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形成的一種單向被動的學習模式,其教學手段和目的已不能適應新課改要求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所以,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存在問題;應對措施
隨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不斷提出與完善,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已從傳統的教學生識文斷字演變為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力求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大多以數學基礎知識點的講授為主,使我們很難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創新的機會。換而言之,如果不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尋求教學模式的創新,新課程標準就會成為一紙空文,我們也很難做到以學生為主的新型教學,所以,我們不得不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小學數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沒有意識到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重要性
要想確保教學模式的有效性,身為教師的我們就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新課改要求中所提及的精神實質的核心就是要以人為本。然而,受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仍然堅持學生只有死記硬背才能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才是自己教學價值的最終體現,使新課改要求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變得舉步維艱。例如,有些教師在教授學生掌握乘法口訣時,根本沒有向學生講明“1×1=1”的原因,只是一味的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雖然能提高學生的答題技能,但也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最終給學生養成一種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習習慣。
2.教學目標不明確
長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許多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首先考慮的內容往往都是學生怎樣掌握和記住本課時教授的知識點,卻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想、理性思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新課改要求下的教學目標的設定。例如,當學生向有些老師提出疑問時,往往會得到“這個知識點不是很重要”“考試大綱里沒有明確的要求”,所以“不需要掌握”的等回答,這樣一來不僅會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也對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3.教師缺乏正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在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均將完成教學大綱的任務作為工作的核心,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歸納問題等能力則沒有涉及。這樣一來,就導致了整個課堂上只有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優生拼命的記、拼命的答,整個課堂看似搞得熱火朝天,而差生則聽不懂也記不住所以干脆不聽也不記,消極怠課。這樣的課堂優生除了記住老師講述的知識點外,根本得不到其他的收獲,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則是一無所獲。
二、應對措施
1.以學生為主,創設情境教學模式
從上述內容我們不難看出,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此,我們可以通過建立情境教學,將學生作為整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主體。這主要是由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到了:“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
2.更新教育觀念,明確教育目標
身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應該明白,新課改要求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任務,不僅需要確保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點,同時還需要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因為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從新課改要求的角度出發,適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納入新的教育目標。例如,新課改要求是要將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主體,我們就可以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先讓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后再由老師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和總結問題,如此,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很好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提高教師素質,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整個教學工作的成敗,所以,提高教師教素質是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所在。對此,我們可以通過增加教師之間交流學習的機會、開設教職工培訓班等措施使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交流經驗、完善自身的專業技術知識,充分落實新課改要求下的教學任務。
4.結合教材實際,進行有效教學
(1)讓學生動手實踐。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知識,體會數學學習的方法與過程,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讓學生自主探究。探索是教學的生命線,探究性學習是課堂教學實現創新學習的重點,特別是教材中那些后繼性較強的教學內容,更應該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習慣,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自主學習的能力。(3)讓學生合作交流。合作學習是教學活動中各種因素的多邊互動,可發揮集體智慧、相互幫助、取長補短的優勢。合作交流有利于活躍思維,激發靈感。對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學生個體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他人幫助時,教師應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大洋洲中心小學從2012年開始,把學生按“同組不同質”的原則分成若干個四人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影響新課改要求實施的不確定因素也在不斷增多,我們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積極完善自身的工作技能,才能不斷地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徐海.對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教研版,2010(11).
作者簡介:楊水根,男,1956年10月出生,大專,就職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大洋洲中心小學,研究方向:中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