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道等
摘要:鎮糯19號是以武運粳21號與武香糯2402雜交,經多年選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種,該品種全生育期158 d左右,產量高、綜合抗性好、適應性廣,沒有生產上的限制性缺陷性狀,適宜沿江、蘇南等周邊地區作為高產、廣適性糯稻品種推廣種植。
關鍵詞:粳糯;新品種;選育;特征特性
中圖分類號: S511.2+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9-0064-02
收稿日期:2013-12-15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編號:CX(12)1003-5];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編號:BE2012303);江蘇省鎮江市科技支撐計劃(編號:NY2012026)。
作者簡介:景德道(1972—),男,江蘇泰州人,副研究員,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E-mail:jingdedao@163.com。
通信作者:盛生蘭(1957—),男,江蘇丹陽人,研究員,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E-mail:shengshenglan@sina.com。鎮糯19號(曾用名:鎮稻683)是江蘇豐源種業有限公司和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于2003年以早熟、高產、抗水稻條紋葉枯病的中粳稻武運粳21號為母本,以抗稻瘟病、高產、熟相好的中熟晚粳糯品系武香糯2402為父本雜交,經7代選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種。2011年申請品種權保護(申請號:20110042.3),2013年初通過江蘇省水稻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蘇審稻201312),經試驗試種表明,該品種豐產穩產性好,適應性廣,綜合農藝性狀突出,具有較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1選育經過
2003年夏季在江蘇句容選用中粳稻新品系武2330(后定名為武運粳21號)作母本,以抗稻瘟病的中熟晚粳糯品系武香糯2402(武進市稻麥育種場以武香粳14號、C418/269、遼開79及中作8958復合雜交育成的中熟晚粳糯新品系)雜交,2004年春在海南進行F1加代種植,去雜混收;后經7代選擇和人工接種抗性鑒定,育成的株型緊湊、生長清秀、熟相好、豐產穩產性好、抗倒性強、適應性廣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種。
鎮糯19號選育經過如圖1所示。
2產量表現
2.1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結果
2010年平均產量9.31 t/hm2,7個試點都比對照增產,平均比對照寧粳1號增產5.56%,達極顯著水平。2011年平均產量9.82 t/hm2,6個試點都比對照增產,平均比對照寧粳1號增產5.84%,達極顯著水平。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0.25 t/hm2,4個試點都比對照增產,比對照寧粳1號增產654%(表1)。
2.2產量潛力及示范結果
一般產量9.60 t/hm2,高產田塊可達10.50 t/hm2以上。2010年區試試點最高產量為10.43 t/hm2;2011年區試試點最高產量為10.73 t/hm2;2012年生產試驗試點最高產量為10.77 t/hm2。2012年在丹徒示范機插該品系3.8 hm2,平均產量為10.62 t/hm2。2013年鎮糯19號參加“江蘇好品種”活動,在江蘇省句容市行香鎮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園現場測產驗收,折合產量為11.18 t/hm2。
3特征特性
3.1穗粒結構協調,自身調節能力強
鎮糯19號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綜合豐產性好,抗病抗倒,結實率高,一般有效穗為300萬/hm2左右,穗長14~15 cm,每穗總粒數135粒左右,結實率91%以上,千粒質量 26 g 左右(表2)。
3.2豐產穩產性好
用中國農業大學遺傳育種系和農業部全國農技服務中心聯合研制的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統計分析系統程序進行分析,以寧粳1號作CK,用高穩系數法(HSC),結合產量變異系數(CV)和適應度來評價品種的高產穩產性及適應性。
3.2品質優,商品性好
經江蘇省種子站統一取樣送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鎮糯19號3年的檢測結果均達國標優質糯米標準,其中2012年的出糙率85.8%、精米率75.7%、整精米率71.1%、堿消值5.0級、膠稠度100 mm、直鏈淀粉含量1.0%(表4)。
3.4熟相佳,熟期適宜
該品種葉色適中,生長青秀,后期灌漿快,熟相好,全生育
4結語
在水稻品種育成初期,存在特征特性再加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鎮糯19號在育成初期,其條紋葉枯病田間種植鑒定最高穴發病率20.2%,經再加工篩選后,穴發病率降到7%左右,大大提升了對條紋葉枯病的抗病力。鎮糯19號產量、熟期、抗性、品質等主要性狀綜合協調性好,沒有生產上的限制性缺陷性狀,宜在適宜區域作為高產、廣適性糯稻品種推廣種植。
摘要:鎮糯19號是以武運粳21號與武香糯2402雜交,經多年選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種,該品種全生育期158 d左右,產量高、綜合抗性好、適應性廣,沒有生產上的限制性缺陷性狀,適宜沿江、蘇南等周邊地區作為高產、廣適性糯稻品種推廣種植。
關鍵詞:粳糯;新品種;選育;特征特性
中圖分類號: S511.2+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9-0064-02
收稿日期:2013-12-15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編號:CX(12)1003-5];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編號:BE2012303);江蘇省鎮江市科技支撐計劃(編號:NY2012026)。
作者簡介:景德道(1972—),男,江蘇泰州人,副研究員,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E-mail:jingdedao@163.com。
通信作者:盛生蘭(1957—),男,江蘇丹陽人,研究員,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E-mail:shengshenglan@sina.com。鎮糯19號(曾用名:鎮稻683)是江蘇豐源種業有限公司和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于2003年以早熟、高產、抗水稻條紋葉枯病的中粳稻武運粳21號為母本,以抗稻瘟病、高產、熟相好的中熟晚粳糯品系武香糯2402為父本雜交,經7代選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種。2011年申請品種權保護(申請號:20110042.3),2013年初通過江蘇省水稻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蘇審稻201312),經試驗試種表明,該品種豐產穩產性好,適應性廣,綜合農藝性狀突出,具有較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1選育經過
2003年夏季在江蘇句容選用中粳稻新品系武2330(后定名為武運粳21號)作母本,以抗稻瘟病的中熟晚粳糯品系武香糯2402(武進市稻麥育種場以武香粳14號、C418/269、遼開79及中作8958復合雜交育成的中熟晚粳糯新品系)雜交,2004年春在海南進行F1加代種植,去雜混收;后經7代選擇和人工接種抗性鑒定,育成的株型緊湊、生長清秀、熟相好、豐產穩產性好、抗倒性強、適應性廣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種。
鎮糯19號選育經過如圖1所示。
2產量表現
2.1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結果
2010年平均產量9.31 t/hm2,7個試點都比對照增產,平均比對照寧粳1號增產5.56%,達極顯著水平。2011年平均產量9.82 t/hm2,6個試點都比對照增產,平均比對照寧粳1號增產5.84%,達極顯著水平。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0.25 t/hm2,4個試點都比對照增產,比對照寧粳1號增產654%(表1)。
2.2產量潛力及示范結果
一般產量9.60 t/hm2,高產田塊可達10.50 t/hm2以上。2010年區試試點最高產量為10.43 t/hm2;2011年區試試點最高產量為10.73 t/hm2;2012年生產試驗試點最高產量為10.77 t/hm2。2012年在丹徒示范機插該品系3.8 hm2,平均產量為10.62 t/hm2。2013年鎮糯19號參加“江蘇好品種”活動,在江蘇省句容市行香鎮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園現場測產驗收,折合產量為11.18 t/hm2。
3特征特性
3.1穗粒結構協調,自身調節能力強
鎮糯19號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綜合豐產性好,抗病抗倒,結實率高,一般有效穗為300萬/hm2左右,穗長14~15 cm,每穗總粒數135粒左右,結實率91%以上,千粒質量 26 g 左右(表2)。
3.2豐產穩產性好
用中國農業大學遺傳育種系和農業部全國農技服務中心聯合研制的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統計分析系統程序進行分析,以寧粳1號作CK,用高穩系數法(HSC),結合產量變異系數(CV)和適應度來評價品種的高產穩產性及適應性。
3.2品質優,商品性好
經江蘇省種子站統一取樣送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鎮糯19號3年的檢測結果均達國標優質糯米標準,其中2012年的出糙率85.8%、精米率75.7%、整精米率71.1%、堿消值5.0級、膠稠度100 mm、直鏈淀粉含量1.0%(表4)。
3.4熟相佳,熟期適宜
該品種葉色適中,生長青秀,后期灌漿快,熟相好,全生育
4結語
在水稻品種育成初期,存在特征特性再加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鎮糯19號在育成初期,其條紋葉枯病田間種植鑒定最高穴發病率20.2%,經再加工篩選后,穴發病率降到7%左右,大大提升了對條紋葉枯病的抗病力。鎮糯19號產量、熟期、抗性、品質等主要性狀綜合協調性好,沒有生產上的限制性缺陷性狀,宜在適宜區域作為高產、廣適性糯稻品種推廣種植。
摘要:鎮糯19號是以武運粳21號與武香糯2402雜交,經多年選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種,該品種全生育期158 d左右,產量高、綜合抗性好、適應性廣,沒有生產上的限制性缺陷性狀,適宜沿江、蘇南等周邊地區作為高產、廣適性糯稻品種推廣種植。
關鍵詞:粳糯;新品種;選育;特征特性
中圖分類號: S511.2+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9-0064-02
收稿日期:2013-12-15
基金項目: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編號:CX(12)1003-5];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編號:BE2012303);江蘇省鎮江市科技支撐計劃(編號:NY2012026)。
作者簡介:景德道(1972—),男,江蘇泰州人,副研究員,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E-mail:jingdedao@163.com。
通信作者:盛生蘭(1957—),男,江蘇丹陽人,研究員,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E-mail:shengshenglan@sina.com。鎮糯19號(曾用名:鎮稻683)是江蘇豐源種業有限公司和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于2003年以早熟、高產、抗水稻條紋葉枯病的中粳稻武運粳21號為母本,以抗稻瘟病、高產、熟相好的中熟晚粳糯品系武香糯2402為父本雜交,經7代選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種。2011年申請品種權保護(申請號:20110042.3),2013年初通過江蘇省水稻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蘇審稻201312),經試驗試種表明,該品種豐產穩產性好,適應性廣,綜合農藝性狀突出,具有較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1選育經過
2003年夏季在江蘇句容選用中粳稻新品系武2330(后定名為武運粳21號)作母本,以抗稻瘟病的中熟晚粳糯品系武香糯2402(武進市稻麥育種場以武香粳14號、C418/269、遼開79及中作8958復合雜交育成的中熟晚粳糯新品系)雜交,2004年春在海南進行F1加代種植,去雜混收;后經7代選擇和人工接種抗性鑒定,育成的株型緊湊、生長清秀、熟相好、豐產穩產性好、抗倒性強、適應性廣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種。
鎮糯19號選育經過如圖1所示。
2產量表現
2.1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結果
2010年平均產量9.31 t/hm2,7個試點都比對照增產,平均比對照寧粳1號增產5.56%,達極顯著水平。2011年平均產量9.82 t/hm2,6個試點都比對照增產,平均比對照寧粳1號增產5.84%,達極顯著水平。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0.25 t/hm2,4個試點都比對照增產,比對照寧粳1號增產654%(表1)。
2.2產量潛力及示范結果
一般產量9.60 t/hm2,高產田塊可達10.50 t/hm2以上。2010年區試試點最高產量為10.43 t/hm2;2011年區試試點最高產量為10.73 t/hm2;2012年生產試驗試點最高產量為10.77 t/hm2。2012年在丹徒示范機插該品系3.8 hm2,平均產量為10.62 t/hm2。2013年鎮糯19號參加“江蘇好品種”活動,在江蘇省句容市行香鎮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園現場測產驗收,折合產量為11.18 t/hm2。
3特征特性
3.1穗粒結構協調,自身調節能力強
鎮糯19號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綜合豐產性好,抗病抗倒,結實率高,一般有效穗為300萬/hm2左右,穗長14~15 cm,每穗總粒數135粒左右,結實率91%以上,千粒質量 26 g 左右(表2)。
3.2豐產穩產性好
用中國農業大學遺傳育種系和農業部全國農技服務中心聯合研制的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統計分析系統程序進行分析,以寧粳1號作CK,用高穩系數法(HSC),結合產量變異系數(CV)和適應度來評價品種的高產穩產性及適應性。
3.2品質優,商品性好
經江蘇省種子站統一取樣送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鎮糯19號3年的檢測結果均達國標優質糯米標準,其中2012年的出糙率85.8%、精米率75.7%、整精米率71.1%、堿消值5.0級、膠稠度100 mm、直鏈淀粉含量1.0%(表4)。
3.4熟相佳,熟期適宜
該品種葉色適中,生長青秀,后期灌漿快,熟相好,全生育
4結語
在水稻品種育成初期,存在特征特性再加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鎮糯19號在育成初期,其條紋葉枯病田間種植鑒定最高穴發病率20.2%,經再加工篩選后,穴發病率降到7%左右,大大提升了對條紋葉枯病的抗病力。鎮糯19號產量、熟期、抗性、品質等主要性狀綜合協調性好,沒有生產上的限制性缺陷性狀,宜在適宜區域作為高產、廣適性糯稻品種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