別較大,說明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根本顧及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實驗班各分數段人數相差不大,高分段人數略微偏多,90分以上的人占27%,遠遠大于對照班,不及格人數僅為17%,最高分為98,最低分為44,極差54,學生個體差異較小,說明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不僅可以顯著增強教學效果,而且能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只對部分學生提供成功學習的體驗,從而達到使不同學生掌握同樣的教學內容的目的。
圖2 各班期末分數分布直方
表3、表4的數據分析表明,對照班平均分71.37分,標準差17.90,實驗班平均分81.15分,比對照班高出9.78分,標準差13.62;在Levenes檢驗中可知,P=0.041<0.05,方差不齊,成績離散程度有差異,因此在均值方程的T檢驗中,可得P<0.05,兩個班級的理論成績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教學效果的關系是密切的,很明顯,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大大優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表3 組統計量
表4 獨立樣本檢驗
三、討論
經過實驗結果分析得出,實驗班的學習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說明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優于傳統教學模式,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1.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主動參與完成教師設計的任務過程中,學生可以體驗成就感、滿足感,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同時,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采用組內交流、組間交流的形式進行教學,創造了充分寬松的環境,使部分認知水平較差、性格內向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彌補了傳統教學中教師難以面向每一位學生的不足。
2.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教學中總是教師提出問題,給出問題解決的方法或結論,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沒有自己的思考,自然也就不可能提出問題。而在任務驅動背景下,學生必須學會發現疑問,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設想解決的各種可能方案,并探究解決的方法,從而完成任務。
3.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能大大優化學習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鞏固程度,與學習方式的關系很大。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使學生既能動腦思考,又能將集體智慧的結論描述出來,每個學生既是知識的解釋者,又是知識解釋的傾聽者,這樣能記住的內容就比較多。研究表明,在合作活動中,受益最大的是為他人做詳細解釋的學生,其次是傾聽詳細解釋的學生,最后是單獨學習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