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新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為了人們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對黃山的旅游產業以及旅游產業背后對當地經濟的發展進行調研,首先對黃山一些著名旅游景點進行實地考察,期間參觀了黃山風景區,屯溪老街等黃山著名旅游景點,并且從相關部門得到了黃山市旅游產業近幾年發展的相關資料,以黃山市因旅游產業而導致的經濟的發展的情況。通過對黃山旅游業發展發展歷史以及現狀的研究,從而找出黃山旅游業發展特色和不足,從而立足現在,著眼未來,制定相應發展策略。
【關鍵詞】黃山市 旅游產業 不足 發展策略
旅游業是黃山市最有活力的新興產業。古語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旅游業在黃山市成為了很大的經濟組成部分,近年來發展更為迅猛。
一、實地考察
首先先到達并參觀了黃山旅游風景區,并拍攝了一些素材,安徽省黃山風景區,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黃山風景區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公里,東經118°1'度,北緯30°1',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地跨市內歙縣、休寧、黟縣和黃山區、徽州區,山脈面積1200平方公里,規劃入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是號稱“五百里黃山”的精華部分。古詩有云:“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當我們一行真正到達黃山風景區時,真正體會到了這句話,黃山上的奇山異石確實令人折服。參觀了黃山上的云谷寺,迎客松,白鵝嶺,光明頂,百步云梯以及一線天等景點,其中一線天最為驚險,其近似垂直的階梯使人大為驚嘆,并且在上面行走的話確實非常刺激驚險。去過黃山風景區過后,隨后參觀屯溪老街,屯溪老街坐落在黃山市屯溪區中心地段,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北依風景奇絕的黃山,南伴終年如藍的新安江,被譽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全長832米,寬5~8米,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時代建筑風格的步行商業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6月10日,經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準,屯溪老街和北京市國子監街、蘇州平江路等共同當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當我們到達屯溪老街時,里面的徽派建筑著實讓人吃驚,走在老街上,其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建筑仍然保存完整,屯溪老街街道狹窄幽深,街上的路面是清一色的褐紅色麻石板;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店鋪疊致有序,全為磚木結構,粉墻黛瓦,這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徽州文化的特質,老街上都有在賣好多黃山地區的特產,比如黃山毛峰,太平猴魁,黃山燒餅等特色產品,走訪了老街上的屯溪博物館,萬粹樓等景點。
在經過屯溪老街的游覽之后,繼續考察參觀西遞宏村,西遞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據了解,西遞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其徽派建筑錯落有致,磚、木、石雕點綴其間,調研團在游覽美景的同時也品嘗了很多當地有名的徽派小吃。
二、黃山市經濟發展情況與旅游業發展的相關情況
隨后的幾天里在與當地居民也知道了旅游產業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旅游產業的背后對黃山其他周邊產業如黃山食品行業,花卉盆景等都有非常積極的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在近幾年因為旅游業的興起得到很大的進步。調研團從黃山市統計局得到黃山市近幾年GDP的數據,制作成表格如下: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黃山市經濟的發展一直呈增長趨勢,并且未來經濟也會持續增長,而我們從黃山市旅游局另外得到的一組數據,過去5年,黃山市預計累計接待游客9200萬人次,其中入境391.82萬人次,實現總收入503.98億元,創匯10.28億美元,分別是“十五”時期的2.48倍,2.73倍、2.86倍和3.76倍。全市旅游總接待人次、旅游總收入、旅游創匯、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四項指標年均增幅預計分別達到20.08%、18.23%、26.60%、28.35%。黃山市旅游業在全省繼續保持龍頭地位。2010年,全市旅游接待量將突破2500萬人次,入境旅游接待100萬人次以上,創匯2.8億美元。“十一五”旅游規劃確定的全市旅游接待總量2000萬人次的目標,提前一年完成,旅游總收入、入境接待、創匯目標全面完成。從這些可以看出旅游行業在黃山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三、黃山市旅游行業的不足與對策
期間發現了一些黃山旅游行業的不足之處。
第一,黃山市的交通不方便。黃山市多山區。多山伴隨著的是交通的不便。現今黃山的交通雖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旅游高峰期,交通行業的壓力相當巨大。
第二,黃山市旅游的配套設施不足。配套設施齊全與否能夠判斷一個城市旅游發展水平。在調研期間發現黃山的配套設備建設還是相當不足。
在此基礎上對于黃山市旅游行業提出了幾條建議和對策。
第一,是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政府通過制定政策、法規來引導旅游業的健康協調發展。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從宏觀上把握旅游業的發展方向,實行旅游資源有償、有限、有序開發的方針,在保障旅游業發展的保值增值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和利用旅游資源,形成旅游業的長效發展機制。
第二,開發黃山本市的文化內涵。將黃山市旅游業與黃山本土的徽文化相結合,能夠做到能夠有一個品牌效應。
第三,加強黃山市配套設施建設。黃山市的旅游配套設施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既不利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承載力,又不利于保護旅游資源。所以黃山應該將景區的設施升級,建設一流景區。
四、結語
個人覺得,對黃山的旅游資源,我們一定要先保護、再進行資源的開發,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牛亞菲.可持續旅游、生態旅游及實施方案[J].地理研究,1999(2).
[2]姚李忠.淺談加入WTO對中國黃山旅游業的影響[J].黃山學院學報,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