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生活的一門藝術,也是對中外古今文化的學習和傳承。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播語文知識,而是給學生創建一個更好的自我學習的環境。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根據多年的語文教學經驗,總結出語文教學應有的課堂特點,在教學中能夠有所借鑒,同時也有所補充。
關鍵詞:語文課堂;活躍;積極性;自主學習
語文教學需要突破以前的藩籬,以新時代、新特點的要求來傳遞文學知識、培養文學情感、塑造文學素養。新課標下語文教學應當創建高效課堂、互動課堂、自主課堂、探索性課堂。
一、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創建高效課堂
學生在初中期間,由于所學的科目眾多,課外活動和興趣培養也比較廣泛,使得語文學習的時間較為緊迫。特別是新課標之后,語文教學任務增加,但是語文教學時間卻略有縮短,因此,如果想要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依靠高效的課堂。一個高效的課堂需要教師充分備課,也需要學生提前預習,更需要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完美配合。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認真的觀察,及時調整自己的講課思路和順序,做到張弛有度、思維有序,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最多的知識。
二、培養學生自我學習,需要創建自主課堂
自主學習是新時代的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踐行“活到老學到老”的基本要求。初中生已經有了基本的學習能力,接下來就是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對于剛剛從小學升到初中的學生來說,需要擺脫小學時對老師的依賴性,培養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課堂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發現問題,然后再以小組討論等多種學習方式進行解決。例如,在學習“新聞兩則”時,要讓學生自己總結新聞寫作的特點,然后通過交流來完善,最后老師進行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總結到:消息結構為三部分即標題、主體和結語。老師可以讓學生再次閱讀,并引導學生補充“導語”和“背景”這兩大要素。為了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加充分,教師也可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自由思考:為什么導語部分不交代時間,“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都是人民解放軍渡江的區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可不可以等。完成學習任務之后,還要進一步應用所得,自己來完成一篇新聞稿的寫作。
三、發揮舉一反三能力,需要創建探索性課堂
死板地學習語文知識只能夠在一段時間起作用,并不利于文學素養的培養,更不利于新課標教學任務的完成。所以語文知識需要進行探索學習,即在原有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發散思維,拓寬思路,得到更多、更深的理解和應用。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創建一個探索性的課堂,要求教師對學生給予合理的分組,然后交給他們學習任務,讓他們自己完成知識的實踐。例如,在教學“看云識天氣”時,首先要學生自己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然后再作詳細的講解。例如,段落“在蔚藍的天空中,一朵朵的白云,像‘萬花筒一樣,花樣無窮無盡:有時候像一群群白羊在空中奔馳,跑著跑著就沒了影;有時像在清澈的湖水中開出的潔白無瑕的蓮花,花型各異,爭奇斗艷,好不壯觀。”我們能夠得出:高積云,天氣晴朗。而且這樣描寫天空的句子非常好,能夠用于作文之中。有了這樣的總結,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對文章的其他段落進行探索,依次總結出:卷云、卷積云,天氣晴朗;高積云,天氣晴朗;積雨云,雷雨或冰雹。最后要求學生自己查閱資料來豐富更多的看云識天氣的知識,并走出教室到戶外進行實際的觀察。
總之,語文教學應當創建的課堂是一個能夠促進發展學生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完全挖掘他們學習潛力的課堂,因此,還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斷總結和完善。
參考文獻:
王婷.讓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活躍起來[J].西江月,2014(12).
作者簡介:晉兆英,女,1979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四川省簡陽市東溪鎮新合九義校,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