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學活動中,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為實現這個目標,教學中應該注重采取相應策略,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開展傳統體育活動、注重競技項目及拓展運動。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體育活動
體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還應該通過學
習,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理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實現這個目標,在教學中應該結合具體內容,科學合理地采取相應策略,有效組織課程教學工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下面將對該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希望能為體育教學提供啟示。
一、體育教學中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意義
1.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體育具有德育功能,讓學生觀看國際體育比賽,能增強學生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競爭性、合作性、挑戰性的體育活動,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健美操教學中,能讓學生更好地展示動作美、形體美,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2.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技能。通過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體育基本動作技巧,更好地開展各種競賽活動,促進學生體育綜合技能的提高。而體育技能的提高又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提高,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也為今后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3.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技巧,體育健康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體育訓練技能。培養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與人交流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進而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二、體育教學中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策略
1.改進教學方式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活動參與主體,增強服務意識,合理組織課堂教學工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給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重視小組合作法、游戲法、競賽法等綜合教學方法的運用,適當運用激勵教學法,以培養學生自信,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體育活動,在學習中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2.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首先,重視思想品德教育。將體育教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培養學生艱苦奮斗、持之以恒的精神與作風。例如,在田徑、武術、體操等教學時,適當增加難度,加大學生運動量,讓學生不斷取得突破,提高自己。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通過足球賽、籃球賽、接力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采取上述措施強化體育教學的德育功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其次,注重科學文化教育。例如,編制健美操等新穎、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健美操活動訓練,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自由進行球賽等運動項目,自主確定戰略戰術,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最后,重視勞動觀念教育。室外體育項目教學時,組織學生布置場地,回收體育器材,讓學生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培養勤勞、實干的精神與作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重視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意識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要重視采取有效對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一方面,體育項目基本動作的教學方法創新。基本動作訓練時,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輪流訓練,并相互評析和學習,促進學生相互學習與進步。另一方面,在學習新的動作和體育項目時,要鼓勵學生進行動作展示,有利于任課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訓練和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4.開展傳統體育活動。我國傳統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體育教學中應該重視這些活動的應用。例如,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等,這些傳統體育健身鍛煉形式將身體鍛煉與心理、呼吸調節結合起來。教學中合理引入既能增強學生綜合素質,還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心理調控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因此,體育教學中要合理開展傳統體育活動,讓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目的,進而實現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5.注重競技項目及拓展運動。競技體育項目既能滿足體育教學工作需要,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協調精神及競爭意識,這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中,采取相應策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學中應該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對策,合理組織課堂教學。并重視總結教學經驗,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梁勁.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滲透素質教育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
[2]韓健麗.論現代體育教育對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3.
作者簡介:潘承才,男,出生年月:1986.3,本科,就職于廣西北海市衛生學校,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