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高中英語銜接過程中,多數教師只關注學段過渡時期個別問題的分析及其解決辦法,其中英語學困生的教育更是一個讓許多教師和家長頭疼的問題。
關鍵詞:初、高中英語;問卷調查;學困生
考慮到英語學科初中和高中學段銜接問題對學生高中階段英語學科學業成績影響較大,我們學校近年來在高一新生入學時都會進行關于該階段的問卷調查,以便獲取本校高一新生英語學習的基本資料,找出初、高中銜接階段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教師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提供最真實的資料。
一、調查方法及樣本選擇
1.調查對象
在此次調查中,參加調查學生共400人;在設計問卷時客觀題與主觀題相結合,統計各選項人數百分比(發放問卷全部回收)。
2.問卷設計
(1)學生興趣及中考成績;(2)學生學習方法調查;(3)未來英語如何學習調查。
二、調查成果部分分析與總結
對于“上高一后英語的興趣”(Q3)這個問題,只有19.3%的學生學習興趣更濃,能夠自然適應高中英語教學,14.2%的學生經歷了中考,興趣反而降低,心情沮喪,懼怕自己難以跟上學習節奏,怕過多的科目自己難以應付本來就弱勢的英語,從而在高一就出現厭學、逃學心理。
學習方法調查(Q4,Q5)。(1)上課筆記方式的調查中,11.5%的學生筆記全面詳細,13.9%的學生幾乎從來就不記筆記,就算記也只是教師看時零星抄些板書。(2)錯題整理方面,19.8%的學生表現為錯題只是為了應付教師檢查,就算寫了也是教師固定好的,
自己不會再看,另外,45.5%的學生表明自己整理錯題且會經常看,這樣會在復習時派上用場。
三、英語學困生的調查現狀和研究
1.形成原因
(1)外因,步入高中后,英語詞匯量加大,聽、說、讀、寫相對要求也上了一個層次。農村學校從學校硬件以及師資力量上來說相對薄弱,加上有的農村孩子本來初中英語基礎就比較差,這樣在高中情景教育時,教師只能“新教材,老教法”,或者“教師講,學生聽”,從而違背課改旨意。(2)內因,農村普高生源基本源自本鄉本土,這些學生進入高中之前就形成了參差不齊的局面。英語本來就是外來科目,不受重視,所以這些學困生容易出現厭惡學習的想法。再加上他們自卑的心理或者學習方法不當,依賴心理強,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從而使英語學習一落千丈。
2.解決學困生的策略
(1)對學困生要細心,學困生一般都有不少缺點,若教師批評、懲罰,再批評、再懲罰,就可能導致師生正面沖突不止。但如果教師“一分為二”地看待和分析學困生,善于幫助學困生尋找和發現他們自身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就會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克服自身的缺點。(2)對學困生要充滿愛心,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真實的個體,唯有教師用心接納,學生才能把上課當作一種享受,而樂意繼續學習。
我們班有個學生名叫小偉(化名),喜歡默默地一個人坐在靠墻角的位置。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似乎都察覺不到他的存在。看著這樣一個默默學習、默默睡覺的學生,作為教師的我感覺很心疼。于是,借著一次調座位的機會,我把小偉調到了教室第三排中間,并且兩邊都安插著比較好的學生。我覺得那時候的他恍若是受寵若驚,甚至不習慣。因為一般成績不好的學生通常是不想也想不到老師會安排他坐在這里。一是搞小動作不自由,二是自己看見周圍的人成績都好會不適應。起初,我還擔心小偉不愿意,但是后來我發現他高興地搬了家,那是我第一次看見他笑。我很欣喜,覺得這個舉動讓這個學生有想學好的意思。終于,在自己的努力和周圍學生的幫助下,高一期末考試小偉進步了有15分。
3.對學困生要有耐心
一些學困生有很多特別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上來,所以在提問學困生的時候,我開始嘗試把一些知識點一起寫在黑板上,然后告訴學生,你可以挑選你喜歡的概念回答,會幾個說幾個。學生回答出來一個知識點或者對了一小部分,我都真誠地給予鼓勵并及時表揚。對于學困生,我們要“反復抓,抓反復”。有時學生站起來緊張,不開口,我就親切地鼓勵道:“不用怕,再仔細想一想,慢慢說,你一定能回答出來!”
通過對高一年級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的調查,我對學生的情況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為以后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方面提供了參考。在學困生的研究和調查上,只要我們用顯微鏡從他們的失敗中找優點,用放大鏡從他們的失敗中看成績,用望遠鏡看他們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朱士鳴.學生心理引導技巧[M].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張巧玲,1984年2月,本科,就職于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紅橋高級中學,研究方向: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及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