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寧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逐漸得到重視和發展。本文圍繞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學生職業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出發,結合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的現狀展開研究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職業生涯規劃;創業
面對激烈的就業市場,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關注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早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從每屆新生入學開始,就應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介紹當前就業形勢、社會需求及目前就業制度,把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針對不同年級及專業的學生,分步驟地教育和引導。
一、如何應對當今雙向選擇的就業形勢與策略
當前,“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大學生就業機制的實施,一方面給大學生更多參與社會競爭的機會,另一方面又給大學生以極大的壓力。目前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不合理,教育體制、方法、內容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不適應,且近年來的連續“擴招”,許多高校在“量”與“質”之間的搖擺,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適應。
(一)日常管理中涉及的就業指導及當前大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問題有如下一些:1.存在較強的依賴和等待心理,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決策能力。2.就業期望值過高,未能認清就業形勢從實際出發。3.準備工作做得不充分,不僅包括平日的專業技能學習且包括面試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可從以下幾方面做出積極努力,樹立全程化就業指導意識:
1.教育大學生正確認識人生挫折。大學生應對挫折的客觀存在性形成深刻認識和充分準備。把個人遭遇挫折與理想、愛國、奉獻聯系在一起看待。要認識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難并不都是壞事,挫折會給人以打擊乃至痛苦,但也能促使人思考、奮起、成熟,變得更堅強,關鍵要對挫折和痛苦有一個正確的觀點。
2.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教育。當今大學生因缺乏實踐鍛煉和切身體驗,理想化色彩較為濃厚,適應社會和抵御挫折的能力較弱。通過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讓廣大學生投身于社會大課堂,了解社會、認識自我,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增強社會適應性,為將來踏入社會擔任角色做好準備。
3.引導大學生正確評價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態和情緒,客觀觀察及符合實際的評價。在生活自理能力、學習成績、研究能力、藝術修養、社交能力、體育競技、人格品質、個人風度等方面綜合評價。因此,我們既不要驕傲自滿也不要自卑失望。既要看到自己的客觀優勢,樹立自信;又要看到自身客觀存在的局限性,認識到不足與缺陷,避免盲目自大。
4.大力加強大學生行為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引導學生樹立清晰的人生目標,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增強社會責任感。一方面確定最佳目標,選擇最佳行為方式,減少挫折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挫折產生后,提高對其容忍力,減少或消除挫折中的消極行為。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在理想教育、就業意向、職業選擇、面試技巧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其就業競爭力。
(三)高校管理工作者可以針對不同年級及專業的學生,分步驟地教育和引導
1.根據不同年級,實施就業指導措施。大學生由于受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個人經歷等方面的影響,就業目標也不盡相同。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新生入學到畢業,針對不同年級分階段地實施就業指導,把就業指導納入大學教育的全過程。例如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幫助他們制定出符合本人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四年級的學生進入擇業期則需進行全面指導,如就業形勢分析、就業技巧介紹、擇業信息和心理咨詢的及時提供,以及就業誠信教育等。
2.針對不同層次,分類就業指導。高校管理工作者應根據所帶班級學生情況給予分類指導。對于本科畢業生,根據其具體的基本情況來建議,可以通過考研、就業、創業、選調生、特崗教師等方式實現就業;而??粕鷦t根據情況,可鼓勵學生專升本、招教考試、大學生村官、靈活就業、創業等方式實現初次就業。鼓勵學生報考公務員、考取研究生,參加司法考試,參軍入伍,參加村官選調,赴海外留學深造、交流學習、實訓實習,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在思想上要不斷引導和教育學生,不管是繼續深造,還是靈活就業,最終的目的都是實現就業。
3.開展各種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積極搜集就業信息,并將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整理歸類,及時傳達給學生。輔導員也可在班里通過舉辦“模擬招聘會”,引導學生如何注意面試技巧并積累應聘經驗,幫助求職困難的學生準備求職材料,給就業情緒波動較大的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教育學生求職中的自我保護如何防止上當受騙等。
二、構建創業扶持體系,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優化學涯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生創業教育課程,普及大學生學涯、生涯規劃及創業知識,指導學生規劃大學生活和未來發展。建立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和自主創業的激勵機制,對在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和自主創業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為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學校采取積極措施構建學生成長成才平臺,促進學生學習發展,鼓勵和扶持學生自主創業。
1.實習實訓的同時,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各種學習平臺和網絡資源,開拓第二課堂。開展與專業相關的技能培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挖掘學生的創新、創造潛能。邀請校內外知名專家、成功人士來校開展創業培訓。商業設計大賽,積極舉辦企業經營模擬沙盤對抗賽、大學生創業大賽、項目推薦恰談等預創業活動。積極發揮學生社團作用,扶持一批創業型社團發展。學校設立學生創業基金,扶持優質學生創業項目成長。
2.根據教育部和我省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關于做好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畢業生就業援助的相關要求,結合我校畢業生實際情況,對就業意向強烈,但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在假期勤工儉學、心理輔導、就業指導、就業推薦、經濟援助、跟蹤服務等進行幫扶管理工作的開展。
目前由于高校對學生職業生職業規劃教育模式尚未建立,教育機制不夠完善和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針對這一實際情況,高校應當更新觀念,推行全程化教育,構建教育體系,完善保障措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新時期開展高等教育管理帶來了新思路,為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開辟新的紀元!
參考文獻:
[1]李志.當代大學生挫折承受能力及培養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
[2]劉建.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存在問題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9(05).
[3]孟慶蘭.高職院校輔導員與大學生就業指導[J].科技資訊,2009(11).
[4]王淑華.對新時期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