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英娟
摘 要:語文學困生除了極少部分是天生的智障造成的以外,其他大部分都是有原因的。其主要是受到來自社會的影響、家庭的影響、學校的影響、教師的影響和學生自身的影響,而教師的影響又是造成學困生的主要因素。針對學困生的成因,提出了對其轉化的對策。
關鍵詞:語文;學困生;成因;對策
通過一年多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提高學困生對語文學科學習興趣的研究》這一子課題研究,筆者發現語文學困生的形成與存在,除了極少部分學生是天生的智障導致了無論怎樣用功學習,其成績都始終難以提高外,其他的大部分學困生都是有原因的。
一、語文學困生的主要成因
1.社會影響方面。當今社會現實中,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有了錢生活就有了富足,“有錢能使鬼推磨”。因此“拜金主義”“讀書無用”“知識越多錢掙得越少”等不良風氣有所抬頭。再加之有“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一說,這些思想一旦傳染給學生,學生就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動力和激情,便成了語文學科的學困生了。
2.家庭影響方面。如今的兒童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很少與人溝通,語言交流閉塞,這給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設下了障礙。再加上單親子女和留守兒童增多,他們缺少家庭的呵護,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平時除了在家上網打游戲和想爸媽之外,再沒有心思來想學習了,對讀書根本學不進去。
3.學校影響方面。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還不完善、不徹底,傳統的應試教育在學校中仍然存在,“分數的指揮棒”下抹殺了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學生學得呆板,學習興趣和潛能就得不到有效開發。
4.教師影響方面。我們說一個勝任的語文教師,應該稱得上是教師的教師。而我們在調查中卻發現,有的教師根本不能勝任語文教學工作,他們對學困生課前不細心、課上不關心、課后不留心,眼睛只是盯著優等生,根本不能走進學困生的內心世界,與他們交朋友,給他們更多的愛,給他們足夠的尊重。久而久之,學生對教師本人產生了厭煩,對他所教的語文學科能不厭煩嗎?因此可以說,教師的影響是造成語文學困生的主要因素。
5.學生自身方面。首先,對語文學科不感興趣是語文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他們認為語文就是一篇接一篇的文章重復,什么要求讀的、要求寫的、要求抄的、要求背的;什么記不住的字啊、學不完的詞啊、寫不完的習作啊,滿眼都是讀得尷尬、寫得煩惱,真是枯燥乏味。其次是沒有信心,常常享受不到成功的體驗,也讓學生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動力。再次是學生不能自主學習,并沒有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也是形成學困生的原因之一。
可見,以上五種影響都導致了語文學困生的形成和存在,而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學困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失去了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提高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是轉化語文學困生的關鍵。
二、提高學困生對語文學科學習興趣的對策
1.用語文學科特點來誘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要倒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引領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的內容、內涵進行挖掘,如,方塊字的遒勁魅力、古今文的文理瀟灑、詩歌的合轍押韻、辭賦的豪放委婉……教師如能賦予故事性的、妙趣橫生的點撥,定能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用語文課內外活動來吸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內外活動安排要精彩紛呈,讓學生在活潑而熱烈的氣氛中主動而又激情地學習。教師要經常組織一些帶有激勵和競爭性的課內外活動,如,把學困生分配在各個學習小組,把各組的讀書、寫字、作業、日記等質量納入小組競賽內容,每周一小賽,每月一大賽,每學期一總結。還可以舉辦一些游園活動、參觀活動、新聞收集發布活動、讀書演講、歌詠、故事會等,這些活動就像磁石一樣,都會吸引學生把興趣投入語文學科。
3.用教會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習習慣,來鞏固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幫組學困生解開疑難問題固然重要,但教給他們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更為重要。“教是為了不教”,教師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另外,教師還要潛下心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困生在語文學習的全部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并使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鞏固學困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用教師的真愛來換取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給學困生足夠的尊重和關愛。教師應切實走進學困生的內心世界,合理降低對學困生的評價標準,多給學困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少批評,多鼓勵,多表揚,“寬容”不“縱容”,“信任”不“放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恕所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教師的真愛必然換來學生對教師的愛,“愛屋及烏”,學生也一定會愛上你教的語文學科。
5.用興趣暗示法來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對語文不感興趣的孩子,每當一拿起語文書或一上語文課時,就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厭煩、恐懼、排斥,從而關閉了自己的靈性之門。不妨每次學語文之前,教師可讓學生先熱熱身,摩拳擦掌,面帶笑容,在心里暗示自己:我要學好語文!這樣堅持三周五周,甚至更長一段時間,這樣的語言一旦深入學生的潛意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就會真正建立起來。
6.用增強自信法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人往往因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為沒有自信而失敗。19世紀的思想家愛默生說:“相信自己‘能,便攻無不克。”拿破侖也說:“在我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這個詞。”這使他南征北戰,橫掃歐洲大陸。由此可見,要讓學生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可從增強其自信心入手,常讓學生享受獲得點滴成功的喜悅,常讓學生融進那些愉快的事情,讓他們知道自己今天超越了昨天,樹立起每天多一點的興趣,就是成功的開始。
7.用興趣遷移法來誘導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此法意在讓學生利用自己對其他科目的興趣,來帶動不感興趣的語文學習興趣。上語文課前,讓學生先想象自己上所喜歡學科時的情景,讓自己的心情愉快起來,再在教師的誘導下,把這種愉快的心情遷移到學習語文的科目上。
參考文獻:
李紅梅.提高學困生對語文學科學習興趣[J].讀寫算:教研版,2014(6).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