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于注重課本理論知識的傳授,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只是學習了知識的表面,卻不能真正理解它的內涵,因此,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讓學生學會生活就成了廣大思想品德教師努力探索和想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從教學經驗出發,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的幾種有效方法做了詳細論述與說明。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方法
生活化教學,即教師依據具體教學目標,從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認知實際等出發,尋找教學與生活的切入點,以使學生用生活中良好的思想狀態認識學習教材、深化教材。下面,我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設計生活化作業這三個方面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使教學內容充滿生活化氣息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蘊含思想品德知識的事物及現象,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搜集、記錄這些現象,將其積累成豐富的教學素材,在課堂上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選擇運用。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上,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將思想品德內容還原成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原型,賦予教學內容濃厚的生活化氣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想品德教學活動。
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中《家,溫馨的港灣》這節內容時,在課前,我為學生布置了以下兩項任務:(1)找出反映自己家庭生活溫馨場面的照片,帶到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一起交流;(2)回顧父母為自己做過且令自己難忘的幾件事,準備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在課堂上,我首先運用一首歌《讓愛住我家》進行新課導入,以創設良好情境,誘發學生情感。然后,讓學生輪流把課前搜集的家庭照片拿出來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并講述父母為自己做過且令自己難忘的幾件事,我們則可利用合適時機向學生提問幾個問題,如看到這些照片你的感受是什么,家在你心目中地位如何……這樣,我們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經歷出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進而教育學生在日后生活中用實際行動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二、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強化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應用意識
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場所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應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開展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生活化教學活動,讓學生到社會生活中參加實踐鍛煉,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獲得相關知識的體驗和感悟,并以此發展他們的道德情感和覺悟。
比如,在學習了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做個聰明的消費者》這節內容之后,我就給學生布置了以下生活實踐任務:讓學生回家詢問父母和鄰居有沒有在商品交易中上當受騙過,受騙后是自認倒霉還是維護自己權益,如果維權,又是通過何種途徑進行的等,對于那些自認倒霉的,學生要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識向他們普及維權的途徑和方法。然后,讓學生將自己做的調查進行記錄、總結,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交流。這樣,我通過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一方面強化了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了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切實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實效。
三、作業編擬生活化,使學生充分感受思想品德的應用價值
常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作業,作業形式單一,內容缺乏層次,且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我們應嘗試設計生活化作業,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去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揮學生實踐探索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了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中《學會與父母溝通》這節內容之后,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回顧上次自己與父母吵架或鬧不愉快的經歷,然后給父母寫一封信,信中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與父母意見不一的原因,并表露自己日后愿與父母進行思想與情感上交流的意愿和決心。這樣,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作業布置,使學生充分感知了思想品德知識的應用意義和價值,與此同時也在引導學生認識影響自己與父母溝通的原因的基礎上,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學會與父母進行平等、良好的溝通。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我們應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融合,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深刻體驗“知識源于生活”,并以此引發學生內心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如此,我們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才能煥發出真正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黃益平.搭建生活舞臺,彰顯課堂魅力: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學習:下,2013(09).
[2]龔虹.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幾點嘗試[J].課程教育研究,2014(04).
作者簡介:何聯峰,男,本科,就職于陜西省武功縣貞元鎮第二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