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濤 孫寶連 劉冠生
摘 要: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提出了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面向本科生的案例教學模式,設計了知識梳理與主題設定、案例情境創設、案例問題確定、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學習效果評價六個教學步驟和四個知識建構階段,并以本科ERP課程的案例教學為例,闡述了所設計案例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對提升本科ERP課程及其他課程的案例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文原刊于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8月)
關鍵詞:建構主義;案例教學;本科生;ERP
基金項目:(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一般項目:以專業學位師資隊伍建設和案例研究為依托的ERP專業人才創新培養模式研究(編號:11JDGC020);2012年山東理工大學教學研究課題:基于案例教學的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以《ERP理論與實踐》課程為例。
0 引言
案例教學最早應用于醫學和法學的教學中,20世紀初,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們率先將案例教學應用到工商管理碩士(MBA)的課堂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并由此在全世界的教育和培訓界得到廣泛推廣[1]。上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MBA教育項目的設立和發展,案例教學法引入國內,并在各類研究生教育,尤其是MBA及企業培訓等較高層次的課堂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推廣。隨著人們對案例教學法研究的深入以及對其教學效果認可度的提高,案例教學也逐步滲入到高校本科教學的課堂中,并在經管類專業的多門課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如管理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學、審計學以及管理信息系統等。但由于案例資源缺乏、教師教學經驗不足、教學環境差、學生參與度低等原因,目前面向本科生的案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2]。鑒于此,本文將從案例教學的本質出發,運用建構主義原理,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課程為例,探討面向本科生的案例教學模式設計及其實施策略,為提高案例教學水平提供借鑒和參考。
1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案例教學設計
所謂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就是以學生為中心,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利用真實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 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3]。建構主義的教學法摒棄了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教學模式,具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以真實情境為依托的探索式、協作式學習以及以知識建構為目標的學習等特點[4],充分體現了知識學習的本質。建立在建構主義原理下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教學目標、教學情境、學習環境以及學習效果評價等環節的分析與設計,這與案例教學所需要的知識主題設定、案例情境創設、案例問題確定、案例分析與討論、學習效果評價等環節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說案例教學就是一種建立在知識建構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式。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結合本科生的特點,以及作者多年的案例教學經驗總結,本文設計了如下圖1所示的案例教學流程。
圖1: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本科案例教學設計
在圖1所示的案例教學設計中,共包含了六個教學步驟和四個知識建構階段,具體解釋如下:
(1)知識梳理與主題設定。在本科教學中,任何一門課程,在講授之前,均有明確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在授課計劃中還要明確知識的難點和重點。但并不是所有知識都適合通過案例教學來傳授,如概念的講解、理論公式的推導等。因此,教師需要提前對所講述課程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提取出適合案例教學部分,并將其按照理論解釋性主題和方法應用性主題進行分類整理,前者用于課程教學目標中設定的課程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后者用于幫助學生通過實踐學會具體的操作方法。
(2)案例情境創設。該部分主要是案例的選取和案例的編撰,其根本目的就是為學生知識建構提供優質的案例素材。一般最常用的案例就是書面案例,若能搜集到相關的視頻、音頻和圖片等形式的案例素材,形成組合式案例將會起到更好的效果。案例的獲得除了現有的案例圖書、案例庫、案例論文等渠道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新聞、報刊、網絡、博客等素材加以加工和整理,形成自己的案例。當然,最好是從教師親自參與的調研、科研項目或企業實踐中形成的案例,利于教師對案例情境描述和案例討論過程的把握。無論以何種方式獲得的案例,在使用前,一般要做二次編撰,以滿足建構主義理論的需要。例如,故意將案例故事中的決策結論隱藏,讓學生在無結果干擾情況下展開討論等。
(3)確定案例問題。案例的學習和討論均是以問題為導引的,通過問題的設定,搭建起案例材料與知識建構之間的橋梁。一般的案例問題可以分為綜合性問題、引導性問題、爭議性問題和引申性問題,所有問題的提出均應圍繞所設定的知識主題。前兩者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案例涵蓋的知識范圍和知識概貌,形成初步的知識建構,主要用于自主性學習;后兩者主要是對案例隱含知識的挖掘與深思,主要用于協作學習中的小組討論和互動交流。所有案例問題均應在案例使用說明中給出一定的解釋和解答,但不一定全部呈獻給學生,可以預留部分引申性問題用于教師的追加提問。
(4)自主學習。該階段是學生知識建構的第一個階段,與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密切相關,因此也是最關鍵、最難掌控的階段,其學習效果將直接影響后續的案例討論和知識體系建構。教師需要提前將案例材料和案例問題發放給學生,并要求學生通過案例閱讀和相關資料搜集完成對案例問題的初步思考與解答,明確案例所蘊含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從而形成知識框架的搭建。為保證效果,教師可以要求每個學生對綜合性和引導性問題的回答提交書面材料,并納入到課程成績評定中。
(5)協作學習。這是知識建構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一般有兩種方式實施:一種方式是首先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分別由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針對案例問題闡述本小組的意見,教師同時做好關鍵點記錄(板書),最后由教師綜合各小組的解答進行總結和知識梳理,形成知識體系的建構(完成知識建構的第2階段),并針對爭議性和引申性問題進一步追問,學生自由回答,以互動交流式的討論完成對案例隱含知識的挖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完成知識建構的第3階段);另一種方式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直接面向全體學生提問,以問題為導引,同時完成知識構建的2、3階段。后一種方式對教師的教學組織、教學經驗、課堂控制及應變能力等要求較高,適用于案例教學的高級階段。
(6)學習效果評價。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完成知識建構的確認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提煉與應用(完成知識建構的第4階段),也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教師點評,由教師對案例討論過程與結果、知識主題的挖掘、知識體系的梳理等進行綜合評述,既是對知識點的鞏固和深化,幫助未完成知識建構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是對教師案例教學以及學生案例學習經驗的總結和提高;另一方面是學生的案例分析報告(提交書面材料),是教師用來檢驗學生案例學習效果的重要工具,幫助教師掌握學生是否完成了知識的建構,是否能將所建構的知識,針對案例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等,可以作為一項重要指標計入課程總評成績。
2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案例教學實施——以本科ERP課程為例
依托圖1所設計的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本科案例教學實施流程,結合作者的教學實際,以本科ERP課程的案例教學為例,對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案例教學實施闡述如下:
(1)知識梳理與主題設定。ERP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綜合性課程,涵蓋的知識面也很廣泛,而絕大多數學生未親身體驗過社會實踐,這就決定了很多ERP的思想方法和理論難以在學生中產生共鳴[5],因此,實施案例教學具有很強的必要性。通過對ERP課程知識點的梳理,依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確定ERP的計劃思想方法和實施部分最適合進行案例教學,如主生產計劃(MPS)、物料需求計劃(MRP)、能力需求計劃(CRP)的編制以及ERP項目實施流程中的關鍵要素把握等,計劃編制部分可以劃定為方法應用性主題,實施部分確定為解釋性主題。
(2)案例情境創設。目前,關于ERP計劃編制和實施的案例比較豐富,如案例圖書、許多院校的MBA案例庫中,均能獲得許多優秀的案例,教師可以直接使用。作者在教學中就選用過“中國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中的多個ERP教學案例。當然,最好的應該是教師實際參與的ERP項目案例。
(3)確定案例問題。對于比較成熟的ERP教學案例,都包含有詳細的案例使用說明,可以在其原有問題的基礎上,根據教學需要加以分類或補充,明確問題的性質;對于自編的案例,應該在編寫過程中就確定案例問題及其性質。如ERP的實施案例中,類似“***公司ERP項目實施的整體效果怎么樣?”、“***公司的ERP實施經歷了哪幾個階段?”等即為綜合性和引導性問題;類似“***公司為什么選取***作為其ERP項目實施商?”、“結合案例說明ERP實施過程中項目經理應具備的素質和作用?”等即為爭議性和引申性問題。
(4)自主學習。將準備好的案例材料(包含綜合性和引導性問題)及案例自學要求一并發給學生,并限定截止時間,在上課時也要進行面上的檢查。
(5)協作學習。作者在實施ERP案例教學時,較多的采用了第一種協作學習方式,即先小組討論和展示,后追加提問和互動交流,這樣更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具體實施過程在此不再詳述。
(6)學習效果評價。對于案例討論過程和知識的點評,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實際教學情況而定,如ERP實施案例的點評要點可以確定為對ERP的實施流程及關鍵成功要素、一把手和CIO的作用、ERP選型的策略與實施、ERP實施過程中的沖突解決、ERP實施的效益評價等知識點的把握。對案例分析報告的格式和內容框架,應提出明確的要求,至少應該包含:案例中涉及的主要理論和方法、出現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學生個人的案例學習過程及收獲的總結等。
在以上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下,作者在目前所教授課程中的案例教學效果良好,學生也反映良好。
3 結論與建議
建構主義為案例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和方法指導,對促進本科生的知識學習和能力提升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但由于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大多數高校中的案例教學還不是很普及,為此,本文總結提出如下建議,以供同行共勉:(1)任課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直接參與案例開發,一方面增加實踐經驗,一方面利于案例的討論和講解;(2)制定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加強案例的搜集、整理與改編;(3)加強對案例教學的學習和鍛煉,可嘗試從微案例講起;(4)及時聽取學生反饋,不斷改進。(本文原刊于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8月)
參考文獻
[1]肖紅. 案例教學法探析[J]. 中國成人教育, 2011 (16): 137-138.
[2]學舟, 張金文. 案例教學法在管理類本科專業教育中的實踐與創新研究[J]. 經濟師, 2013 (11): 164-165.
[3]何克抗. 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997, (5): 74-81.
[4]黃勁松. 基于建構主義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學方法論[J]. 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 2009 (5): 350-355.
[5]侯治平. ERP 課程案例教學改革初探[J]. 高等函授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 (6):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