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飛
摘 要:《新巴塞爾協議》和《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頒布以來,商業銀行對經濟資本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但是,經濟資本對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具體經辦人員而言,顯得較為高端和晦澀,如何能夠將監管部門的總體監管意圖一以貫之的貫徹到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分支機構在此基礎上如何通過調整自身經營行為達到在監管約束條件下的效益最大化,是主要研究內容。
關鍵詞:經濟資本;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經營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3-0084-02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已于2013年1月1日開始施行,監管資本對商業銀行經營的約束性日趨提高。但是,對眾多傳統商業銀行分支機構而言,所謂監管資本,在更多意義上是總行統籌考慮的事情,似乎對分支機構的具體經營影響不大。事實如何呢?讓我們從商業銀行的考核機制說起。
一、監管資本、經濟資本、EVA、RAROC、績效
經濟資本是對銀行業務經營活動實際承擔風險大小的量化估計,基于客觀數據和科學方法所測算的經濟資本計量結果,能夠全面準確反映銀行承擔的風險總量,有助于管理決策,確保實現長期持續穩健經營。同時,利用經濟資本工具,還可以有效評價各類客戶和業務的實際風險高低,有利于銀行將有限的資源投向同等風險下回報更高的領域,提高價值創造效率。
經濟資本和監管資本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監管資本指監管當局規定銀行必須持有的資本,是商業銀行根據監管當局關于合格資本的法規與指引發行的所有合格的資本工具。經濟資本則是商業銀行內部使用的一種對風險的量化估計,是一種“虛擬”的資本計量方式,并不對應真正的資本形式。多數商業銀行在計量經濟資本時,會充分考慮監管資本的要求,在實際執行中努力向監管資本靠攏,同時貫徹本行風險偏好。
經濟增加值(EVA)和風險調整后收益(RAROC)是總行考核分支機構常用的指標,這兩個指標的共同特點是,考慮了風險對銀行經營的影響,即,在計算收益時,已將經濟資本作為成本予以考慮。而EVA和RAROC的大小,則直接決定了銀行分支機構的績效收入。
分析至此,經濟資本、監管資本對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影響路徑已然清晰可見:監管資本→經濟資本→EVA/RAROC→績效,完美實現了監管意圖貫徹到分支機構的目標。因此,對商業銀行分支機構而言,對經濟資本占用影響較大且在經營過程中能夠控制和主動調整的因素,就是應該高度重視的因素,若能主動調整,則在改善自身績效的同時,亦能自然滿足監管要求和總行風險偏好。
二、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違約風險暴露的主要影響因素
商業銀行總行制定經濟資本計量方案,影響經濟資本的主要因素通常有三項:違約概率(PD)、違約損失率(LGD)、違約風險暴露(EAD)。進一步細化分析可以發現,與此三項影響因素息息相關的要素很多,包括債項金額、客戶評級、擔保方式、產品類型、客戶規模、客戶行業等等。
1.違約概率重要影響因素——客戶評級
在違約風險暴露和違約損失率相同的情況下,評級越高,違約概率越低,經濟資本占用越低。
若客戶原來擁有較高的信用評級結果,但因為種種原因未及時重新評級,導致客戶評級失效,則意味著客戶的評級結果從某個較高水平迅速向下遷徙為一個十分低的水平,這將使客戶的違約概率大幅升高,進而增加無謂的經濟資本占用。因此,總行正是通過經濟資本的約束,來達到加強客戶評級管理這類基礎性工作目的的。
2.違約損失率重要影響因素——擔保方式
就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而言,關注的核心應該是第一還款來源,即銀行根據客戶自身經營需求提供信貸產品、客戶基于正常經營或特定用途現金流入還款。第二還款來源作為風險緩釋措施,在第一還款來源產生風險時才會發揮作用。
但不可否認的是,高品質的第二還款來源,為銀行信貸業務提供了更為可靠的保證,監管部門對于合格抵質押品及合格保證的風險抵補作用也是認可的。
因此,商業銀行在設計經濟資本計量方案時,會對不同的擔保方式設定不同的違約損失率,進而導致品質越高的擔保方式對應的經濟資本占用也越低。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鼓勵商業銀行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增加對客戶第二還款來源的要求,對信貸資產提供更大保護。
3.違約風險暴露重要影響因素——信貸業務金額
等同于貸款的授信業務,其違約風險暴露即貸款余額;表外業務的違約風險暴露等于信貸余額×信用風險轉換系數(CCF)。經濟資本與違約風險暴露正相關。
具體而言,產品、行業、擔保方式、合同條款等因素對表外業務的違約風險暴露都會有影響,從總行的角度,將本行對不同產品、行業的風險偏好體現在經濟資本計量方案中,將起到很強的指導作用。在諸多影響因素中,產品類型的影響最大,因此,為客戶選擇合適的產品,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同時對合理降低經濟資本也將大有裨益。
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應對策略
1.關注總行經濟資本計量方案變化,及時把握發展方向
經濟資本計量方案的調整往往體現了監管部門的監管意圖,以及總行的業務發展及風險控制方向。對于即將大力拓展的業務和客戶,總行在經濟資本計量中可能給予優惠和傾斜;相反的,對于已出現風險信號或總行預判可能出現較大風險的業務和客戶,將從嚴計量經濟資本。密切關注變化方向,用足優惠政策,將為分支行經營和績效帶來積極影響。
2.議價前算好賬
在與客戶議價前,充分考慮經濟資本對收益的影響,將其計算在成本中,尤其對于無法避免的經濟資本占用,應根據不同產品特征,采取不同的定價策略,精細化管理,把賬算細。
3.提高資本配置效率
各分支機構的客戶群體特征及擅長的業務存在差異,因此,分支行應針對本行客戶及產品特征,加強研究分析,制定針對性的優化措施,把資本配置到更有用的客戶和業務中,爭取單位資本的更大收益。
參考文獻:
[1] 巴曙松.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2] 楊淑娟,李艷君.經濟資本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2,(2).
[3] 陳名良.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重點與難點[J].銀行家,2013,(4).
[4] 冷兆新,張金勛.商業銀行績效考核中的經濟資本指標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4).
[5] 桑少敏.經濟資本管理下的中國商業銀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研究[J].金融發展研究,2009,(4).
[6] 趙亞露.經濟資本管理在商業銀行經營中的作用[J].才智,2013,(10).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