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余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而對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學生而言是終身受益的。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加注重閱讀教學,因而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策略,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策略研究
一、培養學生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小學生正處于習慣養成的時期,這為教師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小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自身掌握更為有效的閱讀方法,既可以輕松對閱讀文本進行理解,又可以獲取更多的閱讀收獲,以激勵和鼓舞學生的奮發圖強意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開展閱讀教學時,培養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最為首要的策略即是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閱讀本文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先冷靜下來認真思考和分析,以促進學生對文章整體意蘊的體會,從而可以促使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盡可能解答問題。其次,要培養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研習閱讀文本的習慣,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研習,也可以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通過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有效研習,不但可以加強學生對閱讀文本的體會和理解認識,而且可以使教師授課更為輕松和有效。最后,鼓勵學生選擇自身喜愛的文本進行研讀,教師積極為學生解答疑惑和給予學生支持與鼓勵,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1]。
二、教師積極轉變課堂教學的方式
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決定了教學效果,因而小學語文教師積極轉變課堂教學方式不失為培養學生文本細讀的一種良好策略。首先,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授課模式,以促進學生在討論文本過程中,加強交流和學習,這既是對學生的一種鍛煉,又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體現。其次,在小組進行討論時,教師要走進學生,聆聽每個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思維和看法,進而完善自己的思維。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較好地總結出自己思維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給予及時的糾正。此外,教師在備課閱讀教學階段中,可以準備與閱讀文本相關的影視片段,以備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進行播放,不僅可以提高閱讀教學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看視頻,以更好地發揮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帶著問題觀影時,注意力得更加集中,在觀影結束后,學生對問題各抒己見,從而在討論中逐漸領會文本所表達的真正含義[2]。
三、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深入思考
小學生的思維高度靈活,但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沒有正確的辨識能力,因而,在學生不斷積累對新鮮事物理解和認識經驗的階段,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的引導,以提高學生對新事物的正確辨識能力。所以,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加強對思維能力的培養,以促進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自由發展。
小學語文教材中,閱讀內容的難度逐漸增大,所以,學生僅僅對閱讀文本內容進行精讀和細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獲取一定的收獲和體會。
小學生對閱讀文本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只有認真思考,才能對文章有更深刻的感悟和獲取更大的收獲,而在這一過程中,細讀文本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維養成和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文本細讀能力時,需要講究一定的策略,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感悟文章深意以及受到良好的啟發教育。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對閱讀教學有促進作用,而開展閱讀教學對處于啟蒙教育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可以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要加強教師在閱讀方面的教學水平和能力,以促進語文教學的更好開展。要想提高學生文本細讀的能力,首先需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然后教師加以正確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最后逐步引導學生對閱讀的文本展開深入的思考,并啟發學生從閱讀文本中得到些許的啟示,以達到對學生進行感悟和體驗生命、生活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賀夢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2]周冬梅.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學文本細讀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重慶市渝北區南方玫瑰城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