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云麗
摘 要:現代舞作為一個相對開放的舞蹈體系,無疑是貼近和適合大學生通過形體充分表達和展現自我,抒發內心感覺及感情的方式。
關鍵詞:現代舞;教學;探討
1 現代舞的起源及特點
現代舞——19世紀末20世紀初興起于歐美的一種舞蹈流派,迄今為止最具國際性的舞蹈類型之一。她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從歐洲近代文化衍生出的一種現代文化,并于20世紀以來不斷向世界各地延伸。我們的現代社會正加速發展,舊的事物以不能滿足于現狀,開放創新便是我們年輕人所必備的思想正因為如此,現代舞開放的特性能很好的把舞蹈和大學生有機互動起來,并且十分適合在高校中推廣的,也為以后在高校中進行現代舞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 現代舞適合在普通高校推廣的原因及可行性
2.1 現代舞在普通高校普及的認知實況
通過近年在一些普通大學給學生們排練現代舞風格的作品中了解到,廣大同學對民族民間舞的熱情好像不高,對芭蕾舞因為感覺過于高雅而不敢親近,而對現代舞則有著濃郁興趣,但由于知之甚少等原因一時無法正確理解現代舞的真正內涵與意義。很多的同學單純的把現代舞認為是節奏鮮明,動作有力的如“街舞”、“勁舞”、“霹靂舞”、“韓國熱舞”等。其實在一些校園舞蹈沙龍已開設有現代舞課,并且很多校園藝術活動中現代風格的舞蹈出現的尤為平凡,但同學們看完這些現代舞風格作品后的反應是耐人尋味的。由此可見,普通高校大學生這個知識群體對現代舞知識的匱乏,以及現代舞在校園普及的程度和了解程度還不夠廣泛。所以,我們應該加大和深入在高校開展現代舞宣傳與普及的力度,使大學生不僅喜歡現代舞,而且理解現代舞,更會跳現代舞。
2.2 現代舞課對學生訓練的意義及教育目的
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舞蹈教育在藝術教育中又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沃爾特·特里(美國)說“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發展身體肌肉,調整肌肉,保持身體平衡的運動;舞蹈練習、舞蹈節奏,用于治療,可以幫助受傷的肉體和挫折的心靈復原。舞蹈在這方面便是一種鍛煉了。”
在舞蹈美育的第一階段中,我們首先應當時行的是形體訓練,而訓練是舞蹈表演的前提,對于從未受過舞蹈訓練的普通高校大學們來說應從他們的實際出發,關鍵在于普及提高而不是專業角度的技術化。所以現代舞的訓練體系無疑是最貼近和適合大學生了。從訓練角度來說,現代舞訓練更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放肢體和運用肢體。由于學生的年齡及生理特點,單純的芭蕾訓練過于強調“開、繃、直、立”這種訓練要求既難使大學生達到一定的技術水平,又容易把學生的身體練僵,通過現代舞課訓練后,能讓學生們肢由心控,身形更加挺拔,肢體更加靈活、舞姿更加優美,身體的各個部分達到更加協調地發展,達到審美能力提升,獲得內外美的統一。
大學生作為高層次的“文化型、創新型人才”應該具有更高的審美修養,他們的氣質、情感、涵養、風度、形貌、言談舉止的各個方面都應比一般人表現更得體。人體是美中之美,而舞蹈是以人體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在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學會支配自己的肢體、動作、行為的同時,學生的形體表現力在舞蹈表演中得到提高,具有了更明確豐富的表達能力,大學生的身心從內至外得到極大的愉悅,舉首投足之間都充滿了美的感覺,只有懂得舞蹈美的人在任何地方他們的姿態都體現著美,散發出高雅的氣質。
然而大學生還可以利用現代舞審美的方式解放心靈,開掘人的創造潛能。舞蹈教育是美的教育,同學們伴隨音樂節奏抬手、舉足、跳躍、旋轉、肌肉緊張、松馳等一系列動作刺激著動感、平衡感、聽覺人體感受及動作知覺引起美感意識。尤其當人體動作與音樂、動律真正吻合時,身心處于極度興奮,高漲的審美快感之中,人的情感就得到了充分的釋放,創造性的奇想往往就會產生于這種愉悅、自由和自信的心靈空間。
更重要的是推廣一種“現代”的理念,要廣大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去尋找。尋找的過程是尋找自己的過程,也是尋找真善美和自然的過程,在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進一步升華,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也輕而易舉地達到了。
2.3 從專業院校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對待現代舞的表現形式來看
普通大專院校的現代舞發展首先應該是歡迎和鼓勵所有有興趣的同學,都加入到舞蹈的行列中來,因為普通大專院校的舞蹈,從本質上說,應該屬于“非專業”,或者說“非職業”性質的舞蹈,也就是說,學生畢業后,大多不是要吃舞蹈飯的,正因為如此,普通大專院校開設的舞蹈,不應是舞蹈專業院校的這種“精英舞蹈”,而應是國民教育系列中的“人人舞蹈”。
普通大專院校的現代舞,無論訓練和創作,還是表演和管理,都不應照搬全職的、專業化舞團的路子,而應走“因人而宜、因地制宜、靈活機動、小型多變、身心并用、大腦領先”的現代舞道路!否則,便不能發揮大學生思想活躍、視野廣闊、信息高度密集、文化積淀較多等獨特的優勢。
從創作角度來看,校園舞蹈的創作正由單一的內容程式向多元的內容程式發展,古典舞、民間舞、芭蕾舞等傳統舞蹈受程式,規范限制較多,在職業舞蹈界又有許多藝術性極高的經典之作,而我們的大學生這類舞蹈缺乏全面系統的學習,這還給創作帶來了困難。而現在的舞蹈教育培養模式,相應提高了一定的專業水準,整體性舞蹈創作技術更趨于專業性。由于深受這種創作模式的影響,很多校園舞蹈創作的定位往往照搬專業舞蹈院校的標準,忽視了真正普通高校學生的能力和編排舞蹈的實際情況,也促使了一些編導在校園舞蹈創作上竭力將思路向專業院校貼近,造成“換湯不換藥”的創作模式,束縛自己的眼光,出現大量雷同的作品,缺少新意,更忽視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
與此相反,現代舞的創作更自由些,而大學生正處于一個凡事都有自己看法的階段,現代舞探求奔放的情感,表露思想上追求個性解放,崇尚自然的藝術風格,自由的舞蹈方式都是最易于吸引和貼近他們,發揮他們的優勢,例如全國首屆大學生舞蹈比賽反映大學生上網的《網戀》和畢業求職的《位子》及第二屆電視舞蹈大賽中反映校園生活的作品《校園風景線》以平實的視角和貼切到位的肢體語言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
這些作品都源于大學生身邊鮮活生活,而創作的隨心所欲也正是現代舞更容易貼近學生心靈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普通高校推廣現代舞教學是非常可行的。
3 現代舞在普通高校推廣的結論
現代舞正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舞蹈受好者去不斷探索與追求。在我國,現代舞起步較晚,但我們不難看到她的地位和作用及帶給我們的新觀念、新思維,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舞蹈教育者,受好者不斷地嘗試,不斷開拓新的領域。
這說明現代舞在高等院校的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同時也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一個有力手段。讓現代舞走進校園,走入大學生當中是我們應做的工作。人類追求美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我們相信,莘莘學子的不斷追求和舞蹈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探索與實踐,會讓大學的校園舞蹈事業更加繁榮,我們的大學校園也會更加鮮活。
參考文獻
[1]《西方現代舞史綱》[M] 劉青戈,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2]《潮起潮落,現代舞在中國》[J] 劉青戈,北京:中外文化交流,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