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煥強
摘 要:在英語課堂中合理運用簡筆畫,教學字母、詞匯、語法、課文,使抽象的、枯燥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有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利于增強學生記憶力,提高接受能力,提高英語課堂效率。
關鍵詞:簡筆畫;英語課堂;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42-01
2011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合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根據實際教學條件,創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簡筆畫、教學掛圖、模型、實物等傳統媒體,同時積極利用音像、多媒體以及時絡等現代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學生觀察、模仿、嘗試、體驗真實語言的語境,使英語學習更好地體現真實性和交際性特征。繪畫是兒童十分喜愛的視覺藝術,教師一旦把生動有趣的簡筆畫描繪在黑板上,立即會形成學生的視覺興奮點,課堂氣氛因而變得十分活躍,這種輕松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持久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使課堂教學熠熠生輝,魅力四射。
一、簡筆畫的定義
所謂簡筆畫,是一種運用簡潔概練的手法,簡略概括地狀物造型,簡明扼要地表情達意的繪畫形式,是廣大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通俗藝術。簡筆畫英文名叫Stick Figures,所謂Stick,就是木棒, Stick Figures就是用木棒樣的小直線去組合成各種木偶形象,這些圖形可以表示靜止和活動的物體,可以表示和活動的情景,可以表示音、單詞和句子,也可以表現文章和故事。它是一種傳遞信息的形象化手段,簡單、快捷、達意。寥寥數筆就能表達出豐富的語言信息或概念。
二、簡筆畫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1、簡筆畫操作簡便,有著極大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是多媒體不能替代的
現在很多老師尤為重視和普遍使用多媒體課件來作為教學手段。但是,多媒體課件制作時間久,在精力和時間上投資大,一旦完成,有新的創意就很難在課堂上體現而做修改。把傳統的簡筆畫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則效果便會大相徑庭,會使課堂教學熠熠生輝,魅力四射。
簡筆畫也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種不可取代的教學手段,運用時邊講邊畫,虛實并舉,視聽結合,生動具體,還可以隨時修改,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
2、豐富教學語言,培養英語思維習慣
把簡筆畫引進入課堂教學,能豐富教師的教學語言和表達方式,在課堂上教學邊講邊畫,口手并用;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說,視聽說結合,這種復合式的教學方法,既拓寬了教師傳遞信息的渠道,也增加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
同時也避免了“中國式”英語。要學習地道的英語,在學習的時候,必須忘掉母語。當英語輸入時,用英語思維,立即用英語輸出。減少中間用以過渡的漢語環節。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英語教學曾經有人做實驗發現:兒童從視覺獲得的信息3小時后只能80%,從聽覺獲得的信息3小時后只能記住60%,3天后只能記住40%;把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3小時后就能記住90%,3天后也能記住75%。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倘若單單靠老師的領讀和錄音磁帶的幫助,是很不夠的。學生往往只是當時能強記下來,課后不久便會遺忘。而簡筆畫具有形象性、直觀性、情景性的特點,能充分發揮藝術的視覺優勢,把重點難點化虛為實、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深為淺,把抽象隱晦的理性化知識轉化為具體明了的感性圖示,并與趣味性容為一體,成為刺激學生觀察和思維的興奮劑,寓教于樂,高效率地接收知識,通過賞心悅目的繪畫形象,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因此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簡筆畫教學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美育作為素質教育一重要部分,其所培養的創造精神和鑒賞能力是造就素質性人才的重要條件,同時美育所使用的藝術形式是進行智育教育的生動材料。而簡筆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也有其獨特的藝術特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這一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欣賞和掌握基本的構圖、繪制、色彩的搭配等一些簡筆畫技巧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學會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和對事物的鑒賞、取舍能力,從而培養審美情趣,幫助形成自身的審美觀。
總之,簡筆畫豐富教學語言,推進復合式教學。教學中教師邊講邊畫,語言信息、圖像信息同時參與教學過程,學生視聽結合。他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化解教學難點,變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左右腦并用,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美育作用。
現在,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同時,配以傳統的簡筆畫,使他們相得益彰,各取所長,既發展自己,又提高教學效率,更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精彩紛呈,魅力無限!
參考文獻:
[1] 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 年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3] 涂永錄《簡筆畫人物畫法》,美術基礎技法教材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