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永華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化的深入應用,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形式,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國內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為教與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對翻轉課堂做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同時結合食品生產品質控制技術課程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套有效的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構想,并根據教學實踐詳盡的分析了實施課堂教學的意義。
關鍵詞:翻轉課堂; 食品生產品質控制技術; 微視頻;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DIO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4.08.016
Abstract: As a new form of teaching education, flipped classroom subverts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becomes a new wave of educational reform,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vides a new wa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depth analysis of flipped classroom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urs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dea.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lso given.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food prod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micro video; teaching
《食品生產品質控制技術》是食品專業面向大二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與其他學科一樣,這門課程一直沿用“教師課上傳授理論實踐知識,學生課下完成作業報告”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最大問題是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信息反饋不夠,而且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最終的教學效果存在諸多不盡人意之處。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引起了國內外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翻轉課堂亦稱為翻轉教學(flip teaching)、翻轉學習(flip learning)或反轉課堂(inverted classroom),核心理念為主動學習、學生參與、混合式課程設計。它顛倒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將學生的學習任務放在課下完成,課堂上老師由授課轉為進行引導,實現解答疑問和鞏固新知的目的[1]。
1 翻轉課堂教學分析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B.S.Bloom)把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6個層次: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2]。圖1描述的是從傳統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到翻轉教學的效果轉變。
如圖1所示,左側描繪的是傳統教學情境。首先,傳統教學重在課堂講授,教師主講,學生傾聽,教學效果通常是大部分學生識記或理解相關教學內容,鍛煉了學生“記憶”與“理解”的基礎思維能力;其次,與教學活動相結合的作業練習、實訓與測驗等,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并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與“分析”能力;最后,在最高層面的“評價”與“創造”能力培養方面,則常因課程講授模式先天上的時間有限與互動不足,而無法由教師引導完成。
反觀右邊的翻轉教學情境,在低級思維活動過程中,無教師,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實現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所謂“學以致用”,學習知識是為了應用,是為了內化為一個人的能力,最終用于解決問題,追求創新創造,即在對知識的“應用”和“分析”,進而通過對知識的應用來提高“評價”和“創造”能力。在高級思維活動過程中,教師全程參與,教師學生以及學生之間充分互動,他們借助課堂上的思辨討論與協作學習來消化知識,增強高級思維能力。
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食品生產品質控制》課程操作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比較適合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利用教師提供的微視頻材料,課前完成理論知識的提前學習,課上時間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相關實訓項目的討論和實踐。學生從而能夠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真正有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
2.1 課前教學設計
據相關研究表明,學科知識片段化的微視頻作為知識傳授的載體可以達到較好的知識傳輸效果[3]。因此,在翻轉課堂的課前教學設計中,教學內容主要以微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學生于課堂前利用電腦、平板、智能手機等工具,瀏覽教師自行錄制或現有且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多個短篇幅在線視頻。這部分的設計在Bloom的認知領域目標中,屬于較低階的“記憶”與“理解”層次,因此設計的著眼點是促進學習記憶與理解。
2.1.1 微視頻錄制 為了保證課前學習的有效性,不同于一種簡單的課前預習,所以對教學內容的錄制也提出了較高要求。不宜僅將傳統教材內容(PPT)或課堂45 min的講授錄像直接搬上網,應重新調整教學目標,解構學習內容,融入趣味、挑戰的元素,再重新建構精要的教材單元集,設計一系列能促進認知思辨與課堂討論的10 min左右講解視頻。
教學內容模塊化是實施視頻錄制的重要步驟,只有將課程內容模塊化,才能保證視頻內容不會過長,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4]。在《食品生產品質控制技術》課程中,可以將課程模塊化為“食品質量管理工具使用”、“試驗設計法在食品質量決策中應用”、“GMP對食品企業整體規劃設計的要求”、“SSOP文件的編制”、“飲料產品的品質控制分析”、“乳制品的品質控制分析”、“焙烤食品的品質控制分析”和“冷凍食品的品質控制分析”,模塊下還可以繼續分許多知識段。
2.1.2 針對性練習 在每一個視頻結束后,學生需要對視頻中的重點內容和疑問進行及時記錄。同時,學生要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老師提供的知識段測試題目(以單選、多選等客觀題為主),確認是否掌握了該視頻所涉及的全部知識要點,測試題目時可采用在線給分的方式,達到即時反饋的效果。測試題目給分只有達到一定分值,課程才繼續,進行下一模塊或知識段的學習,就像玩游戲通關一樣。
2.1.3 交流反饋 對于課前的學習,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方便網絡交流。學生可以在家中,利用QQ或最新的微信等交流工具,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互動交流,實現在線互動解答和信息及時反饋。
《食品生產品質控制技術》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實踐環節非常重要。除了自錄教學微視頻外,授課教師也可在優質開放教育資源中,引用現成的與自己教學內容相符的資源(3D動畫、食品生產實踐視頻)作為課程教學內容,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節省人力和物力,使學生接觸優秀的最新教學內容。
2.2 課堂學習活動設計
“翻轉課堂”的課堂學習活動完全區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學設計在Bloom的認知領域目標中,屬于中、高層次的“應用”、“分析”、“評價”與“創造”層次,教學策略屬于“學生為中心”,設計原則側重于引導學生進行思辨討論和“吸收內化”。
2.2.1 確定問題 教師可應用“蘇格拉底式教學法”,根據學生課前視頻學習和練習時歸納的問題,列出具有代表性的題目,由學生分組討論、共同找出答案并解決問題[5]。在此過程中,授課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選擇題目。
一個主要的例子是老師在講授食品質量QC七工具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探索烘培面包口感不佳的原因。模擬的前一天,學生已經在課下完成了面包烘培的視頻學習,對面包制作工藝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各小組按照因果圖法的步驟進行原因分析,第一步,確定問題特性之后,按照“人”(Man)、“機”(Machine)、“料”(Maretial)、“法”(Method)、“環”(Environment)、 “測量”(Measurement)等(5M1E)找出可能的大原因類別,將各原因以簡單的字句,分別在魚骨圖上標記。 下一步,各研究小組需要依據大原因,再分出中原因,小組成員通過參加“諸葛亮”會,運用“頭腦風暴法”找出各大原因中的中原因。其次,運用中原因的方式,可將更詳細的小原因討論出來。最后,通過搜集數據或自由討論的方式,比較其對特性的影響程度,以一定的記號把特別重要、關鍵性的原因標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QC七工具、面包烘培工藝等的理解有了極大提高。
2.2.2 互動學習 正式課堂時間則強調教師和學生以及同學間的互動。教師的角色轉變成教練或顧問,在于聆聽并適時加入與個人或小組的討論,鼓勵學生進行獨立式探索學習或團體式合作學習。
通過《食品生產品質控制》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可以按照下面的流程進行:首先,教師引入教學任務單,明確本課學習目標、學習流程;然后,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小組分工協作,在課前微視頻學習與準備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課題中某一學習內容,進行小組討論;教師觀察、引導,適時加入討論和總結補充;接下來,教師根據課堂交流反饋情況,選擇學生有學習障礙的問題及重點,及時舉例解說,實時澄清觀念,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突破重難點。課堂學習活動可參照很多知名的教學設計模式來設計,如: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重視理解的課程設計)[6]、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式學習)[7-8]等。
2.2.3 匯報交流 學生在翻轉學習后,需要完成個人或者小組的成果匯報。一方面,可以在課堂上直接進行匯報、交流學習體驗,如舉行產品展覽會、報告會、辯論會、小型比賽的方式;另一方面,還可以翻轉匯報過程,學生在課余將匯報內容進行視頻錄像或者在博客、微博、QQ空間等平臺撰寫學習心得,要求有兩位同學對個人心得進行評價。
3 翻轉教學對于《食品生產品質控制技術》教學的意義
3.1 建構教學新平臺,推動學習個性化
翻轉課堂為師生們建構一個新的教學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學內容豐富,且可以永久存檔、反復播放。微視頻具有暫停、回放等功能,學生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觀看教學視頻時,看不懂的可以反復看。翻轉視頻平臺的存在,方便學生根據各自不同的學習進度、水平、習慣及興趣,有針對性地、主動地、高效地學習,推動學生學習個性化,為學生打造一個快樂學業的真實環境[4]。
3.2 分層教學新嘗試,授業解惑定制化
翻轉課堂為分層教學提供可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量體裁衣。在傳統課堂上,教師授課考慮的是大多數學生學習情況,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基礎、需求、進度以及學習風格。《食品生產品質控制技術》是一門很重視實踐能力的課程,對于那些學得快的和學得慢的學生,往往難以兼顧。在翻轉課堂模式中,學得快的學生可以更好的消化知識,學得慢的學生通過反復消化課件內容、課堂上請老師釋疑解惑,可以及時跟上教學進程,定制式的教學讓學生學的輕松,也更容易學有所得。
3.3 激發學習主動性,汲取知識自主化
從翻轉課堂的教學內容安排來看,首先是教師錄制上傳課件相關視頻,學生開始學,然后在課堂上教師學生互動,實現教學目標,顛覆了傳統課堂先教后練模式,把知識的傳遞安排在課前,把知識的內化安排到課內,改變了課堂教學結構。翻轉課堂教學促使學生由原來被動聽講,變為主動地探究與構建,有利于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和協作的能力。
3.4 互動學習促交際,互幫互助常態化
在翻轉課堂教學中,不管是課前預習和課中指導,師生、學生互動環節較多,學生學習過程中互幫互助情節較多,促進了學生間的人際交往。現在的學生多數為95后獨生子女,人際交往少,相對比較自我。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為學生提供較多的互動機會,課前交流、課堂討論、課后協作等,都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
3.5 提高教學總效益,教學相長理想化
由于翻轉課堂教師授課內容基本都錄制在課前視頻中,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更多機會關注學生個體真實學習情況,一方面可以通過網上反饋平臺,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也有更多的時間觀察學生,了解哪些學生有哪些學習困難,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另外,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總之,翻轉課堂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4 結 論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指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任務是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9]。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不僅在形式層面顛覆傳統教學,翻轉傳統課堂,更在操作層面遵循學生學習和知識內化的規律,契合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為教師提升《食品生產品質控制技術》課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模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選項。
參考文獻:
[1] 張金磊, 王穎, 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2] 李養龍, 李莉文.高考英語科閱讀能力測試與思辨能力培養——基于布盧姆認知能力分層理論的探討[J]. 山東外語教學,2013(2):56-61.
[3] 張金磊, 張寶輝. 游戲化學習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1):73-78.
[4] 張國榮.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新思路[J].大學教育,2013(7):135-137,154.
[5] 張立梅. 蘇格拉底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1(1):79-80.
[6] 盛群力,何曄. 意義學習,理解為先——UbD模式對課堂教學改革提出的新建議[J]. 課程教學研究,2013(8):22-31.
[7] 李強, 廖蓉蘇, 徐鵬. 基于問題的學習法(PBL)在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應用[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3):79-80.
[8] 朱偉麗.基于翻轉課堂的文檢課教學設計[J].圖書館雜志,2012(7):87-90,112.
[9]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EB/OL].(2012-05-06). 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
3.5 提高教學總效益,教學相長理想化
由于翻轉課堂教師授課內容基本都錄制在課前視頻中,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更多機會關注學生個體真實學習情況,一方面可以通過網上反饋平臺,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也有更多的時間觀察學生,了解哪些學生有哪些學習困難,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另外,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總之,翻轉課堂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4 結 論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指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任務是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9]。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不僅在形式層面顛覆傳統教學,翻轉傳統課堂,更在操作層面遵循學生學習和知識內化的規律,契合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為教師提升《食品生產品質控制技術》課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模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選項。
參考文獻:
[1] 張金磊, 王穎, 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2] 李養龍, 李莉文.高考英語科閱讀能力測試與思辨能力培養——基于布盧姆認知能力分層理論的探討[J]. 山東外語教學,2013(2):56-61.
[3] 張金磊, 張寶輝. 游戲化學習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1):73-78.
[4] 張國榮.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新思路[J].大學教育,2013(7):135-137,154.
[5] 張立梅. 蘇格拉底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1(1):79-80.
[6] 盛群力,何曄. 意義學習,理解為先——UbD模式對課堂教學改革提出的新建議[J]. 課程教學研究,2013(8):22-31.
[7] 李強, 廖蓉蘇, 徐鵬. 基于問題的學習法(PBL)在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應用[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3):79-80.
[8] 朱偉麗.基于翻轉課堂的文檢課教學設計[J].圖書館雜志,2012(7):87-90,112.
[9]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EB/OL].(2012-05-06). 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
3.5 提高教學總效益,教學相長理想化
由于翻轉課堂教師授課內容基本都錄制在課前視頻中,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更多機會關注學生個體真實學習情況,一方面可以通過網上反饋平臺,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也有更多的時間觀察學生,了解哪些學生有哪些學習困難,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另外,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也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總之,翻轉課堂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4 結 論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指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任務是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9]。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不僅在形式層面顛覆傳統教學,翻轉傳統課堂,更在操作層面遵循學生學習和知識內化的規律,契合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為教師提升《食品生產品質控制技術》課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模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選項。
參考文獻:
[1] 張金磊, 王穎, 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2] 李養龍, 李莉文.高考英語科閱讀能力測試與思辨能力培養——基于布盧姆認知能力分層理論的探討[J]. 山東外語教學,2013(2):56-61.
[3] 張金磊, 張寶輝. 游戲化學習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1):73-78.
[4] 張國榮.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新思路[J].大學教育,2013(7):135-137,154.
[5] 張立梅. 蘇格拉底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1(1):79-80.
[6] 盛群力,何曄. 意義學習,理解為先——UbD模式對課堂教學改革提出的新建議[J]. 課程教學研究,2013(8):22-31.
[7] 李強, 廖蓉蘇, 徐鵬. 基于問題的學習法(PBL)在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應用[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3):79-80.
[8] 朱偉麗.基于翻轉課堂的文檢課教學設計[J].圖書館雜志,2012(7):87-90,112.
[9]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EB/OL].(2012-05-06). 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