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雅琳
摘要:徐州琴書在全球文化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生存舉步維艱,徐州文化部門的各種改革嘗試如死水微瀾。筆者認為,徐州琴書首先要找準在當下社會定位,然后尋求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式,琴書經紀人對徐州琴書的發展也許是一種有益嘗試。
關鍵詞:曲藝;藝術作品;徐州琴書;經紀人;傳承保護;發展
中圖分類號:J60文獻標識碼:A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Way of Xuzhou Qinshu
YU Ya-lin
(Department of Music, Xuzho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Xuzhou, Jiangsu 221008)
徐州琴書為蘇北地區重要曲種,在全國享有盛名。2013年的徐州琴書表面上看來,倒也風風光光,看似形勢大好,但深入其中,則發現問題重重:一是來琴書小劇場觀看琴書的只有寥寥數人;二是省文聯與曲協調研會議所提出的一些解決辦法,難以落到實處;三是2013年后職業藝人的演出場次驟降,已極少接到民間演出的邀請。
一、徐州琴書小劇場的癥結
徐州琴書小劇場于2011年10月開業,但開業后,觀看者甚少,據筆者調查,主要有以下幾點問題。
1.觀眾層面。目前琴書觀眾多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且他們多聚集在農村,演出現場距離他們較遠,交通不方便。
2.經濟層面。去泰和茶樓觀看,要附加茶水費,一般也要在200元左右,觀看成本過高,實質上是徐州琴書小劇場蕭條的一個主要原因。
3.風格層面。徐州歌舞團的專業琴書演員所采用的曲目,因偏重舞臺演出效果,在內容選擇上脫離百姓生活,表演上多傾向于清雅,不符合這些觀眾的審美口味。
因此,徐州琴書小劇場并沒有達到中國曲協所倡導的小劇場親近大眾的目的,反而把其上升為高消費行為,與曲藝小劇場的創辦宗旨相左。
二、徐州琴書的定位及思考
正確看待徐州琴書定位,則可以尋求出合理的發展方式。
(一)定位
1.曾為文化事業。毛澤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文藝要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首先要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1949年后經理論概括,形成我國文藝的“二為方針”,即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2.現為文化產業。按照全省文化體制改革的“時間表”,徐州從2009年7月啟動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文化作為產業,那就意味著“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文藝演出全面邁向市場化經營。受各種因素影響,徐州琴書市區演出市場幾近為零。
(二)思考
1.指向產生變化。文化事業定位的琴書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是統領在我國總的思想路線方針之下;文化產業定位則直接為市場服務;琴書直接面對市場,則務必要考慮到市場需要,那么演出理念要進行更新,劇本創作、演出策劃、演出運作都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換言之,文化產業把琴書服務指向市場經濟,就是為市場經濟服務。
2.符合演出市場規律。琴書直接面對市場化,一定需要建立一套完備的市場經濟秩序,由經紀人來進行演出市場運作。劇團節目策劃、創作、排演是一種單向思維,考慮的只是節目質量,但當市場運作與演出成本核算不成比例時,就會直接挫敗他們的專業創作。所以,這就需要有專業經濟人面對市場進行非演出與非創作外的市場運作。
三、演出經紀人或產生推動作用
徐州琴書在商業社會中就必須要采用現代化的營銷方式,來進行自我的包裝、推廣與發展。演出經紀人的參與或許是徐州琴書生存的另一種嘗試。
(一)演出經紀人。演出經紀人的基本職責應包含有演出的策劃、宣傳、組織、聯絡、制作、營銷等。一般來說,演出經紀人的服務對象包括兩類:一是為已成名的藝術家或藝人服務,維護與保持或擴大他們的影響力,從中獲利;一是尋求具有成名潛質的藝人,利用自己的宣傳與策劃平臺將這些潛力股推向市場,成就這些藝人,并從中獲利。
(二)當下的徐州琴書“演出經紀人”。當下的民間喇叭班主在充當著徐州琴書“演出經紀人”的角色,之所以用加以引號,是因為現在的喇叭班主雖然起到演出經紀人的部分作用,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演出經紀人,他們僅僅起到中間聯系人的作用,收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費;但并沒有承擔宣傳、推動琴書市場的工作。
喇叭班子班主接到演出后,一般會根據當事人的要求,安排戲曲、曲藝、歌舞的配比。據職業藝人回憶,7年前,大概是2007年之前,喇叭班主一般會邀請戲曲(徐州梆子戲或徐州柳琴戲)與曲藝(徐州琴書)藝人參演,偶爾也夾進歌舞。2007年后,歌舞的演出比例在增加,戲曲和曲藝演出比例開始縮減;這樣,班主的支出相對減少,收入則增加。特別是近幾年,有些班主會只安排一些歌舞演員進行艷舞表演,完全不再邀請戲曲與曲藝藝人演出,班主只付給歌舞演員較低的薪酬,余下的大部分收入落到班主囊中。換言之,喇叭班主對利潤的最大化追求,以及其藝術道德底線的崩潰,導致琴書市場的萎縮與困頓。
專業演員的演出一般依靠演藝集團的統一安排,據筆者目前調查,演藝集團并沒有對琴書演出市場進行相關策劃方面的舉措。從以上情況分析,徐州琴書當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演出經紀人。
(三)演出經紀人或對琴書的推動。從謀求利益的角度出發,徐州琴書目前并不具有市場競爭力,或者可以認為競爭力較弱,如果前期沒有成熟的市場化運作,或資金支持,即使有演出經紀人的鼎力相助,也會半路夭折。企盼某些具有強烈、執著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的演出經紀人或演出公司的介入,并輔以一定的工商與稅務方面的支持,方能支撐得起徐州琴書的持續市場化發展。
1.演出經紀人的前期準備。基于對徐州琴書多年的關注,筆者認為演藝經紀人或公司介入徐州琴書演出后,以下幾個方面一定要加以注意。(1)市場調查。出于對利益的追求,演出經紀人必須對當下觀眾的文化品位與文化需求做相關的社會調查,調查務必要涉及觀看者年齡、知識水平、消費能力與審美傾向等方面,這樣才能得出一個相對比較準確的結論,然后為徐州琴書觀眾量身定做節目,才能維持住老觀眾,并發展出新觀眾。(2)營銷策劃。演出經紀人或演出公司有非常成熟的市場營銷、宣傳與推廣的手段與方法,往往這些手段與方法適用于現在的熱門藝術門類,對徐州琴書的營銷或許適用,或許要進行新的市場營銷謀劃,如何吸引新觀眾,通過何種途徑吸引新觀眾,是需要演出經紀人與演出公司智囊團必需做好的功課。(3)演出場地。自20世紀起,徐州琴書在徐州市區的演出場所大致在現在的慶云橋與濟眾橋附近,也就是以前的慶云書場和百花書場,現在的演出場所僅有云龍湖附近濱湖新天地的泰和茶樓。慶云書場與百花書場是平民百姓的聚集地,人氣非常旺,人流量很大;而泰和茶樓是在濱湖新天地的縱深處,環境清雅,人流量較少。考慮到徐州琴書是草根藝術,演出場所要盡量設立在普通百姓的聚集地。(4)票價定位。前期的諸多準備是為了后期的利益收獲,關于票價也需要斟酌,徐州琴書本是草根文化,如果高消費勢必會影響徐州琴書的入門門檻。因此應降低琴書的票價定位。
2.對徐州琴書的影響預期。演出經紀人或公司在把握我國基本文化導向的基礎上,從盈利的角度出發,勢必要考慮上座率,而上座率與演員的基本素質與能力、曲本編創都密切相關,因此,演藝經紀人或公司或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徐州琴書的傳承與發展。(1)發掘優秀演員。為了徐州琴書的復興,在選拔人才方面一定要不拘一格。現在琴書走向市場是清除障礙的最佳時機,也是優秀的職業藝人脫穎而出的最佳機會。職業藝人在民間擁有廣泛的影響力,他們與琴書專業演員的合作共通,將會激勵、帶動徐州琴書表演人員專業素質的提升,有利于遴選出優秀的人才。(2)挖掘傳統曲本。如今,職業藝人在基層演出百分百采用《王天保下蘇州》《馬前潑水》《包公案》等傳統曲本,近幾年演員在舞臺的演出也是以《水漫金山》《顛倒話》《虞姬賦》等傳統題材為主,由此可見傳統題材在當下仍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面臨市場抉擇與觀眾口味選擇,徐州琴書演出在一段時間內將仍會沿用傳統題材曲本,這對傳統曲本來說是一件幸事,此舉可促進徐州琴書傳統曲本的挖掘與保護。(3)推動曲本創作。前文中,曾談到徐州琴書曲本創作存在的問題,這與創作的獎勵機制、創作隊伍等不無關系,徐州琴書走向市場化也許是解決創作難題的一個契機。其原因一是,琴書表演人員為了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會主動去謀求優秀曲本,會積極投入到創作之中,為自己、為團隊進行創作;二是,市場化的需要打破以往體制內的慵懶與惰性,較高的薪酬會驅動專業創作人員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創作。這兩個人群實際上是琴書曲本創作的主要力量,他們的創作也許會迎來徐州琴書的又一個高峰期。(4)激勵傳承隊伍。當下最令人憂心的是趨利避害的心理使得年輕人不敢、不愿去選擇琴書為業。如果經過演出經紀人或公司的運作,徐州琴書或許可以贏得部分市場,并經過一個階段穩定發展,琴書社會影響力的提升與表演人員經濟收入的穩定,應該還會吸引一部分人員加入到傳承隊伍,為徐州琴書的后續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才選拔基地。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無論如何,既然琴書已被推向市場,那么,就要主動尋求一個最佳路徑,最直接地推動徐州琴書的發展。借助演出經紀人的力量也許是徐州琴書可持續發展的另一條捷徑。(責任編輯:徐智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