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方
摘 要:本文主要就當前經濟環境下的企業會計管理工作問題展開探討,并提出了提高企業會計管理工作水平的對策,包括提高會計管理認識、完善會計法規體系、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完善會計信息監督體系、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等,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企業;會計管理;思考
一、新形勢下企業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管理重視不足,法規體系不完整。企業會計管理主要是指計算企業資金運轉,對整個企業日常工作的運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有許多企業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只注重會計工作內容,而忽視其管理,致使會計工作職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能落實到實際工作時得到良好發揮。我國會計制度的主線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企業跨級制度、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些法規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而不能很好的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國會計準則是以具體準則和會計核算準則為依據的體系,具體準則根據基本準則對各種核算業務和會計報告進行規定。而基本準則對會計核算原則和基本要求進行負責。而《企業會計準則》涉及具體準則相關問題,這就形成了具體準則和基本準則的交叉。
(二)會計管理體制雜亂。隨著政府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變化的實施,行業管理部門還不是很完善,這就造成了模糊的會計管理范圍。企業在進行會計管理的過程中與組織利益分離,在就對管理效益造成了一定約束,使得管理目標不明確,也就造成預期目標難以實現的局面。當前,財政和會計利益處于分開狀態,財政利益與國家財務機構掛鉤,而會計利益受企業利益的影響。雖然會計名義上受國家政府機構管理,但是由于其分布在各行各業,因此在實際上卻與政府機構沒有明確聯系,這就造成了一定的管理困難。
(三)會計管理工作缺乏監督。由于企業管理者掌握著負責企業內部會計監督人員的切身利益,使得會計監督人員在監督的過程中只是停留在形式層面,往往按照企業決策者的意圖進行。注冊會計師是企業會計管理的外部監督執行者,其雖經過業務理論考試,但是其職業道德、法制觀念等綜合素質仍有較大差距。社會腐敗現象和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惡性競爭也造成在審計企業財務會計報表時停留在形式層面。另外,由于受人力財力和時候監督性質的局限性,政府和社會獨立審計監督也在查會計工作中的違法違紀行為時也不太全面。目前,多數企業沒有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只有極少數有,而且有的由于受企業領導部門影響和限制不能很好發展監督作用。大部分中小企業只是進行單純的記賬和算賬來應付外部報賬,而沒有健全的內部會計管理機制,使得會計的“管理”效能無從發揮。
(四)會計管理人員素質較低。專業的會計知識是企業會計人員保證企業會計工作順利展開的前提。當前企業會計人員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而增加,這也對會計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一方面,企業會計人員專業知識不足。要想提高企業會計工作效率和準確性就必須具備牢固的會計知識基礎,但是會計人員需求的增加使得其在質量上有所降低,在工作過程中造成失誤的幾率增大,這就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從而給會計管理工作造成困難。另一方面,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比較低。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保證企業財務信息不外漏,企業會計人員較低的職業道德造成企業財務信息不真實或時有泄漏發生,這不免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和不良的影響,而且,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不利于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降低會計工作效率,影響企業會計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二、提高企業會計管理工作水平的對策
(一)提高會計管理工作認識,完善會計法規體系。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會計管理工作要求更高,這就要求企業會計工作人員和領導者樹立科學管理意識,提高對會計管理工作的認識,積極轉變會計管理觀念和模式,部分下放會計管理權力。使會計管理工作由企業財務部門負責,并輔助稅務和審計部門推進會計管理工作“法制”轉變。完善會計法規體系,增強對會計工作的修訂。以指導思想和行為規范為依據,扎實推進會計理論基礎。建議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會計理論框架,分析并深化會計理論準則,在制定會計準則過程中,注重與國際會計的聯系。使企業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聯系起來。企業對外會報表的確認、記錄、計量和報告在我國具體會計準則中都有規范性的制度,大中型企業在編制會計報表時要根據具體會計準則規范其會計操作,從而吸引更多投資資金,保障投資者的利益,方便國際間交流與合作。小型企業應結合所有權和經營權特點進行稅法約束。
(二)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針對會計管理體制雜亂的問題,我們應該從政府調控、行業管理和企業自主三個方面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政府作為社會經濟的管理者,對國民經濟和企業會計管理調控承擔著一定的責任。在新形勢下,政府可通過經濟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將企業會計要求和宏觀經濟運行體制運用到企業會計管理中,從而為企業會計活動創造較好的外部環境。同時,也對其活動進行監督,調節不合理的會計行為和活動,讓企業會計管理與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相一致。行業方面可通過設置會計師協會,管理和培訓會計人員,從而在提高會計人員專業水平的基礎上監督其行為。企業方面可在結合其自身特點和管理準則的基礎上,以會計政策法規為依據,建立適合的會計管理制度,從而靈活的組織會計核算。在選擇會計人員的時候應對其進行直接管理而不受行政的干預,從而完善企業會計管理體制。
(三)完善會計信息監督體系。企業財務與企業會計工作有密切的聯系,會計管理工作不當將會給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針對目前企業會計管理工作缺乏監督而給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應該完善會計信息監督體系。杜絕不良之風,保障企業經濟效益。第一,要提高“管理會計”地位,將傳統會計管理體制的事后監督核算轉為“事前監督、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第二,設立內部結算中心。明確責任主體,有效杜絕會計人員腐敗現象。從而加強部門間監控,實現資金的有效融通。對于條件比較好的企業,應建立財務信息平臺,提高財務透明度和監控質量。第三,發揮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事務所等的監督作用。依法嚴懲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加強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會計師質量。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企業會計管理工作有序進行。也可采取回訪監管制度,及時發現基層單位在會計方面存在的財務隱患,嚴防違法問題發生。
(四)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需從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兩方面入手。首先就專業知識方面來說,要加強會計從業資格選拔力度,把好會計“入門關”。選擇會計專業知識合格的人員進入企業從事會計工作。同時結合財政和執法檢查,檢查會計任職資格、會計信息質量。開展會計證年檢和注冊登記制度。在此基礎上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培養會計人員電算化的能力,使企業的會計工作實現網絡化管理。從而減少會計人員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要對會計人員進行企業會計制度培訓。在搞好一般教育基礎上,加強新制度的實施,使會計人員能夠全面理解和熟悉新制度的操作規程,把握其重難點并遇見問題提出應對措施。其次,就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方面,要加強對其職業道德教育,從而提高會計人員工作積極性,避免違法亂紀行為的產生,降低企業經濟損失。通過教育,使會計人員的職業紀律、職業技能、職業觀念有所轉變,自覺抵制會計造假行為。使“誠信為本、不造假賬”成為會計人員的終身追求,規范會計管理工作。
小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會計人員承擔的工作也越來越多,這就對其工作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規范會計管理工作,企業應在發展的同時加強對企業會計工作的重視、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監督,建立完善的會計監督機制,及時解決會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促進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汪太玲.中小企業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價值工程,2011,21(2):91-93.
[2] 李江平.加強現代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幾點思考[J]. 新財經(理論版),2010,12(2):183-1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