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云 張潔
摘 要: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問題已經直接關系到我國城市化、現代化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成敗。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和重視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問題。文章深入剖析了我國當前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面臨的諸多問題,為今后進一步研究制定解決對策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主要問題
本論文是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課題“關注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提高石家莊地區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質量的對策建議”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是:JRSHZ-2014-01054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3億人,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5億人,16~30歲的占61.6%。外出新生代農民工數量在8900萬左右,如果將8445萬就地轉移農民工中的新生代群體考慮進來,我國現階段新生代農民工總數約在1億人左右。他們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日益發揮主力軍的作用。數據顯示2012年在新生代外出農民工中接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歲以下各年齡組均在26%以上;年齡在21~25歲之間的達到31.1%,高出農民工總體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而2011年進行的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在外出從業勞動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10%。同時,新生代農民工中接受過職業培訓的人員比例達到36.9%,高出傳統農民工14個百分點。對比說明盡管新生代農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職業技能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但相對傳統農民工,他們的文化和職業教育水平已有較大提高。很多新生代農民工外出務工不僅僅是為了謀求生存,更是為了謀求事業的發展。
新生代農民工相對于老一代農民工有很多新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文化素質較高,普遍接受了中等教育或職業教育,視野開闊,能從多種渠道獲取知識、信息,比較容易融入城市。新生代農民工的命運正處于一個關鍵的歷史性時刻。“民工荒”和“技工荒”的問題日益突出,而大量的農民工就業問題也日趨嚴峻。如何從教育與培訓的角度化解矛盾,滿足近1億新生代農民工的需求和渴望,是需要我們研究的課題。下面我們具體分析新生代農民工在職業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 新生代農民工職業選擇迷茫、職業規劃欠缺、學習培訓的需求難以有效實現
新生代農民工大多是80后甚至90后,他們帶著對傳媒中、社會上成功人士的羨慕和崇拜,期盼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美好的夢想。但是,他們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穩定、身份認同尚不清晰,面對鋪天蓋地、瞬息萬變的信息和復雜的社會環境,確定具體職業發展目標的能力仍舊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帶來的更低挫折耐受力,他們制定及實施職業規劃的能力更低。同時,他們繼續學習的愿望非常強烈,據調查,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專業技能知識,54.7%的人表示需要學習法律知識,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識,但是,由于閑暇時間較少、下班時間較晚、學習培訓機構距離較遠等因素,導致他們能夠便捷、安全、有效接受專業學習培訓的渠道嚴重匱乏。在上述因素下,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發展目標、就業單位頻繁變換,學習培訓的專業技能缺少可持續性或者不適應市場需求。這既浪費了他們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又不利于其人力資本的積累和企業用工的穩定。
2 從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的角度分析其在職業培訓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上。盡管新生代農民工與老一代相比在整體知識水平上已經有了較明顯的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新生代農民工整體的知識水平仍處在較低的層次。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其對教育培訓的態度。具體表現在有相當一部分新生代農民工對職業培訓不夠重視,認為職業培訓需要先投入后賺錢,沒有直接賺錢好;另外有一部分人雖然愿意接受職業培訓但是對于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不夠了解或者只是愿意接受自己希望從事方向的職業培訓而使自身接受的職業培訓與市場需求脫節。還有一部分缺乏職業生涯規劃,覺得干什么賺的多就干什么,就接受什么樣的職業培訓。這既浪費了他們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又不利于其人力資本的積累和企業用工的穩定。
2.經濟狀況上。由于絕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工的經濟能力有限,在接受職業培訓過程中為了支付職業培訓費用和自身的生活費用,他們不得不一邊學習一邊工作,這將導致一方面削弱了其職業培訓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大部分是在同齡人較多的生產線上班,工作強度大、時間長,需要加班加點的工作,在忙累了一整天之后再去學習的動力不足。這些都將使職業培訓的效果大大降低。
3.工作性質上。新生代農民工大多在城市邊緣的勞動密集型工廠從事高強度的工作。一方面這些工作地點距離城市職業培訓密集地區較遠,學習的便利性不夠且會進一步增加培訓教育的成本;另外一個方面由于經濟環境等種種因素的影響,農民工的流動性極大,也不利于職業培訓的連續性。
3 從社會的角度分析農民工職業培訓存在的問題
1.企業積極性不高。企業在農民工職業培訓問題上一直不愿意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一方面企業對農民工進行培訓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另外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現階段企業和農民工缺乏相互的信任和長期穩定的合約關系。企業是解決農民工就業的主力軍也是農民工職業培訓的原動力,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單靠企業是遠遠不夠的。
2.政府角色的缺失。這里講政府角色的缺失并不是指政府對此問題在思想認識和態度上的缺失,個人認為政府對此問題還是比較重視的。但措施還遠遠不夠,執行的效果也并不盡如人意。首先,在經費投入上不夠,有限的資金更多的是關注了農民工權益的保護和基本生活的補貼,更多的關注了“輸血”而不是“造血”。其次,從國家教育方針來看,農民工職業培訓未包含于教育發展戰略之中。這種在法律制度上的缺失將導致相關資源的投入不夠和相關角色的缺失。再次,政府的領導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政府在農民工職業培訓問題上沒有起到組織引導社會各種資源合理調配的作用。
3.職業培訓機構不健全。目前社會上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培訓機構或項目。很多職業培訓機構僅僅是迎合了市場需求而開設了農民工職業培訓項目。這將導致在培訓內容設置上并沒有充分考慮新生代農民工的實際情況,為他們量身訂做適合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另外由于職業培訓機構往往都是盈利性的,這就使得其為了利潤最大化而導致職業培訓質量和師資的縮水。而職業培訓機構目前針對農民工的培訓大多是通過中標或在政府的授權下直接獲取項目使得這一問題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