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向
摘 要:現在的職業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方面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太過于單一,顧此失彼。該文論述了如何基于引導文教學法進行《機械設計》課程一體化教學開展,使現在的教學方式“活”起來,讓學生當家作主。
關鍵詞:引導文 ?專用能力 ?通用通力 ?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b)-0144-02
隨著生產力與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才市場已不再滿足勞動者只具有一技之長;隨著新興高科技的發展、科技進步周期的不斷縮短和傳統產業結構的調整,勞動者工作流動與職業更換日趨頻繁;隨著科學知識的綜合化趨勢,傳統學科體系及行業的界限被打破,勞動者需要具備寬厚的智能基礎。因此,為適應勞動就業競爭的需要,技校生必需以專業的基礎知識為主,兼具一定通用能力,成為復合型人才。
縱觀現在的職業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方面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太過于單一,顧此失彼。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培養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而目前我校的教學模式更是如此,必須進行改革。
1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主要缺乏以下通力: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與他人合作共事;交往和聯系;安排任務和解決問題;數字的運用;科技的應用;設計和創新。
其實學生通用能力的缺乏,也是和我們的教學模式是息息相關的,主要問題出在以下方面:(1)對各項通用能力的界定和考核無標準可依。(2)對通用能力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3)對通用能力的培養執行不夠,流于形式。
2 基于引導文教學法一體化課程開展實施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在制作《機械設計基礎》鉸鏈四桿機構這一章的多媒體課件時,為了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引入引導文教學法,把各個部分細化,具體化。使現在的教學方式“活”起來,讓學生當家作主。下面是分步驟展示各個過程,以解決上述問題。
2.1 制定了實施作業的步驟,明確過程
實施作業的步驟,如圖1所示。
2.2 制定教學目標
(1)專業能力。
①知道鉸鏈四桿機構的組成、分類和應用。
②知道鉸鏈四桿機構基本類型的運動特點。
③知道曲柄搖桿機構的演變及應用。
④熟悉曲柄存在的條件并能夠判斷基本類型。
⑤知道并應用鉸鏈四桿機構的工作特性。
⑥會使用圖解法設計鉸鏈四桿機構。
(2)方法能力。
①具有舉一反三,創新優化的設計能力。
②自主學習、獲取新知識、處理信息的能力。
(3)社會能力。
①具有安全責任、環保、質量和經濟意識。
②具有合作團結,溝通協作、計劃組織能力。
2.3 教學實施過程
教學環節的第一個步驟:“任務引入”
“任務引入”是一個牛頭刨床改動的四桿機構的設計,在設計這個機械的過程中,明確學生需要解決三個問題:(1)擺動搖桿是什么;(2)什么是行程速比;(3)什么樣的設計方法。
教學環節的第二個步驟:“相關知識”。
該步驟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第一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起源演化。
這節重點是鉸鏈四桿機構的分類;難點是鉸鏈機構的演化。在重點講述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動畫來演示鉸鏈四桿機構的組成、運動特點。還有通過應用、舉例,讓學生理解鉸鏈四桿機構,從而掌握這個知識重點
第二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分類。
(1)曲柄搖桿機構,講解其組成特點,并通過實例展示。
(2)雙曲柄機構,講解其組成及特點,并通過應用舉例展示。
(3)雙搖桿機構,講解其組成及特點,并通過動畫展示。
第三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演變(動畫為主)。
首先是:曲柄搖桿機構→曲柄滑塊機構。
接著是:曲柄滑塊機構→偏心輪滑塊機構。
曲柄滑塊機構→導桿機構。
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可以很容易的觀察出曲柄搖桿機構,曲柄滑塊機構,之間的演變。該演變是通過以下三個方法產生的:(1)是移動副代替轉動副;(2)改變構件的長度;(3)改變一個機架的位置。在課件中,我們把這些文字轉化為形象的機構運動動畫,從而來克服這個知識難點。通過這部分的學習,我們就能解決任務課程第一個內容,什么叫擺動搖桿。
第四個內容是:鉸鏈機構的存在和曲柄存在的條件。在這里通過動畫,得出曲柄的存在兩個條件。通過一個例題深化理解,關于曲柄存在的條件,還能讓我們推出鉸鏈四桿機構類型的判別方法。
第五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工作特性。
在這一塊,我主要以講授為主,以圖片和動畫演示為輔,講授其工作特性,并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來讓學生理解。通過工作特性的實際應用,我們就可以知道叫行程速度比。這樣就解決任務課程中的第二個問題。
第六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設計過程。
在這個設計過程中,我們把圖解法的過程分步動畫演示,這樣條理比較清晰,而且這個演示可以重復運行,方便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從而克服鉸鏈四桿機構的學習難點。
本部分可作為工作頁,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環節的第三個步驟:“任務實施”。
本步驟主要分以下幾步實施:
(1)教師下發具體設計要求。
(2)分組(游戲形式分組)。
(3)選小組長。
(4)小組長分任務。
(5)編排計劃,因為完整的計劃是作業成功的關鍵。
(6)決策,主要是選用什么樣的機構。
(7)實施,計算,細化過程,設計機構。
在這個過程,學生自主討論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幫助學生完成設計任務。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并提高溝通能力,親和力,團隊合作能力。
教學環節的第四個步驟:“匯報展示”
本步驟主要分以下幾步完成:
(1)小組長檢查每個人的完成情況,回收作業。
(2)每組合作商定一種匯報方式,選一個成員并進行匯報。
本步驟是以學生為主,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內容進行匯報。
匯報內容的要求
(1)選擇設計方法的理由;(2)解說設計計算的過程;(3)機構設計的亮點。
對匯報小組的要求
如圖2所示。
3 對聽匯報的其他小組的要求
各小組記錄其他小組1~2個疑問,用于向匯報小組提問。通過以上過程學生處理問題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提升的比較快。
教學環節的第五個步驟:“評估擴展”。
在這個步驟,教師首先對本次學習進行評估總結,給量化的形式給每組評定一個綜合分。接著引導學習比較好的同學進行擴展,引導他們課后再進行一個鶚式破碎機曲柄搖桿機構的設計。
4 結語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基于引導文一體化教學體系清晰,以學生為主體,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兼顧,沒有顧此失彼。做到三合一: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
綜上所述,基于引導文教學法《機械設計》課程一體化課程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保證教學的實踐性、實用性;強調專用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有效性。以就業為導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長和職業能力發展規律,能充分體現職業特征,滿足用人單位需求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 張述勇.通用能力與實訓課程──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0(10):19-21.endprint
摘 要:現在的職業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方面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太過于單一,顧此失彼。該文論述了如何基于引導文教學法進行《機械設計》課程一體化教學開展,使現在的教學方式“活”起來,讓學生當家作主。
關鍵詞:引導文 ?專用能力 ?通用通力 ?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b)-0144-02
隨著生產力與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才市場已不再滿足勞動者只具有一技之長;隨著新興高科技的發展、科技進步周期的不斷縮短和傳統產業結構的調整,勞動者工作流動與職業更換日趨頻繁;隨著科學知識的綜合化趨勢,傳統學科體系及行業的界限被打破,勞動者需要具備寬厚的智能基礎。因此,為適應勞動就業競爭的需要,技校生必需以專業的基礎知識為主,兼具一定通用能力,成為復合型人才。
縱觀現在的職業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方面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太過于單一,顧此失彼。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培養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而目前我校的教學模式更是如此,必須進行改革。
1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主要缺乏以下通力: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與他人合作共事;交往和聯系;安排任務和解決問題;數字的運用;科技的應用;設計和創新。
其實學生通用能力的缺乏,也是和我們的教學模式是息息相關的,主要問題出在以下方面:(1)對各項通用能力的界定和考核無標準可依。(2)對通用能力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3)對通用能力的培養執行不夠,流于形式。
2 基于引導文教學法一體化課程開展實施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在制作《機械設計基礎》鉸鏈四桿機構這一章的多媒體課件時,為了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引入引導文教學法,把各個部分細化,具體化。使現在的教學方式“活”起來,讓學生當家作主。下面是分步驟展示各個過程,以解決上述問題。
2.1 制定了實施作業的步驟,明確過程
實施作業的步驟,如圖1所示。
2.2 制定教學目標
(1)專業能力。
①知道鉸鏈四桿機構的組成、分類和應用。
②知道鉸鏈四桿機構基本類型的運動特點。
③知道曲柄搖桿機構的演變及應用。
④熟悉曲柄存在的條件并能夠判斷基本類型。
⑤知道并應用鉸鏈四桿機構的工作特性。
⑥會使用圖解法設計鉸鏈四桿機構。
(2)方法能力。
①具有舉一反三,創新優化的設計能力。
②自主學習、獲取新知識、處理信息的能力。
(3)社會能力。
①具有安全責任、環保、質量和經濟意識。
②具有合作團結,溝通協作、計劃組織能力。
2.3 教學實施過程
教學環節的第一個步驟:“任務引入”
“任務引入”是一個牛頭刨床改動的四桿機構的設計,在設計這個機械的過程中,明確學生需要解決三個問題:(1)擺動搖桿是什么;(2)什么是行程速比;(3)什么樣的設計方法。
教學環節的第二個步驟:“相關知識”。
該步驟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第一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起源演化。
這節重點是鉸鏈四桿機構的分類;難點是鉸鏈機構的演化。在重點講述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動畫來演示鉸鏈四桿機構的組成、運動特點。還有通過應用、舉例,讓學生理解鉸鏈四桿機構,從而掌握這個知識重點
第二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分類。
(1)曲柄搖桿機構,講解其組成特點,并通過實例展示。
(2)雙曲柄機構,講解其組成及特點,并通過應用舉例展示。
(3)雙搖桿機構,講解其組成及特點,并通過動畫展示。
第三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演變(動畫為主)。
首先是:曲柄搖桿機構→曲柄滑塊機構。
接著是:曲柄滑塊機構→偏心輪滑塊機構。
曲柄滑塊機構→導桿機構。
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可以很容易的觀察出曲柄搖桿機構,曲柄滑塊機構,之間的演變。該演變是通過以下三個方法產生的:(1)是移動副代替轉動副;(2)改變構件的長度;(3)改變一個機架的位置。在課件中,我們把這些文字轉化為形象的機構運動動畫,從而來克服這個知識難點。通過這部分的學習,我們就能解決任務課程第一個內容,什么叫擺動搖桿。
第四個內容是:鉸鏈機構的存在和曲柄存在的條件。在這里通過動畫,得出曲柄的存在兩個條件。通過一個例題深化理解,關于曲柄存在的條件,還能讓我們推出鉸鏈四桿機構類型的判別方法。
第五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工作特性。
在這一塊,我主要以講授為主,以圖片和動畫演示為輔,講授其工作特性,并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來讓學生理解。通過工作特性的實際應用,我們就可以知道叫行程速度比。這樣就解決任務課程中的第二個問題。
第六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設計過程。
在這個設計過程中,我們把圖解法的過程分步動畫演示,這樣條理比較清晰,而且這個演示可以重復運行,方便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從而克服鉸鏈四桿機構的學習難點。
本部分可作為工作頁,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環節的第三個步驟:“任務實施”。
本步驟主要分以下幾步實施:
(1)教師下發具體設計要求。
(2)分組(游戲形式分組)。
(3)選小組長。
(4)小組長分任務。
(5)編排計劃,因為完整的計劃是作業成功的關鍵。
(6)決策,主要是選用什么樣的機構。
(7)實施,計算,細化過程,設計機構。
在這個過程,學生自主討論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幫助學生完成設計任務。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并提高溝通能力,親和力,團隊合作能力。
教學環節的第四個步驟:“匯報展示”
本步驟主要分以下幾步完成:
(1)小組長檢查每個人的完成情況,回收作業。
(2)每組合作商定一種匯報方式,選一個成員并進行匯報。
本步驟是以學生為主,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內容進行匯報。
匯報內容的要求
(1)選擇設計方法的理由;(2)解說設計計算的過程;(3)機構設計的亮點。
對匯報小組的要求
如圖2所示。
3 對聽匯報的其他小組的要求
各小組記錄其他小組1~2個疑問,用于向匯報小組提問。通過以上過程學生處理問題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提升的比較快。
教學環節的第五個步驟:“評估擴展”。
在這個步驟,教師首先對本次學習進行評估總結,給量化的形式給每組評定一個綜合分。接著引導學習比較好的同學進行擴展,引導他們課后再進行一個鶚式破碎機曲柄搖桿機構的設計。
4 結語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基于引導文一體化教學體系清晰,以學生為主體,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兼顧,沒有顧此失彼。做到三合一: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
綜上所述,基于引導文教學法《機械設計》課程一體化課程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保證教學的實踐性、實用性;強調專用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有效性。以就業為導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長和職業能力發展規律,能充分體現職業特征,滿足用人單位需求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 張述勇.通用能力與實訓課程──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0(10):19-21.endprint
摘 要:現在的職業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方面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太過于單一,顧此失彼。該文論述了如何基于引導文教學法進行《機械設計》課程一體化教學開展,使現在的教學方式“活”起來,讓學生當家作主。
關鍵詞:引導文 ?專用能力 ?通用通力 ?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b)-0144-02
隨著生產力與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才市場已不再滿足勞動者只具有一技之長;隨著新興高科技的發展、科技進步周期的不斷縮短和傳統產業結構的調整,勞動者工作流動與職業更換日趨頻繁;隨著科學知識的綜合化趨勢,傳統學科體系及行業的界限被打破,勞動者需要具備寬厚的智能基礎。因此,為適應勞動就業競爭的需要,技校生必需以專業的基礎知識為主,兼具一定通用能力,成為復合型人才。
縱觀現在的職業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方面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太過于單一,顧此失彼。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培養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而目前我校的教學模式更是如此,必須進行改革。
1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主要缺乏以下通力: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與他人合作共事;交往和聯系;安排任務和解決問題;數字的運用;科技的應用;設計和創新。
其實學生通用能力的缺乏,也是和我們的教學模式是息息相關的,主要問題出在以下方面:(1)對各項通用能力的界定和考核無標準可依。(2)對通用能力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3)對通用能力的培養執行不夠,流于形式。
2 基于引導文教學法一體化課程開展實施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在制作《機械設計基礎》鉸鏈四桿機構這一章的多媒體課件時,為了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引入引導文教學法,把各個部分細化,具體化。使現在的教學方式“活”起來,讓學生當家作主。下面是分步驟展示各個過程,以解決上述問題。
2.1 制定了實施作業的步驟,明確過程
實施作業的步驟,如圖1所示。
2.2 制定教學目標
(1)專業能力。
①知道鉸鏈四桿機構的組成、分類和應用。
②知道鉸鏈四桿機構基本類型的運動特點。
③知道曲柄搖桿機構的演變及應用。
④熟悉曲柄存在的條件并能夠判斷基本類型。
⑤知道并應用鉸鏈四桿機構的工作特性。
⑥會使用圖解法設計鉸鏈四桿機構。
(2)方法能力。
①具有舉一反三,創新優化的設計能力。
②自主學習、獲取新知識、處理信息的能力。
(3)社會能力。
①具有安全責任、環保、質量和經濟意識。
②具有合作團結,溝通協作、計劃組織能力。
2.3 教學實施過程
教學環節的第一個步驟:“任務引入”
“任務引入”是一個牛頭刨床改動的四桿機構的設計,在設計這個機械的過程中,明確學生需要解決三個問題:(1)擺動搖桿是什么;(2)什么是行程速比;(3)什么樣的設計方法。
教學環節的第二個步驟:“相關知識”。
該步驟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第一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起源演化。
這節重點是鉸鏈四桿機構的分類;難點是鉸鏈機構的演化。在重點講述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動畫來演示鉸鏈四桿機構的組成、運動特點。還有通過應用、舉例,讓學生理解鉸鏈四桿機構,從而掌握這個知識重點
第二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分類。
(1)曲柄搖桿機構,講解其組成特點,并通過實例展示。
(2)雙曲柄機構,講解其組成及特點,并通過應用舉例展示。
(3)雙搖桿機構,講解其組成及特點,并通過動畫展示。
第三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演變(動畫為主)。
首先是:曲柄搖桿機構→曲柄滑塊機構。
接著是:曲柄滑塊機構→偏心輪滑塊機構。
曲柄滑塊機構→導桿機構。
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可以很容易的觀察出曲柄搖桿機構,曲柄滑塊機構,之間的演變。該演變是通過以下三個方法產生的:(1)是移動副代替轉動副;(2)改變構件的長度;(3)改變一個機架的位置。在課件中,我們把這些文字轉化為形象的機構運動動畫,從而來克服這個知識難點。通過這部分的學習,我們就能解決任務課程第一個內容,什么叫擺動搖桿。
第四個內容是:鉸鏈機構的存在和曲柄存在的條件。在這里通過動畫,得出曲柄的存在兩個條件。通過一個例題深化理解,關于曲柄存在的條件,還能讓我們推出鉸鏈四桿機構類型的判別方法。
第五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工作特性。
在這一塊,我主要以講授為主,以圖片和動畫演示為輔,講授其工作特性,并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來讓學生理解。通過工作特性的實際應用,我們就可以知道叫行程速度比。這樣就解決任務課程中的第二個問題。
第六個內容是:鉸鏈四桿機構的設計過程。
在這個設計過程中,我們把圖解法的過程分步動畫演示,這樣條理比較清晰,而且這個演示可以重復運行,方便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從而克服鉸鏈四桿機構的學習難點。
本部分可作為工作頁,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環節的第三個步驟:“任務實施”。
本步驟主要分以下幾步實施:
(1)教師下發具體設計要求。
(2)分組(游戲形式分組)。
(3)選小組長。
(4)小組長分任務。
(5)編排計劃,因為完整的計劃是作業成功的關鍵。
(6)決策,主要是選用什么樣的機構。
(7)實施,計算,細化過程,設計機構。
在這個過程,學生自主討論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幫助學生完成設計任務。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并提高溝通能力,親和力,團隊合作能力。
教學環節的第四個步驟:“匯報展示”
本步驟主要分以下幾步完成:
(1)小組長檢查每個人的完成情況,回收作業。
(2)每組合作商定一種匯報方式,選一個成員并進行匯報。
本步驟是以學生為主,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內容進行匯報。
匯報內容的要求
(1)選擇設計方法的理由;(2)解說設計計算的過程;(3)機構設計的亮點。
對匯報小組的要求
如圖2所示。
3 對聽匯報的其他小組的要求
各小組記錄其他小組1~2個疑問,用于向匯報小組提問。通過以上過程學生處理問題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提升的比較快。
教學環節的第五個步驟:“評估擴展”。
在這個步驟,教師首先對本次學習進行評估總結,給量化的形式給每組評定一個綜合分。接著引導學習比較好的同學進行擴展,引導他們課后再進行一個鶚式破碎機曲柄搖桿機構的設計。
4 結語
從以上過程可以看出,基于引導文一體化教學體系清晰,以學生為主體,專業能力和通用能力兼顧,沒有顧此失彼。做到三合一: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
綜上所述,基于引導文教學法《機械設計》課程一體化課程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保證教學的實踐性、實用性;強調專用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有效性。以就業為導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長和職業能力發展規律,能充分體現職業特征,滿足用人單位需求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 張述勇.通用能力與實訓課程──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0(10):19-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