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結合民辦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特點,探討新媒體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新媒體;民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新媒體發展引發的大學生獲取信息方式的轉變,在為學習、工作、生活、娛樂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地將其負面效應施加給他們。民辦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普通高校一樣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本文針對新媒體背景下如何做好民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探討。
一、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說服教育為主,強調擺事實、講道理,但是應該看到大學生群體學習和利用新媒體已經司空見慣,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在當前社會交往、信息傳播、獲取知識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開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利用好新媒體,采用現代化教育和網絡教育等手段與學生進行多方面溝通和交流。除了發揮好思想政治課、班會、主題活動等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挖掘網絡交流無屏障性、快捷性等優勢,善于利用QQ、微信、微博、聊天室等新載體,了解學生的最新思想動態,消除其不良思想傾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加強校園網建設
校園網承擔著信息傳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雙重身份。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身專業設置等特點,整合資源,建立一個融校園新聞、校園生活服務、校園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為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可以組織開展各式各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創造一種活潑、愉悅、健康的網絡環境,使學生在參與中受到教育,自覺抵制各種不良信息的影響。可以針對學生的需要和關心問題,設立不同網絡板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一些熱點、難點問題的討論,然后給以正確的引導。可以開展平等互動的在線教育和在線咨詢,讓網絡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教師可以隨時與學生交流,解決他們的思想困惑,從而實現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可以通過校園網向廣大學生及時傳遞校園最新動態,發布教學管理、就業創業等各種信息,加強學生思想引導。一些高校“紅色網站”的出現和發展證明,與新媒體緊密結合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受學生歡迎的。
三、發揮大學生社團的作用
加強對大學生社團的領導和管理,做好網絡虛擬群體等新型大學生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學生社團為依托,選拔與培養一批在大學生中思想先進、學習優秀的骨干分子,以論壇版主、熱帖號召者、博客管理者等角色,發揮他們在現實生活與網絡環境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社團的活動當中。
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訓
課堂教學是學生接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主要來源,新媒體背景下思想政治課教師需要與時俱進,利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為提高思想政治教師新媒體實踐技能,需要定期安排教師接受技術培訓、拓寬授課思路、豐富授課方法。學校可以設立專項資金,在思想政治教學經費和科研經費上給以支持,定期組織思想政治教師到全國各地參觀考察,鼓勵教師進行高學歷深造等。此外,高職院校輔導員作為教師隊伍的一分子,在整個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定期對輔導員進行培訓,提升輔導員自身專業素養和運用新媒體技能,可以更好地發揮輔導員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曹燕寧.新媒體環境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策略[D].蘇州大學,2010-10.
[2]宋麗英.基于新媒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04.
[3]陳偉.論新媒體環境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J].繼續教育研究,2013(5).
[4]胡文斌.論心理契約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6(04).
[5]劉小吾.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心理契約模式探討[J].江蘇高教,2010(01).
[6]張毅翔,李林英.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新媒體的實踐與思考[J].北京教育,2010(12).
作者簡介:梁偉業,女,1981年10月出生,碩士,就職于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基礎教育系,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