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望
摘 要:市場經濟不斷深化,人才競爭空前加劇,企業人力資本和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企業必須重新思考經營戰略,再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教育和培訓作為開發人力資本的基本手段,已突破其原來的純教育意義,日益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成為塑造企業文化,構筑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基本途徑。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
關鍵詞:加強;員工培訓;塑造;企業文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無論是那類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都面臨著管理體制改革和產品質量升級、管理方法升級的挑戰和壓力。因此,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居安思危、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站得高,看得遠,時刻把握住企業發展的大局。必須跳出企業日常事務的圈子,把主要精力用于思考和處理帶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上。而堅持不懈地開展企業內部培訓,就是一項帶有全局性、戰略性的工作。
一、加強員工培訓與塑造企業文化的意義
為什么有許多企業要花這么大的投資,抽出這么多的時間,對員工進行長期的、集中的培訓教育?簡單的地說,是為完成公司所承擔的任務和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所決定的。
企業要快速做大、做強,就要適應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的挑戰和變化,要在市場經濟中繼續求生存、謀發展、創輝煌,就必須著重培育智力資本,重視對員工的培訓、教育,使員工熱愛本職、忠于職守,使員工的工作能力、勞動態度、操作技能和敬業精神有一個顯著的提高,構筑新的企業文化,全面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這就要求員工必須不斷的學習培訓,不斷的開拓改革,不斷的提高發展。
一些成功企業證明,要適應各種經濟競爭的挑戰,提高企業的經濟競爭能力。除了必要的物資客觀條件外。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有一批德才兼備、有開拓創新能力的企業管理人員,有一批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技術精湛的工人隊伍。應該看到:一個企業是否有很強的競爭能力,從表面上看,它以來于資金、資源、環境等客觀條件,從本質上將:企業的競爭能力主要取決于人。人的因素,人的素質是決定一切的。人力資本,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現代企業必須注意發揮“人”的作用。而教育培訓是開發和發展人力資源的最基本的途徑和手段。
應該說: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已經有了顯著的、普遍的提高。但與要面臨的挑戰相比,與客戶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其集中表現是:部分生產一線員工生產技能太低、太差,不懂生產技術和操作方法,導致產品質量低下,造成生產損失浪費嚴重;部分員工在工作上表現散漫、馬虎,責任心差;對業務滿足于一知半解,不求上進;部分員工對本職工作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心;總之,表現為的思想觀念不新,知識準備不足,管理能力欠缺,文化層次較低,技術水平低下,敬業精神和員工的整體素質急需提高。俗話說:知識是學來的,能力是練就的。怎么練?是不是員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再工作1—2年,水平就都提高了,事實不是這樣。能不能把員工全部辭退,公司全都重新招聘?肯定也不行。許多相關研究表明:人在就業前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依賴于就業之后的繼續培訓和學習,依賴于走上工作崗位以后的職業培訓和職業學習。由此可見,不斷的學習,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手段。目前唯一的、現實的辦法只有一條,那就是對員工要進行有選擇、有重點的培訓教育,組織員工進行科學系統的學習、培訓。通過職業培訓,不斷的更新、補充知識,提高技能,增長才干。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企業就要下決心,做出“舉辦長期的培訓班,對員工進行集中的培訓學習。
二、加強員工培訓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培訓是管理的前提。作為企業員工,必須通過培訓使其具備實施管理所應有的觀念、文化、知識、技術和素質。作為被管理者,也應通過培訓使其掌握自身的職責、義務和相應的專業、技術。回顧一些企業發展的過程,以往每當企業出現問題時,大家往往是從經營上找原因,而對管理、技能上存在的缺陷,尤其是我們自身素質中存在的問題卻重視不夠,甚至視而不見。實踐證明,企業經營狀況如何,客觀條件雖然起很大的作用,但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企業人的因素。其次,培訓是管理的過程。人們對工作的認識和行為,取決于對職責范圍、管理程序、經營流程等信息的掌握程度。管理培訓過程,實質上就是幫助你了解、熟悉、掌握各種管理標準、管理程序、經營流程、工作準則的過程。我們集中學習培訓,就是要讓大家全面了解、熟悉、掌握與本職工作有關的標準、準則和程序。從這個意義上講,培訓過程就是一個管理的過程。再次,培訓是管理的手段。培訓教育通過學習、討論,充分滿足大家普遍要求上進,要求學習生產技術,提高自身科學、文化、技術素質的愿望,這就能夠激發了大家的工作干勁、工作熱情和責任感。通過學習、討論的過程,溝通上下級的聯系促進上下級的交流,達成相互理解和支持,使之不斷提高工作效績。使大家加深了對執行企業管理程序、規章制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由此可見,培訓也是管理,培訓也會產生效益。許多大型企業每年都選派一批管理人員、工人到高等院校甚至到國外進行培訓學習,進行智力資本的投資,加速人力資本的開發,培養和造就自己的人才隊伍。這種做法,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是管理者最明智的企業投資行為。許多大型企業,不僅設有專職的教育培訓機構,而且還紛紛投資創辦企業自己的大學,對企業的員工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期分批的培訓教育。他們把培訓與企業的生存、競爭和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強調對員工能力的培訓。對培訓工作建立嚴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講培訓既是管理,并非是要以培訓取代管理,而是要通過培訓來實施貫徹企業的管理工作。通過培訓不僅使大家在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有所提高,通過全面學習、訓練,增強對現代管理方法的接受、適應能力,全面提高員工對員工守則、規章制度、經營理念的了解,提高全體員工的工作能力和敬業精神;而且要通過培訓,把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的標準、規章制度都貫徹下去,使每個人都知道、都理解、都掌握。從而改進和提高員工的知識、技能、工作態度、管理水平和行為規范。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培養團隊精神,塑造企業文化,樹立企業形象的目的。
三、塑造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企業文化重點應該是培養員工一種學習的能力,一種隨著變化而時刻變化的能力,這樣就會使企業對員工的培訓變為員工要求自覺的培訓,以跟上企業和時代的變化發展。激發員工必勝的斗志,鼓勵員工為企業共同的目標而奮斗,使員工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相結合,組織目標的完成,同時也是個人目標的成功。更應該培養員工的持續學習的能力,持續學習是建立可更新的競爭優勢的關鍵之路。要做到持續學習,企業就要樹立學習新技能的清晰的戰略目標,營造持續學習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應該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增強企業的適應能力。學習型組織是一種更適應人性的組織,由學習團隊組成,有著崇高而正確的核心價值、信念與使命,具有強韌的生命力和實現夢想的共同力量。學習型組織是一個不斷開發適應與變革能力的組織。學習型組織中員工有一個共同的愿景,員工會為了共同的愿景共同努力。企業應該積極穩妥地實行企業文化的變革,使企業文化與時俱進,增強企業和員工的適應力和競爭力。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觀念、新技術、新文化方興未艾,層出不窮。任何人都不能滿足于已經取得的知識、文化和技能。都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技術、業務水平。否則,就將被社會所淘汰,就將在競爭中喪失生存發展的空間。可以說:學習能力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存的基本手段。學習培訓能力已經成為塑造企業文化,構筑現代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學習是當代企業面臨的緊迫任務,學習是企業管理人員的當務之急,把企業辦成學習型的組織已經成為許多現代企業經營戰略的重要目標,而培訓是實現學習目標的基本方法和途徑。培訓能力是管理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和要求,培訓能力是管理人員領導能力、業務水平的綜合反映。培訓能力的大小,從一定意義上講就代表了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