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挺 張飛龍
摘 要: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是我國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根據專業英語的特點,在博采眾長的同時,盡快建立一套適用于ESP教學的課程體系,才能把學生真正培養成具備較好語言知識和專業運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置;復合型人才
一、專門用途英語的概念
專門用途英語(ESP)是基于需求分析的,以科技英語、商務英語和人文英語為代表的不同種類的學術和職業用途英語的集合,是一種以專業需求為基礎的實用型英語教學法,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有利于培養既懂外語又懂專業知識的復合型英語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河北經濟建設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國內專門用途英語的研究現狀
專門用途英語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在英語教學與研究領域內逐步引起人們的關注。同時,作為語言學界傳統研究領域的通用英語(EGP)的教學與研究,受到了不少質疑及挑戰。ESP研究所引發的爭論,影響到了近年來高校英語的課程改革,并且隨著其研究方法的科學化程度越來越高,研究內容越來越具體,對ESP學科性質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國內關于ES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大方面,其中ESP教學方面的研究分為普遍規律的探討和特殊規律的探討兩個維度;ESP語言特點的研究也包括兩個維度,即從本體語言學角度和具體專業學科的角度對其進行探討。關于ESP研究中方法論方面的研究不足,這是我國人文社會學科領域一直以來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內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把目光聚集到了ESP課程方面理論與實踐的探討上從課程論中“泰勒原理”的維度進行劃分,國內學者分別從ESP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與探索,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論文有:課程目標方面:孟臻等、管春林、阮績智等;課程內容與課程實施方面:曾祥娟、劉法公、馬俊波、雷春林等;課程評價方面:唐雄英等。
三、高校英語專業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置
新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了高等學校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在課程設置方面,新大綱要求英語專業課分為英語專業技能、英語專業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三種類型。其中,相關專業知識課程即指專門用途英語,比如,經貿英語、法律英語、工程英語等。
1.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置的目的
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正是從學習者的學習目標或動機入手,分析其需求,構建學習內容,從而從根本上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由此可見,ESP已成為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劉潤清就曾提出:“以后的英語教學是越來越多地與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相結合,或者說,與另一個學科的知識結合起來。”
復合型人才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培養:一種是通過加強英語專業學生涉外學科的專業素質培養,在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中添加ESP課程;另外一種是針對英語專業的本科生通過ESP課程培訓,進一步提高針對專業的英語能力。目前河北省的一項調查顯示,4所高校的11個專業基本上都是在大學的第5或第6學期僅開設一門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如科技英語、商務英語,法律英語等,課程設置單一且教材內容不實際,根本不能滿足學生未來的職業需求。
這就說明更多科學合理的課程的開設成為必然。
2.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置的科學性
ESP課程目的落腳點應是在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上,這里的英語能力稍稍不同于通常意義及廣義上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而是包括擴大專業詞匯、了解專業前沿發展、提高專業文獻閱讀技巧、規范文獻寫作格式、提高文獻翻譯技巧等更加具有實用性、實踐性、更貼合自身專業的英語能力。在ESP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還需要了解相關專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具備研究和分析大量文獻資料的能力。
根據調查,以商務英語專業為例,其所對應的崗位群為外貿業務員、涉外文秘等。在從事這類工作的過程中,學生對語言的掌握非常重要,如果只有專業知識而沒有語言技能是很難勝任工作的要求的。因此作為必修的課程,商務英語的主要任務是帶給學生真實的工作場景,圍繞商務活動中經常使用的英語來設計并模擬真實的工作情境,讓學生產生相關的情感體驗并進入角色,進而能夠訓練學生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相關業務能力等。因此,專門訓練學生相關實戰技能的課程就顯得尤其重要。
學生口語教學也不應忽略,專門用途英語口語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培養其專業背景下的英語交際能力,如國際技術交流、會議討論或對外貿易談判等,以對他們未來將要從事的工作或行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鑒于各專業對英語口語要求程度不同,教學目標應根據不同專業的要求進行規劃和調整,并最終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體系。
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是培養復合型英語人才的關鍵要素,各高校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目前的課程體系,以保證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只有這樣,高校才能培養出更多的有扎實的英語技能又精通學科理論的專業人才,即“語言+專業”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潤清.21世紀的英語教學:記英國的一項調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
[2]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 2004.
[3]劉芹,胡銀萍.理工科大學生英語口語教學需求調查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
[4]趙靜,張慧珍.高考英語改革背景下的大學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初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
[5]張偉,付大安.一項基于ESP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0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專門用途英語與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編號:SQ132026。
作者簡介:張飛龍,男,1972年1月出生,博士,就職于河北科技大學,研究方向:文學。
蔣挺,女,1973年9月出生,碩士,就職于河北科技大學,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