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90后大學生已成為現代大學生的主力軍,他們備受社會的關注,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現代大學生有著導向性的意義,如何增強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及難點。通過對90后大學生自身及周邊社會環境的分析,提出了90后大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課程時面臨的新挑戰及對策,有利于改善90后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關鍵詞 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感
作者簡介 王林骳(1990—),女,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江西南昌 330000)
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當代大學生有著導向性的意義,它能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一項貫穿于中華名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重要任務。自2008年以來,越來越多的90后加入大學生的隊伍,他們已經成為了大學校園的主力軍,同時也備受社會的關注。由于他們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身上有著不同于以往大學生的不同特點。本文對90后大學生在想政治教育中的挑戰及對策列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一、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研究
1.生活環境優越,社會責任感薄弱
90后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轉折點,也同時是一個特殊的階段,他們現在正在似懂非懂的看著社會、理解著社會,自認為已經獨立和成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常常采取抵觸方式,只相信自己的判斷。對于在大環境下成長起來的90后,我們更應該引導他們正確的認識自我、認識社會,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現代大學生有著一定的知識水平和較強的思維能力,他們能很明確的分辨是非。而大學階段正是人生政治化的一個重要時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對他們有一個準確的思想引導,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針作為引導方向。不再一味的沉寂在自我的世界中陶醉。要讓大學生的思想保持著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勢態。
2.追求個性和創新,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90后大學生喜歡自主展示思想,敢于表達自己的意愿,通過爭論和碰撞形成自身觀點。但是,他們常常過于以自我為中心,更喜歡張揚自我個性,以自己的想法決定事情的發展方向,如果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管理,他們昂揚的自信容易滑向盲目的自負,導致其以自我為原點思考行事。過度的標新立異可能會讓他們蛻變成不會負責的一代,缺乏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所以培養大學生團隊精神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已成為當代思想政治者們所形成的共識。社會也把“是否具有團隊精神”作為競聘人員是否錄用的重要指標。在現代社會,個人的力量顯得非常渺小,單靠個人能力來解決重大問題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更多的成果是靠“集體大腦”,而創新人才將以一種團隊的形式體現出來。也就是說,時代要求個體在具備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與他人合作的協作能力。為此,培養受社會歡迎的具有良好團隊精神的大學畢業生,必將是高校教育的職責和神圣使命。
3.價值取向呈“多元化”趨勢發展
任何人對于自己身邊的客觀事物都有自己的評價和看法,這就是所謂的價值觀,當每個人對評價的事物進行排序時,便有了價值體系。而決定這個次序的以哪種方式排列則是個人的價值取向。90后大學生,作為這個新時代的國家發展后備力量,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于國家都是有著重要意義。
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90后大學生在價值取向上發生了變化。而相比較以往年代的大學生,八十年代初的大學生是相對純潔的。那個年代,能夠走進大學是很值得驕傲的。每一個大學生都懷著滿腔熱情來面對學習和生活。校園是學習的圣地,是夢想馳騁的平原,大學生們滿懷追求編織著夢想。他們的思想是樂觀的,行動是積極的,在那樣的學習氛圍中自強不息,勇做時代先鋒。可以說,八十年代是大學生激情燃燒的歲月,校園中處處洋溢著熱情。八十年代末的大學生是相對浮躁的,物質利益影響了人情冷暖,大學純凈的學習氛圍已被破壞,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令大學生感到失望,雖然還有不少人在努力在掙扎,但是生活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個年代的大學生有些失意和彷徨,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新的看法,價值觀也已經有所改變。而90后的大學生則是盲目輕狂的。面對豐富多彩的紛繁世界,五花八門的關系人際脈絡,大學生身在其中,卻不知該如何生活了。赤裸裸的功利追逐將大學校園也熏染成刻薄的角斗場,人與人之間的淡漠,令大學生追求知識的目的也發生了改變,更多的帶上名利色彩,金錢成為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重要因素。是現實還是無奈,社會在一天一天進步,人的追求卻一天一天走向庸俗。改變這一面貌成為思想教育工作者當下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
4.新媒體對90后大學生的影響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紙、廣播、電視、雜志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較之于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互聯網和手機是大學生常常接觸的新媒體。新媒體以其獨特的功能和魅力強烈吸著90后大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引導著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的變化。
隨著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迅速普及?熏大學生成為“網民一族”。他們通過現代傳媒途徑獲得的信息快捷、量大?熏其輿論導向的力量不可忽視。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過課堂傳授和講座報告等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獲取僅限于聽講,課堂氣氛比較沉悶,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網絡有豐富多采的在線游戲、娛樂信息、影視和圖片等,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娛樂休閑空間。這些容易導致學生對新媒體產生迷戀,消磨意志和進取心,產生疏遠、逃避乃至反抗現實的行為,以及引起抑郁癥、暴力傾向等心理問題。因為沉迷網絡、染上“網癮”而導致大學生學業荒廢、心理失常、違法犯罪的新聞報道屢見不鮮,這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面對處于成長、成熟關鍵期的90后大學生們?熏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的輿論導向功能越發重要。所以對于90后大學生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不僅局限于課堂這一個平臺,同時也體現于網絡平臺。對于生活在網絡時代的90后大學生,網絡成為其主要獲取知識或交友平臺,網絡就猶如一把雙刃劍,只有利用好這個平臺,才能獲理想的收獲。
二、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研究
1.多方化密切配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止是高校的工作,同時也是社會的工作,家庭的工作,只有多方面的相互配合、緊密聯系,讓大學生們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乃至回到家庭中,都能意識到思想政治覺悟的重要性,從而提高社會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
2.提高教學的實踐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不能僅限于課堂,要從校內走向校外,從課堂走向課外,不僅僅從書本上獲取知識,也要從社會實踐中獲取知識。我們可以通過書本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灌輸給大學生,還要通過他們自身感興趣的新鮮事物傳遞,例如通過課外活動或者通過新媒體傳播等,這些都是有效方法。
3.師資隊伍的建設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師資隊伍一直都比較薄弱,重視程度也不夠。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及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先提高自身的素質及專業知識,同時及時了解學生心態的變化。師資隊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及主體,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還不足以應對90后大學生帶來的“90后”現象,必須進一步的抓緊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建設,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使教育成果呈逐年的階梯式增長。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