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摘 要:數學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以數學知識為媒介進行的一種溝通與交流,教師應樹立“教學活動”的觀念,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設計教學、開放教學,切實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放教學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而創新是課堂教學的核心。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徹底摒棄“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
1 挖掘課堂教學的創新因素,培養創造力
課堂是學生創造力成長的主要園地,學校的教育任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所以要花大力氣來研究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怎樣在充滿活力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一) 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對創造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維,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角度的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在小數教學中,我們應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新穎性、獨特性、多向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如應用題教學中有這樣一題:從甲城到乙城的鐵路長760千米,一列火車3小時行285千米,照這樣計算,從甲城到乙城須行多少小時?教學時,在學生弄清題意和數量關系之后,讓大家展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有的用算數解(算數解中又有多種方法解),有的用比例解(比例解中又有多種解法),有的用方程解(方程解又有不同解法),這樣,大家的思維就非常活躍,解題思路相當廣。
(二) 創設和諧的課堂環境,以促使思維的多端性。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環境與思維的多端性有著必然的聯系,這里的教學環境主要指心理環境和課堂環境。在課堂教學中,若以滿堂灌為特征,學生將對學習毫無熱情;若以談話為特征,學生學習也不活躍;只有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下,學生才會學習熱情高漲,思維活躍,對課堂教學參與性顯著提高。
可見,和諧的課堂環境,能放飛學生的思路,是促使學生思維具有多端性的前提條件。那么,如何創設和諧的課堂環境呢?我們一般的做法如下:師生間、同學間相互尊重、相互接納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說,敢問,樂于思考,樂于發表意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要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2 鼓勵批判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批判性是創造性思維的特征之一。創造性思維的生命力在于懷疑和批判。沒有懷疑就沒有發現,沒有批判就不會有創造。創造型人才就是有懷疑和批判精神、開拓和創新精神的人才。達爾文敢于批判神學說,因此成就了進化論;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敢于批判地球中心說,因而成就了太陽中心說。而我們中國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太缺乏這種精神了。
那么,怎樣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向權威(教師、教材等)挑戰,培養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使人類認知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和洞察力的根本保證。在小學生眼里,老師就是權威,老師的話就是圣旨,書中的答案就是金科玉律,是不可否定、不敢挑戰的。有教師做過這樣一個測試:“在一條船上,有75頭牛,32頭豬,問:船長幾歲?”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是43歲(浙江某地4年級92.5%的學生,山東某初中92%的學生,甚至上海某重點高中高三12%的學生認為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那就是43歲)。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可悲的結果呢?恐怕這與學生迷信權威、不敢挑戰權威有很大關系。他們可能會想:老師怎么會出錯題呢?這種認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成為順從的、毫無個性的人。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改變學生的觀念,倡導批判精神,鼓勵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
3 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創造力
創新精神,它需要人們的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去激勵和推動。因為激勵可以使人發現自身的積極因素,從而產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會產生巨大的勇氣和動力。因此,作為教師,要充分激發、調動學生的內在動機,珍惜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的火花,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擺出自己喜愛的圖形,學生很有興趣地擺出了一些有趣的圖形,借此機會引導學生思考:“10”這個數是由幾和幾合起來的?用小棒擺一擺,比一比看誰的擺法最多。這時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更高,都尋找合成10的幾組數,緊接著讓學生交流、討論擺的結果。這樣,既促進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創新的意識。教師對學生的擺法不宜作出過早評價,應創設寬松的環境,讓他們有獨立思考的權利,獨立嘗試的機會,借機形成獨立的人格,因為這是具有創造能力的人的最基本特征。
4 學生對多媒體教學很感興趣
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用到最多的就是運用 ppt 制作課件,通過自定義動畫可以實現操作對象的閃爍、變色、平移和旋轉等,做到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學生的感官受到一定的刺激,有利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更方便、快捷,在教學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時,用多媒體呈現出幾何圖形,比粉筆畫圖更方便、更準確,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觀察圖形的特點。多媒體的教學數學在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優勢更明顯。教師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解釋清楚的問題,通過多媒體能通過自身強大的功能,將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尤其是圖形與空間方面的知識,具體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使比較抽象的問題變得形象,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知識。每當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時,學生都是很興奮的,個個聚精會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對數學缺乏興趣的那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比以往有所提高。
總之,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就要用心備課,讓學生覺得數學學習很有趣,慢慢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因為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會覺得原本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竟是這樣的趣味橫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態度會變化,學習效率也會慢慢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德學。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才智,2013(13)
[2]田連群。淺析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3(3)
[3]王岳成。例談如何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