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育超
摘要:指出了蘭坪縣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區域,高山峽谷,河流眾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區位,使其擁有較為完備的濕地類型,通過濕地資源調查,摸清了全縣濕地資源分布狀況,分析了濕地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全縣濕地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議。
關鍵詞:濕地資源;調查分析;管理建議;蘭坪
中圖分類號:X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01503
1引言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被稱為全球三大自然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被喻為“地球之腎”,濕地在凈化水質、保持水土、蓄水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的功能日益突出,濕地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顯著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調節徑流、蓄洪防災、控制污染、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美化環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蘭坪縣)屬青藏高原東南部,境內地形地貌多樣,主要山系有碧羅雪山、云嶺、雪邦山、老君山,瀾滄江自北向南縱貫全縣,濕地資源類型豐富。通過濕地資源調查,進一步摸清全縣濕地資源分布狀況、生態環境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實現對濕地資源客觀地分析和評價,為濕地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決策依據。
2 基本概況
2.1自然概況
蘭坪縣位于三江并流中部縱谷區,屬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的云嶺山系。地理座標介于東經98° 58′23″~99°38′34″,北緯26°06′39″~27°04′52″之間,其北連迪慶州維西縣、東接大理州劍川縣、南鄰大理州云龍縣、西與本州福貢瀘水相通,是瀾滄江的重要集水區。
蘭坪縣河流眾多,但均屬瀾滄江水系,且呈羽狀排列。除通甸河、沘江河、基獨河等一級支流外,其它均不超過35km。主要湖泊集中在碧羅雪山一線,面積在4hm2以上的有24塊之多。
2.2社會經濟狀況
蘭坪是云南29個民族自治縣之一,同時也是一個集貧困、民族、山區、邊疆、生態脆弱為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201334萬元,人均生產總值9939元/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73元。
由于受自然和歷史諸多因素影響,地區社會經濟在很長一段時間發展緩慢。改革開放后,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為蘭坪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總體上看,全縣的經濟發展基礎仍然薄弱,主要經濟指標低于全省平均值。
3調查內容和方法
3.1調查內容
全縣境內面積在4hm2以上湖泊、沼澤、庫塘、養殖場濕地,寬度10m以上、長度5km以上河流、水渠,全縣人工水田等濕地,對全縣所有符合調查范圍且面積在4hm2以上濕地進行補充調查,對云嶺保護區一線符合調查范圍的4hm2以上各類濕地進行重點調查。
3.2調查區劃
全縣根據濕地類型劃分為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4類,河流濕地主要以永久性河流為主,湖泊濕地以永久性淡水湖為重點,沼澤濕地主要有草本沼澤和沼澤化草甸,人工濕地有水渠、庫塘、水田等。
3.3調查方法
全縣濕地調查分為一般調查和重點調查兩種方式。一般調查是指對所有符合調查范圍要求的濕地斑塊進行面積、濕地類型、分布、植被類型,主要優勢植物和保護管理狀況等內容的調查。重點調查是指對云嶺自然保護區和瀾滄江蘭坪段的重要濕地進行的詳細的調查。
一般調查的河流和水渠按《云南省濕地地區名錄》在省、州、縣調查隊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對于跨鄉鎮界河流和斑塊應當積極溝通,按就近便利原則進行調查,跨縣、州界河流以河流中心點為界進行調查,跨縣、州濕地斑塊以斑塊所占比例進行舍取(以行政界為界,所占比例超過50%的由本縣調查,低于50%的則不予調查)。
調查采用濕地遙感技術加實地補充調查相結合的辦法完成,選取河流源頭和叉河設置調查點,野外調查濕地型、面積、分布(行政區、中心點坐標)、平均海拔、所屬流域、水源補給狀況、植被類型及面積、主要優勢植物種、群系組成、植被面積、土地所有權、保護管理狀況、河流濕地的河流級別等。
參考文獻:
[1]蘭坪縣林業局.蘭坪縣林業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2]楊嵐,李恒.云南濕地[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3]云南林業調查規劃院大理分院,蘭坪云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西南林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昆明動物所.蘭坪云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R].昆明:云南林業調查規劃院大理分院,蘭坪云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西南林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昆明動物所,2010.2014年10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0期
摘要:指出了蘭坪縣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區域,高山峽谷,河流眾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區位,使其擁有較為完備的濕地類型,通過濕地資源調查,摸清了全縣濕地資源分布狀況,分析了濕地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全縣濕地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議。
關鍵詞:濕地資源;調查分析;管理建議;蘭坪
中圖分類號:X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01503
1引言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被稱為全球三大自然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被喻為“地球之腎”,濕地在凈化水質、保持水土、蓄水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的功能日益突出,濕地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顯著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調節徑流、蓄洪防災、控制污染、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美化環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蘭坪縣)屬青藏高原東南部,境內地形地貌多樣,主要山系有碧羅雪山、云嶺、雪邦山、老君山,瀾滄江自北向南縱貫全縣,濕地資源類型豐富。通過濕地資源調查,進一步摸清全縣濕地資源分布狀況、生態環境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實現對濕地資源客觀地分析和評價,為濕地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決策依據。
2 基本概況
2.1自然概況
蘭坪縣位于三江并流中部縱谷區,屬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的云嶺山系。地理座標介于東經98° 58′23″~99°38′34″,北緯26°06′39″~27°04′52″之間,其北連迪慶州維西縣、東接大理州劍川縣、南鄰大理州云龍縣、西與本州福貢瀘水相通,是瀾滄江的重要集水區。
蘭坪縣河流眾多,但均屬瀾滄江水系,且呈羽狀排列。除通甸河、沘江河、基獨河等一級支流外,其它均不超過35km。主要湖泊集中在碧羅雪山一線,面積在4hm2以上的有24塊之多。
2.2社會經濟狀況
蘭坪是云南29個民族自治縣之一,同時也是一個集貧困、民族、山區、邊疆、生態脆弱為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201334萬元,人均生產總值9939元/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73元。
由于受自然和歷史諸多因素影響,地區社會經濟在很長一段時間發展緩慢。改革開放后,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為蘭坪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總體上看,全縣的經濟發展基礎仍然薄弱,主要經濟指標低于全省平均值。
3調查內容和方法
3.1調查內容
全縣境內面積在4hm2以上湖泊、沼澤、庫塘、養殖場濕地,寬度10m以上、長度5km以上河流、水渠,全縣人工水田等濕地,對全縣所有符合調查范圍且面積在4hm2以上濕地進行補充調查,對云嶺保護區一線符合調查范圍的4hm2以上各類濕地進行重點調查。
3.2調查區劃
全縣根據濕地類型劃分為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4類,河流濕地主要以永久性河流為主,湖泊濕地以永久性淡水湖為重點,沼澤濕地主要有草本沼澤和沼澤化草甸,人工濕地有水渠、庫塘、水田等。
3.3調查方法
全縣濕地調查分為一般調查和重點調查兩種方式。一般調查是指對所有符合調查范圍要求的濕地斑塊進行面積、濕地類型、分布、植被類型,主要優勢植物和保護管理狀況等內容的調查。重點調查是指對云嶺自然保護區和瀾滄江蘭坪段的重要濕地進行的詳細的調查。
一般調查的河流和水渠按《云南省濕地地區名錄》在省、州、縣調查隊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對于跨鄉鎮界河流和斑塊應當積極溝通,按就近便利原則進行調查,跨縣、州界河流以河流中心點為界進行調查,跨縣、州濕地斑塊以斑塊所占比例進行舍取(以行政界為界,所占比例超過50%的由本縣調查,低于50%的則不予調查)。
調查采用濕地遙感技術加實地補充調查相結合的辦法完成,選取河流源頭和叉河設置調查點,野外調查濕地型、面積、分布(行政區、中心點坐標)、平均海拔、所屬流域、水源補給狀況、植被類型及面積、主要優勢植物種、群系組成、植被面積、土地所有權、保護管理狀況、河流濕地的河流級別等。
參考文獻:
[1]蘭坪縣林業局.蘭坪縣林業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2]楊嵐,李恒.云南濕地[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3]云南林業調查規劃院大理分院,蘭坪云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西南林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昆明動物所.蘭坪云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R].昆明:云南林業調查規劃院大理分院,蘭坪云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西南林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昆明動物所,2010.2014年10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0期
摘要:指出了蘭坪縣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區域,高山峽谷,河流眾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區位,使其擁有較為完備的濕地類型,通過濕地資源調查,摸清了全縣濕地資源分布狀況,分析了濕地生態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全縣濕地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議。
關鍵詞:濕地資源;調查分析;管理建議;蘭坪
中圖分類號:X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01503
1引言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被稱為全球三大自然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被喻為“地球之腎”,濕地在凈化水質、保持水土、蓄水防旱、調節氣候等方面的功能日益突出,濕地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不僅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顯著的環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調節徑流、蓄洪防災、控制污染、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美化環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以下簡稱蘭坪縣)屬青藏高原東南部,境內地形地貌多樣,主要山系有碧羅雪山、云嶺、雪邦山、老君山,瀾滄江自北向南縱貫全縣,濕地資源類型豐富。通過濕地資源調查,進一步摸清全縣濕地資源分布狀況、生態環境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實現對濕地資源客觀地分析和評價,為濕地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決策依據。
2 基本概況
2.1自然概況
蘭坪縣位于三江并流中部縱谷區,屬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的云嶺山系。地理座標介于東經98° 58′23″~99°38′34″,北緯26°06′39″~27°04′52″之間,其北連迪慶州維西縣、東接大理州劍川縣、南鄰大理州云龍縣、西與本州福貢瀘水相通,是瀾滄江的重要集水區。
蘭坪縣河流眾多,但均屬瀾滄江水系,且呈羽狀排列。除通甸河、沘江河、基獨河等一級支流外,其它均不超過35km。主要湖泊集中在碧羅雪山一線,面積在4hm2以上的有24塊之多。
2.2社會經濟狀況
蘭坪是云南29個民族自治縣之一,同時也是一個集貧困、民族、山區、邊疆、生態脆弱為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201334萬元,人均生產總值9939元/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73元。
由于受自然和歷史諸多因素影響,地區社會經濟在很長一段時間發展緩慢。改革開放后,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為蘭坪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總體上看,全縣的經濟發展基礎仍然薄弱,主要經濟指標低于全省平均值。
3調查內容和方法
3.1調查內容
全縣境內面積在4hm2以上湖泊、沼澤、庫塘、養殖場濕地,寬度10m以上、長度5km以上河流、水渠,全縣人工水田等濕地,對全縣所有符合調查范圍且面積在4hm2以上濕地進行補充調查,對云嶺保護區一線符合調查范圍的4hm2以上各類濕地進行重點調查。
3.2調查區劃
全縣根據濕地類型劃分為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4類,河流濕地主要以永久性河流為主,湖泊濕地以永久性淡水湖為重點,沼澤濕地主要有草本沼澤和沼澤化草甸,人工濕地有水渠、庫塘、水田等。
3.3調查方法
全縣濕地調查分為一般調查和重點調查兩種方式。一般調查是指對所有符合調查范圍要求的濕地斑塊進行面積、濕地類型、分布、植被類型,主要優勢植物和保護管理狀況等內容的調查。重點調查是指對云嶺自然保護區和瀾滄江蘭坪段的重要濕地進行的詳細的調查。
一般調查的河流和水渠按《云南省濕地地區名錄》在省、州、縣調查隊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對于跨鄉鎮界河流和斑塊應當積極溝通,按就近便利原則進行調查,跨縣、州界河流以河流中心點為界進行調查,跨縣、州濕地斑塊以斑塊所占比例進行舍取(以行政界為界,所占比例超過50%的由本縣調查,低于50%的則不予調查)。
調查采用濕地遙感技術加實地補充調查相結合的辦法完成,選取河流源頭和叉河設置調查點,野外調查濕地型、面積、分布(行政區、中心點坐標)、平均海拔、所屬流域、水源補給狀況、植被類型及面積、主要優勢植物種、群系組成、植被面積、土地所有權、保護管理狀況、河流濕地的河流級別等。
參考文獻:
[1]蘭坪縣林業局.蘭坪縣林業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2]楊嵐,李恒.云南濕地[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3]云南林業調查規劃院大理分院,蘭坪云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西南林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昆明動物所.蘭坪云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R].昆明:云南林業調查規劃院大理分院,蘭坪云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西南林業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昆明動物所,2010.2014年10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