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趙蕊
【摘要】 目的 探討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急救與護理方法。方法 分析急診64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起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護理方法。結果 64例經胃鏡下治療出血停止, 止血成功率為100%。結論 準確的病情判斷, 及時有效的止血治療, 細致認真的護理措施, 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關鍵詞】 全身麻醉:急診胃鏡下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護理
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見的危急生命的嚴重并發癥, 出血早期的死亡率高達30%, 再發生率高達47%~74%。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急癥之一, 主要臨床表現為嘔血與黑便, 若短時間內出血量超過800 ml或者超過循環血量的20%, 稱為大出血, 常伴有周圍循環衰竭。若搶救不及時可危急生命, 需進行緊急救治。目前應用胃鏡檢查能在短時間內確診, 而且進行內鏡下治療, 為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治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明顯的減少了外科手術率[1, 2]。2013年3~12月, 本院對64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患者進行急診全身麻醉胃鏡下止血治療, 明顯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64例, 男52例, 女12例, 年齡32~69歲, 平均年齡53歲。均有嘔血, 黑便和休克癥狀, 出血量均>800 ml, 經搶救成功58例, 死亡6例。入室診斷:肝炎肝硬化45例;酒精性肝硬化11例;其中慢性肝衰竭8例。
1. 2 方法 術前常規檢查血常規, 凝血酶原時間等。準備足量的鮮血以備用。使用電子胃鏡行急診內鏡檢查, 在內鏡下觀察到出血點, 然后行內鏡下止血治療。
2 結果
本組64例經胃鏡下治療出血停止, 止血成功率100%。
3 護理
3.1 術前準備
3. 1. 1 床單位準備 鋪膠單, 一次性床單, 撤去兩側床檔, 推至接診位置固定。
3. 1. 2 搶救儀器準備 簡易呼吸器、心電監護、麻醉機、微量泵、吸氧裝置1套、喉鏡、氣管插管數根(各型號)、中心負壓吸引裝置一套、吸痰管數根, 吸痰缸2個(內裝生理鹽水), 另備吸痰器1臺(胃鏡治療用), 有創呼吸機1臺(安裝好管路及濕化器), 大插排1個, 插好各電源, 檢查是否完好備用。
3. 2 接診 過床后立刻推入病室, 床頭及側面距離墻體, 至少1 m以上(足夠放置麻醉機的位置), 連接氧氣, 心電監護, 如生命體征平穩, 則建立2條以上靜脈通路(留置針), 如生命體征不平穩, 則至少建立3條以上靜脈通路(留置針), 遵醫囑給藥。
3. 3 配合醫生行中心靜脈穿刺。
3. 4 術中配合 ①將床整體抬高至所需位置, 配合麻醉師給藥,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等, 協助麻醉師氣管插管。②麻醉結束后擺體位:左側臥位, 患者頭部及胸前鋪一次性護理墊, 防止血液污染床單, 準備下胃鏡。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變化, 遵醫囑給藥。③手術結束后立即給予呼吸機輔助通氣, 遵醫囑給予留置導尿管, 觀察病情變化。④整理床單位, 處理用物。
3. 5 術后護理 ①觀察呼吸機供氧情況, 約束患者四肢, 遵醫囑給予鎮靜藥物, 防止導管脫出。②給予平臥位(如無禁忌), 床頭抬高30~45°。③妥善固定氣管插管, 嚴防導管脫出或移位。④保持呼吸通暢, 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吸痰時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吸痰前后給純氧2 min。⑤呼吸機管道定期更換, 及時傾倒冷凝水。⑥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意識、瞳孔、CVP、SpO2及嘔血、便血的量、次數、性狀等。⑦定時監測血氣分析、電解質和尿量、尿比重。⑧注意觀察腹部體征。⑨觀察有無再出血先兆, 如頭暈、心悸、出汗、惡心、腹脹、腸鳴音活躍等。⑩觀察有無窒息的先兆癥狀, 及時采取措施。做好護理記錄, 嚴格記錄出入水量。心理護理:上消化道出血往往急性發病, 病情危重, 患者因對發病原因及轉歸擔心而出現情緒不穩定, 需要護士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消除其不良心理狀態及產生原因, 調動患者戰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 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 使患者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 有利于治療及病情的恢復。
4 小結
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變化迅速, 死亡率極高, 準確的病情判斷, 及時有效的治療及認真細致的護理可使患者轉危為安, 達到康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聞, 鐘尚志.急診內鏡治療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國消化內鏡, 2007, 1(3):54-58.
[2] 甘毓麟.上消化道急性應激性粘膜病變出血的內鏡診斷和治療.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00, 17(6):343.
[收稿日期:2014-08-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