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新媒體的出現與普及改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運用新媒體,可以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差距,并且能夠在拓寬高校思政教育平臺的基礎上讓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更加豐富。所以在新媒體背景中,高校思政教育如何通過應用新媒體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成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熱議的話題。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新媒體;溝通
一、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體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新媒體背景下的眾多高校都意識到了新媒體技術能夠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并且也開始使用學校論壇、微博等新媒體工具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但是,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教育理念確立之后,這主要體現為學生被當做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客體,在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只能被動地接收灌輸而不能與教師開展平等的交流與溝通,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在思政教育中創造性、能動性、參與性以及主動性的發揮。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媒體技術所具有的隱匿性和開放性讓信息的傳播具有了很大的不確定性。高校學生面對大量的信息難以作出正確的甄別并容易受到負面信息的誤導,同時在當前的媒體環境中,監督機制的缺失導致了一些學生將網絡作為宣泄情緒的場所,新媒體環境內充滿了謠言、謾罵等負面現象,這些現象的存在會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身心健康造成明顯的消極影響。所以,在把握住新媒體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高校也應當直面新媒體為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并通過完善管理機制來對新媒體環境進行優化。
二、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優化方法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新媒體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許多高校也將思政網站、高校論壇、微博等作為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工具。然而雖然工具與載體得到了創新,但是思政教育理念卻依舊滯后的問題普遍存在,為了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得到優化,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與時俱進,在掌握新媒體技術的基礎上實現高校思政教育與新媒體的結合。在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同時教師也缺乏與學生開展交流與溝通,這種忽視學生需求以及參與性的教育很難確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從轉變教育理念做起,通過尊重學生并引導學生表達自身看法來推動師生之間的交流、理解以及認同,同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必要重視培養學生開展自我服務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讓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從學生的被動接受向自我教育轉變。在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了解多元化的意識形態與文化形態,所以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要重視思政課堂主陣地作用的發揮,通過思政課堂教學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在傳統的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圍繞文本來向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傳授,這種方式難以有效調動學生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興趣和參與性,而提高高校思政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使用新媒體技術作為支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從而更直觀和感性地將教育內容傳達給學生并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教師有必要在挖掘新媒體技術的開放性優勢與互動性優勢的基礎上與學生開展交流、互動與反饋,從而讓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
三、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機制
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全校教職工做出努力,怎樣發揮出新媒體的功能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作出探索的重要任務。所以,通過構建常態化的管理機制、網絡監管機制對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優化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常態化的管理機制要求高校思政教育部門能夠與其他部門聯合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并在分工合理、責任明確的基礎上引導高校輿論,豐富高校文化生活,提高大學生思政素養。另外,高校應當支持與鼓勵輔導員及其他與學生進行直接接觸的教職工通過使用新媒體技術來開展班級工作指導以及學生動態了解等。第二,網絡監管機制的完善包括校園網絡監管體系的構建以及監管隊伍的建設在校園網絡監管體系構建中,高校應當以法律法規和自身實際為依據來對網絡信息管理制度進行完善,通過制定信息審批制度以及使用信息過濾技術來對負面信息的傳播做出控制;監管隊伍也是網絡思政教育隊伍,他們的素質與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成效具有直接關系。在新媒體背景下,網絡思政教育隊伍需要具備較好的道德品質與政治素質,從而在培養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過程中發揮榜樣作用。同時,網絡思政教育隊伍需要具備較高的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以便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夠獲取更多的資源來對教育內容進行豐富。除此之外,網絡思政教育工作人員還應當重視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在新媒體背景下思政教育中的優勢,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動態、引導高校輿論。高校應當意識到網絡監管機制的完善需要建立在網絡監管技術的完善基礎之上,所以在對網絡政治教育隊伍工作人員開展培訓時,高校應當加大人力投入與資金投入,實現網絡監管技術的提高,對網絡負面信息作出嚴格控制。
(作者單位:保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