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君
摘 要: 合作探究既是一種教學方式,又是一種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有諸多好處。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從而獲得知識。通過交流合作,找到自身的不足,發現別人的閃光點,拉近同學間的距離,培養更深的友誼。在合作過程中,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關鍵詞: 合作探究 有效課堂 語文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學習的教育理論相當受重視,《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合作學習指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從不同角度啟發學生,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啟發。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聽與說的能力,還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從而產生了各種獨特的想法和見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盡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呢?下面我就這一問題談談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合作探究,解決課文重點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币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就如課文的重點之處往往蘊涵豐富的內容或深刻的含義,如果僅靠學生的獨立自主探究難免就會以偏概全或者根本不能深入地理解、感悟。因此,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上,我們應組織學生開展互教、互學、互助活動,有效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使其能將課文讀深讀透。
例如,教學《番茄太陽》一文時,我緊緊抓住了文中的重難點:三處“番茄太陽”的不同含義。我先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尋找所在小節,然后讓學生展開討論。第一二處“番茄太陽”的含義較容易理解,第三處稍微有些難度,我進行點撥:帶給作者最大感動的是什么?學生說是盲童的那一番話。我又一次讓學生讀這段話:“我彎下腰,她附在我耳邊輕聲說:‘阿姨,媽媽說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給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并讓學生結合前面一板塊中“你從明明言行中了解到她是個怎樣的孩子”再次進行討論,結果有一組同學的代表說出了答案:此處“番茄太陽”的含義是盲童明明的美好心靈。通過合作探究,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了解了“番茄太陽”的真正含義。
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輕而易舉地突破了文章重點,解決了難點,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二、合作探究,引導思維創新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為了尋求“標準答案”不惜花費寶貴的時間,不斷“追問”,直到得出所謂的“標準答案”。這完全是在扼殺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知識的本質在于它的不確定性,在于它的不斷變化和推陳出新,閱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在教學中我們要打破這種“統一”的思想,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見解,對疑難展開討論、研究。這樣就可以打破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不斷涌現出更多有價值的答案。同時能使學生以愉快、高漲的情緒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在“七嘴八舌”中取長補短,在“七嘴八舌”中提出與眾不同的設想、結論等。這樣,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訓練。
例如,教學《蘋果里的五角星》這篇課文后,一位學生突然興高采烈地舉手提出:“老師我也試過如果把梨攔腰切的話也有一個五角星?!痹诩皶r肯定了這位學生愛動腦筋、有創新精神的同時,我“順水推舟”,引導學生合作討論:“誰有更好的切蘋果的方法或者切其他水果的獨特方法?”因為在本堂課前本來就讓學生準備了水果等工具,所以在討論時學生還親手操作。學生通過思考、交流、嘗試等課堂實踐活動,得出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切水果的方法,一個比一個獨特,一個比一個新穎。當然,也有了很多新的發現。有的學生將獼猴桃攔腰切發現了一朵小花;有的居然突發奇想又把蘋果傾斜著切……組內學生展開討論,大膽想象,優勢互補,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激發興趣,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與和教師的啟發引導相結合,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
三、合作探究,開展實踐活動
學生的合作不僅可以體現在課堂上,還可以向課外延伸。在講授了新課之余,我還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趣生動的語文課外實踐活動,如辦手抄報、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能力。
例如,教完了《云雀的心愿》這篇課文后,我要求學生調查學校和我們周圍的植樹造林情況,寫一份調查報告或者寫一份建議書。要求一提出,學生反映強烈,我便把他們分成八個小組,讓他們采用實地考察、暗訪、上網查資料和采訪有關人事等途徑,每組調查一星期,要求詳細記錄調查情況,在全班交流。結果,各組都寫了有一定價值調查報告、建議書等。又如教完了《水》這篇課文后,我就讓學生小組合作調查了我們周圍的水資源情況;學完了《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神奇的克隆》后,我讓學生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了一份科技主題的手抄報,培養了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精神……
學生在共同參與、共同合作、共同解決的不定位的合作情境中,鍛煉了口頭交際能力、自主合作能力等各種綜合素質,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正如蕭伯納先生所說:“倘若您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我們每個人將會有兩種思想。”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多給予學生一片空間,多給予學生一些權利,多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獨特的感受,走進課堂,同教師、教材、同學對話。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讓他們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中,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合作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合作學習.
[2]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實效性研究.
[3]合作教學操作全手冊.
[4]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
[5]教學有效性究竟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