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考改革的到來,語文卷面總分為180分,從這可以看出社會各界對語文的重視,當然,這也意味著語文即將找回屬于她的主人翁身份與地位。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何推動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如何有效地進行中學語文教學,讓語文綻放出她的魅力,這需要教師在實踐當中不斷地思考與摸索。
關鍵詞:中學語文;有效教學;思考與建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也在不斷地探索當中,早在1987年,呂叔湘就指出,中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低且問題多,長期沒有得到解決。如何更好地推動語文教學改革,是教育者們時常思考的問題。筆者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常在讀書與教學當中不斷思考,將讀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再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反思到理論中。下面將語文教學中的三點思考與建議陳述如下:
一、中學語文教學必須有一個知識系統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初中階段與高中階段的知識脫節。筆者還記得在教高一,講到文言文的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時,就涉及語法。哪知學生對語法是一頭霧水,連什么是主語、謂語、賓語都不知道,更別說定語、狀語和補語。而在高中的文言知識學習中,又必須要熟練掌握語法知識。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句子“左右欲刃相如”,根據語法知識分析,“刃”字處于謂語的位置,而文言文中,謂語常常由動詞充當,很容易得出“刃”字是名詞活用為動詞。而學生由于不懂或者說不熟悉語法知識,所以不能推斷出來。其實這些知識應該是在初中就學過,但是初中的學生不再學習語法知識,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是一片空白,這就導致高中三年的語文課堂上反復講解語法知識,這樣就擠占了高中階段的學習時間,耽誤了高中教育階段的學習任務。
因此,中學語文教學必須分工協作,有一個知識系統,在哪個階段該完成的任務就要完成,讓學生的學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進行教學。
二、中學語文教學要具有人情味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瀧澤武久用大量實驗結果證明:無論何等抽象的思維,沒有情感都不能進行。語文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的過程,而教材(課文)也“不是無情物”,而是承載和傳播情感的載體。教學中,只要教師引導學生付出真情,使學生的情與文章的情融為一體,語文教學就會達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例如,有次筆者參加學校的教學競賽,執教的文章是“外國小說欣賞”中的課文《山羊茲拉特》,這個單元的主題就是情感。于是,筆者就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對暴風雪中阿隆和山羊的對話進行場景再現,展開想象將山羊的語言“咩”全部換成人類的語言。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相當成功的,學生興趣高漲,并且還分組進行了競賽,看哪個小組的設計更好。結果,學生就是在這樣的環節中感悟到了阿隆與山羊茲拉特的深厚情感。
三、中學語文教學不要糾纏于概念
高中語文教學中有一個模糊而又不可避免的概念:表現手法。從一些高考試題和許多資料來看,我們可以發現相關概念的使用比較混亂。筆者認為,為表現主題服務的一切手段或方法都可稱為表現手法,也可稱為表達技巧、藝術手法、藝術表現手法、寫作技巧。這是廣義的表現手法,包括敘述、象征、烘托、對比、比喻、排比、擬人、對偶、反問等,而狹義的表現手法通常是指象征、烘托、對比等。
在2014年4月2日,醴陵市教育局在我校舉行了高三語文
研討會,筆者接受了這次研討課的上課任務。經過課前深深的思考,筆者決定帶領學生復習現代文閱讀中的表達作用題之表達技巧類。在備課時,筆者制作了一份學案,其中的兩道典型題是:第(1)道2005年廣東卷中肖鐵的《壺口的黃河》,問題是:第四段中通過主觀感受來寫壺口的黃河,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2)2007年全國卷Ⅰ中的《總想為你唱支歌》,問題是:文章第五段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描寫枯死的胡楊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開始,學生竟然無從下筆,經過一些時間的思考,學生寫出的第(1)道典型題的答案基本上是:比喻、擬人、夸張,而對這道題,高考命題組所給的答案是側面烘托(或襯托)。第(2)道典型題學生大多寫的是比喻、擬人、對比,對這道題,高考命題組所給的答案是比喻、擬人、對比。因此,第(1)道典型題,學生的答案全軍覆沒,第(2)道典型題,學生都能夠得分。為什么同樣都是考查表現手法,第(1)道典型題一定要從狹義的表現手法來答,第(2)道典型題卻可以從廣義的表現手法來考慮。當然,筆者設計這兩道典型題的目的是要學生在做題前認真審題,這兩道題之所以可以從不同范疇的表現手法來作答,原因也就是要認真審題。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有不一樣的收獲,這或許就是中華文化帶給我們的活力,是語文課堂的魅力。當然,要讓中學語文教學更加有效,這需要不斷地努力與摸索。筆者相信,在不斷的思考與實踐中,中學語文有效教學會存在于我們的每個課堂當中。
作者簡介:瞿麗華,女,1984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學,研究方向: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