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的館配會存在著數量多、頻率密、效益低、同質化等問題,應規范市場秩序,對館配會進行必要的引導和整合,并搭建圖書館、出版社、館配商三方共享的出版信息發布平臺,從而推動館配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館配會;整合;信息共享平臺
[中圖分類號]G2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
1 引 言
館配會,又稱圖采會,是為各級各類圖書館現場采購圖書而設立的銷售平臺。在當前圖書零售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館配會為出版社增加了圖書展銷的機會,成為各類全國性、區域性文化會展爭相追捧的“香餑餑”,由各級各類協會、新華書店或民營館配商舉辦的全國性及區域性的書市、書展、圖書博覽會和圖書訂貨會貫穿全年。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全國各地有一定規模的館配會不下50場[1]。
館配會給參展商帶來實際效益,使圖書館可以直觀地了解圖書的具體信息,也為圖書館、出版社、館配商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然而,由于館配會歷史較短,還沒有形成完善、標準的組織辦法,其局限性也逐漸顯露出來,不利于館配產業鏈的平衡發展,規范館配市場秩序、提升館配會品質、推動館配市場健康持續發展,成了書業共同的呼聲。
2 館配會舉辦概況與特點分析
2.1 館配會舉辦情況調查結果
為了較為直觀地展現目前館配會的舉辦情況,筆者對多個出版社及館配商的相關館配人員進行了網絡調研,并對調研結果進一步辨別、篩選與整合,統計出2013年館配會舉辦的概況,詳見表1。
表1 2013年各類館配會舉辦情況
2.2 館配會的特點分析
館配會的市場格局呈現多樣化,形式各異。目前的館配會有中國版權協會組織的,也有各省新華書店組織的,還有各個民營館配商組織的,基本形成了以北京圖書訂貨會、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三大書業品牌盛會為代表的全國性館配會及北京人天書店有限公司和武漢三新書業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民營館配商舉辦的地方區域性館配會的市場格局。
館配會舉辦時間較為集中。館配會多集中在3—11月,其中,3月和9月共舉辦了39場館配會,占2013年全年56場館配會近70%。這是由學校經費到位時間、大中專院校開學時間及出版社的出版規律等諸多因素決定的。
參會圖書館類型有了較大轉變。近年公共圖書館和中小學圖書館對館配會的參與度和采購金額都相對較高,高校圖書館的參與度有所降低。這是由于國家開始重視圖書館建設,公共圖書館和中小學圖書館起點比較低,對現采需求很大;而高校經歷了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之后,圖書的采購已從數量級急劇擴張式的非理性采購階段,逐步過渡到以學科建設和特色文獻建設為主體的理性采購階段。
3 館配會存在的問題分析
3.1數量多,頻率密
館配會密集,讓人目不暇接。從年初的北京圖書訂貨會圖采會開始,各種各樣的館配會輪番登臺,讓出版社的館配人員及圖書館的采訪人員疲于應對,叫苦不迭。以館配經理為例,他們要不停地布展、上會、撤展,從一個城市奔赴另一個城市,僅春季館配會,出版社的館配人員就要去至少20個城市[2]。這直接導致出版社的館配業務人員流動性大,缺乏穩定性,不利于圖書館、出版社之間長期穩定的常態化信息溝通;同時,如此頻繁地辦會,圖書館配市場也顯得十分混亂,有相當一部分館配會打著公益旗號,實則賺取商業利益[3]。這種扎堆開會的圖書現采模式需要變革。
3.2效益低、同質化
伴隨著館配會的扎堆,出現了館配會形式、內容、產品同質化現象。館配會的頻繁舉辦,消耗了圖書館、出版社、館配商有限的人力資源,增加了成本支出。與此同時,圖書館有限的購書經費被頻繁的館配會所稀釋,訂貨碼洋呈下降趨勢。根據鄭豪杰所作的調查,館配會訂貨碼洋在 2010 年達到峰值之后開始大幅回落[4],以致許多館配商和出版社人員在參加館配會后,發出了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及成交利潤還不夠支付差旅費的抱怨,這都使不少出版社和館配商對館配會如鯁在喉[5]。同一時段內各館配會上同一出版社的圖書品種幾乎相同,也使圖書館人員在辛苦奔波后,收獲卻不大。
3.3中小出版社專業性圖書難覓
中小型出版社的利益無法得到保證。館配會增多的同時,展位費也水漲船高,使得出版社參會成本越來越高。早些年,出版社參加館配會所需要的參展費用一般維持在一兩千元,現在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有的館配會不僅要繳納高額的展位費,還需要給館配會的訂單降折扣發貨,再加上參會人員的差旅費,整體費用直線上升,一些規模較小的出版社核算下來難以收回成本[6]。在巨大的參會成本壓力下,中小出版社逐漸失去了參會的熱情,致使一些圖書館很需要的平時拿新書數據相對困難的一些地方社、民族社、小社等社出版的專業性很強和館藏價值很高的圖書在館配會上難覓。
4 優化館配會的對策與建議
4.1加強對館配會的管理力度
應加大行業的管理力度,扶優去劣。2014年5月成立的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圖書館館配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國發協館工委”)可以將館配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整合,可以按主題或圖書館性質定位辦館配會,比如分別以學術、精品、科技、地方版為主,還可以按地方版、大學版、科技版等主題去策劃、籌辦館配會,這種模式舉辦的館配會主題明確,定位清晰,針對性強,便于有針對性地邀請相關圖書館參與采購,出版社也可以有選擇地帶書參展。提高館配會的質量,有助于建立一個健康有序的行業生態鏈。
同時,也要對館配會相關的網站進行整合。圍繞著各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和春季北京圖書訂貨會館社高層論壇等主題,各主辦方已經陸陸續續創辦了十余個網絡直播專業網站,致使大量的有用館配信息被分散在不同的網站,不利于館配資源的共享,新成立的“中國發協館工委”可以從館配市場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把相關資源集中到同一個平臺,便于圖書館、出版社、館配商三方的瀏覽與共享。
4.2構建書目信息共享平臺
館社信息不對稱是制約館配市場發展的瓶頸。目前館配會如此密集地舉辦,與當前圖書館、出版社信息不對稱有關。在館配市場的產業鏈上,館配商占據主導地位,館配商的書目是圖書館最常使用的書目,館配商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經常會對出版社的圖書信息進行取舍,圖書館獲得的書目信息不完善,致使每年都有不少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因為圖書信息的缺失、滯后、需求不對稱而成為漏網之魚,影響了圖書館館藏建設質量[7]。
盡快建立一個完善的、公益性、權威性的書目信息發布平臺,目前,館配三方都已在這方面做出努力。圖書館方面,國家圖書館在做國家書目;出版社方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在聯合科學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等20家出版社籌備組建館配服務聯盟,組建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并發出倡議,各出版社要在“規定時間”給圖書館提供“規定格式”的圖書數據,力圖打造高效的“社館直通車”數據服務[8];館配商方面,北京人天書店有限公司、武漢三新書業有限公司、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館藏圖書有限公司、北京臺湖出版物會展中心都在嘗試做可供書目。新成立的“中國發協館工委”可以在此基礎上,牽頭建立一個館配三方共享的書目信息平臺,這種良性的圖書信息傳播渠道一旦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圖書館與出版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4.3加強館配會學術交流活動
加強館配會的專題討論或講座等學術活動。配合館配會的圖書現采活動,可以邀請專家學者就業界眾人關注的話題和動態與圖書館采購人員進行互動交流,如春季北京訂貨會圖采會的“全國館社高層論壇”、全國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的“大學出版論壇”、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中國書業館配年會的“圖書館與出版社高層論壇”、武漢三新書業有限公司地方版圖書博覽會的“館藏與出版”論壇等組織了圖書館、出版社、館配商三方的專家學者就館配服務、文獻資源建設、信息對稱、館配產業鏈構建以及行業自律等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已成為館配行業信息交流與研討的重要活動,這種學術交流活動值得館配會借鑒。
以學術研討取代“文化參觀”,為館配三方之間加強交流、增進友誼、了解信息、暢通交易搭建平臺。通過研討能尋求館配主體各方的利益平衡點,建立積極健康的館配市場生態環境,達到館社店的互利共贏,促進館配市場沿著有序的軌道發展。
5 結 語
建設一個和諧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讓館配會模式推陳出新,有利于館配業務沿著有序的軌道發展。今后還應不斷調整館配會在品種、布展等方面的建設,豐富館配會的內容,形成一套與圖書館專業需求相契合的業務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業務模式,在圖書館與出版社之間搭建一個良好的信息平臺,深入打造有實效性的影響深遠的品牌館配會,使館配會模式持久、長新。
[參考文獻]
[1]館社店三方如何共建健康生態下的文獻資源建設[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01-21(14).
[2]館配經理看2013春季館配市場[N].中國圖書商報,2013-04-26(17).
[3]李 苑.館配業務:出版市場新增長點?[N].光明日報,2013-08-05(8).
[4]鄭豪杰.打造美麗中國文化坐標——關于書博會發展歷程之思考[J].中國出版,2013(9):6-10.
[5]夜 雨.捕捉現象背后的機會[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12-31(25).
[6]張 鵬.館配會越來越火,更需理性面對[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10-22(25).
[7]孫莉薇.行走在十字路口的館配市場[EB/OL].[2011-01-07].http://www.cpin.com.cn/html/2011/01/07/488005.html.
[8]施 紅,劉志強.如何高效共建和諧館社生態[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04-30(14).
[收稿日期]2014-07-16
[作者簡介]陳大蓮(1974—),女,館員,碩士,閩江學院圖書館。
[說 明]本文系2013年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高校圖書館與出版社多元化合作研究”(項目編號:JB13180S)的研究成果之一。
4.2構建書目信息共享平臺
館社信息不對稱是制約館配市場發展的瓶頸。目前館配會如此密集地舉辦,與當前圖書館、出版社信息不對稱有關。在館配市場的產業鏈上,館配商占據主導地位,館配商的書目是圖書館最常使用的書目,館配商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經常會對出版社的圖書信息進行取舍,圖書館獲得的書目信息不完善,致使每年都有不少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因為圖書信息的缺失、滯后、需求不對稱而成為漏網之魚,影響了圖書館館藏建設質量[7]。
盡快建立一個完善的、公益性、權威性的書目信息發布平臺,目前,館配三方都已在這方面做出努力。圖書館方面,國家圖書館在做國家書目;出版社方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在聯合科學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等20家出版社籌備組建館配服務聯盟,組建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并發出倡議,各出版社要在“規定時間”給圖書館提供“規定格式”的圖書數據,力圖打造高效的“社館直通車”數據服務[8];館配商方面,北京人天書店有限公司、武漢三新書業有限公司、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館藏圖書有限公司、北京臺湖出版物會展中心都在嘗試做可供書目。新成立的“中國發協館工委”可以在此基礎上,牽頭建立一個館配三方共享的書目信息平臺,這種良性的圖書信息傳播渠道一旦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圖書館與出版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4.3加強館配會學術交流活動
加強館配會的專題討論或講座等學術活動。配合館配會的圖書現采活動,可以邀請專家學者就業界眾人關注的話題和動態與圖書館采購人員進行互動交流,如春季北京訂貨會圖采會的“全國館社高層論壇”、全國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的“大學出版論壇”、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中國書業館配年會的“圖書館與出版社高層論壇”、武漢三新書業有限公司地方版圖書博覽會的“館藏與出版”論壇等組織了圖書館、出版社、館配商三方的專家學者就館配服務、文獻資源建設、信息對稱、館配產業鏈構建以及行業自律等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已成為館配行業信息交流與研討的重要活動,這種學術交流活動值得館配會借鑒。
以學術研討取代“文化參觀”,為館配三方之間加強交流、增進友誼、了解信息、暢通交易搭建平臺。通過研討能尋求館配主體各方的利益平衡點,建立積極健康的館配市場生態環境,達到館社店的互利共贏,促進館配市場沿著有序的軌道發展。
5 結 語
建設一個和諧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讓館配會模式推陳出新,有利于館配業務沿著有序的軌道發展。今后還應不斷調整館配會在品種、布展等方面的建設,豐富館配會的內容,形成一套與圖書館專業需求相契合的業務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業務模式,在圖書館與出版社之間搭建一個良好的信息平臺,深入打造有實效性的影響深遠的品牌館配會,使館配會模式持久、長新。
[參考文獻]
[1]館社店三方如何共建健康生態下的文獻資源建設[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01-21(14).
[2]館配經理看2013春季館配市場[N].中國圖書商報,2013-04-26(17).
[3]李 苑.館配業務:出版市場新增長點?[N].光明日報,2013-08-05(8).
[4]鄭豪杰.打造美麗中國文化坐標——關于書博會發展歷程之思考[J].中國出版,2013(9):6-10.
[5]夜 雨.捕捉現象背后的機會[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12-31(25).
[6]張 鵬.館配會越來越火,更需理性面對[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10-22(25).
[7]孫莉薇.行走在十字路口的館配市場[EB/OL].[2011-01-07].http://www.cpin.com.cn/html/2011/01/07/488005.html.
[8]施 紅,劉志強.如何高效共建和諧館社生態[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04-30(14).
[收稿日期]2014-07-16
[作者簡介]陳大蓮(1974—),女,館員,碩士,閩江學院圖書館。
[說 明]本文系2013年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高校圖書館與出版社多元化合作研究”(項目編號:JB13180S)的研究成果之一。
4.2構建書目信息共享平臺
館社信息不對稱是制約館配市場發展的瓶頸。目前館配會如此密集地舉辦,與當前圖書館、出版社信息不對稱有關。在館配市場的產業鏈上,館配商占據主導地位,館配商的書目是圖書館最常使用的書目,館配商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經常會對出版社的圖書信息進行取舍,圖書館獲得的書目信息不完善,致使每年都有不少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因為圖書信息的缺失、滯后、需求不對稱而成為漏網之魚,影響了圖書館館藏建設質量[7]。
盡快建立一個完善的、公益性、權威性的書目信息發布平臺,目前,館配三方都已在這方面做出努力。圖書館方面,國家圖書館在做國家書目;出版社方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在聯合科學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等20家出版社籌備組建館配服務聯盟,組建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并發出倡議,各出版社要在“規定時間”給圖書館提供“規定格式”的圖書數據,力圖打造高效的“社館直通車”數據服務[8];館配商方面,北京人天書店有限公司、武漢三新書業有限公司、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館藏圖書有限公司、北京臺湖出版物會展中心都在嘗試做可供書目。新成立的“中國發協館工委”可以在此基礎上,牽頭建立一個館配三方共享的書目信息平臺,這種良性的圖書信息傳播渠道一旦建立,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圖書館與出版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4.3加強館配會學術交流活動
加強館配會的專題討論或講座等學術活動。配合館配會的圖書現采活動,可以邀請專家學者就業界眾人關注的話題和動態與圖書館采購人員進行互動交流,如春季北京訂貨會圖采會的“全國館社高層論壇”、全國大學出版社圖書訂貨會的“大學出版論壇”、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中國書業館配年會的“圖書館與出版社高層論壇”、武漢三新書業有限公司地方版圖書博覽會的“館藏與出版”論壇等組織了圖書館、出版社、館配商三方的專家學者就館配服務、文獻資源建設、信息對稱、館配產業鏈構建以及行業自律等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已成為館配行業信息交流與研討的重要活動,這種學術交流活動值得館配會借鑒。
以學術研討取代“文化參觀”,為館配三方之間加強交流、增進友誼、了解信息、暢通交易搭建平臺。通過研討能尋求館配主體各方的利益平衡點,建立積極健康的館配市場生態環境,達到館社店的互利共贏,促進館配市場沿著有序的軌道發展。
5 結 語
建設一個和諧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讓館配會模式推陳出新,有利于館配業務沿著有序的軌道發展。今后還應不斷調整館配會在品種、布展等方面的建設,豐富館配會的內容,形成一套與圖書館專業需求相契合的業務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業務模式,在圖書館與出版社之間搭建一個良好的信息平臺,深入打造有實效性的影響深遠的品牌館配會,使館配會模式持久、長新。
[參考文獻]
[1]館社店三方如何共建健康生態下的文獻資源建設[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01-21(14).
[2]館配經理看2013春季館配市場[N].中國圖書商報,2013-04-26(17).
[3]李 苑.館配業務:出版市場新增長點?[N].光明日報,2013-08-05(8).
[4]鄭豪杰.打造美麗中國文化坐標——關于書博會發展歷程之思考[J].中國出版,2013(9):6-10.
[5]夜 雨.捕捉現象背后的機會[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12-31(25).
[6]張 鵬.館配會越來越火,更需理性面對[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10-22(25).
[7]孫莉薇.行走在十字路口的館配市場[EB/OL].[2011-01-07].http://www.cpin.com.cn/html/2011/01/07/488005.html.
[8]施 紅,劉志強.如何高效共建和諧館社生態[N].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04-30(14).
[收稿日期]2014-07-16
[作者簡介]陳大蓮(1974—),女,館員,碩士,閩江學院圖書館。
[說 明]本文系2013年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高校圖書館與出版社多元化合作研究”(項目編號:JB13180S)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