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要使學生具有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必須指導學生的語言實踐,培養他們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這就需要“主體參與”學習活動。高中英語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給予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與機會,使學生想學、愿學,最終達到通過語言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主體參與;自主學習
一、本文的觀點
英語課是一門語言實踐課,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因此,我們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把課堂這個“舞臺”讓給學生。要想把“舞臺”讓給學生,首先要改變師生的教學觀念。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使用這種語言來進行信息交流,因此,語言知識必須轉化為語言技能,這個轉化過程就是學生進行語言練習與實踐的過程。其次,要使學生明白,語言作為各類信息的載體,充斥著大量的社會知識、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以滿足語言運用的需要。實踐證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獲得語言技能,提高進行交流的能力。
二、教育指導策略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強大動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盡量采取了一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普遍感到興趣濃厚,覺得輕松愉快,容易接受。比如,在好幾次上課中,我發現好多學生不愿參與,甚至有些學生還打瞌睡。于是,我上網找了一段影映材料和一些圖片,運用多媒體上課,效果果然不同凡響,學生都聚精會神,而且教師布置的一個個任務都積極認真地完成,笑聲還不時地充滿整個課堂。學生情緒高昂,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我們的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課前自學
課前自學是學生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率的學習成果的基礎。如果不搞好課前自學,上新課時就會心中無數,不得要領,反之如果做好了課前自學,不僅可以培養自學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2)專心上課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渠道,上課是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礎上發展運用能力的一個關鍵環節,要求學生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積極思維,真正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3)及時復習
課后及時復習能加深和鞏固對新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系統地掌握新知識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所以,科學的、高效率的學習,必須把握“及時復習”這一環。
3.創設學生學習活動的情境
從變革舊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入手,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發揮想象力,參與到課堂中去。我們知道,青少年具有好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計劃地組織他們討論,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境,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更為開放的舞臺。
4.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學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理智、情感和行為諸方面進行動態的人際交往過程。建立良好的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是教學成功的保證,而教師與中差生的關系尤為重要。因為在課堂中積極參與的往往是英語較好的“尖子生”“優等生”,而那些相對的中差生就感覺自卑,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也不愿參與課堂活動。一位耐心體貼、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教師,肯定為中差生學生所尊敬;而尊敬教師的中差學生往往又會順應教師的期望,以高度的熱情參與課堂,投入學習。
三、實踐效果和總結
1.目前沒有一節課是教師自始至終單純地在上面講,而學生不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
2.每節課人均參與至少1次,包括成績最不理想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進行自主學習。
3.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不斷提高,主要表現在避免了過于簡單、沒有實效的學習活動,提高了課堂效率。
4.學生深層次的自主學習不斷提高,約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學生能創造性地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如,自編對話進行表演,復述課文等。
總之,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學習,這不僅是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趙伶俐.課堂教學技術與藝術.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朱雨,1980年3月出生,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教11年,就職于浙江省湖州市第五中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