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君 溫俊
摘 要:學生黨員隊伍的建設更多的是體現在“高效、務實、創新”的工作風氣上,從宏觀上講國風、民風關系到國家的盛衰;從微觀上講黨員隊伍的隊風關系到黨員的前途和價值取向。我們應該從根本上高度重視黨員的隊伍建設,本文從建設優良隊風在學生黨員隊伍建設中的作用和系統化黨員隊伍建設兩方面進行剖析。
關鍵詞:學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
1 建設優良隊風在學生黨員隊伍建設中的作用
隊風,從字面上理解為良好的風氣;從深層次的可以理解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黨員隊伍最能體現其不同尋常的就是他獨特的隊風。擇言,是諸多風氣中最具特色、最突出和最有典型意義的某些作風。它在長期學生黨員工作中形成的,體現在學生黨員工作的各個方面影響著全體學生黨員的思想言行從而形成了自身獨有的個性特點。優良的隊風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是無形的,看不見的。但它作為學生黨員精神文明建設外在的表現形式又是有形的,可觸及的。它在整個精神文明構建過程中發揮著特殊作用是任何規章制度所不能替代的。
1.1 規范作用
如果說制度和紀律是帶有強制性的硬規范,那么風氣就是非強制性的軟規范。它不是靠獎勵和懲罰來推動而是靠團體壓力來維持。一方面風氣的規范作用無形而有效,與制度相比雖不強制有力但也較少產生逆反心理和其他負面效應。另一方面團體壓力發揮作用的內在機制是人們的從眾心理使其產生了行為上的類化現象。從學生黨員工作角度來看,推廣集體主義教育,同時切實抓好隊伍建設,增加學生黨員間的凝聚力,不斷強化黨員的從眾心理,可以更有效地發揮優良隊風的規范作用。
1.2 篩選作用
一個隊伍的隊風,以及在此隊風影響下所形成的集體心理對一切外來信息、社會影響有很強的篩選作用。這一作用有利于消除不良思潮、不良風氣的影響,從而保持優良隊風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最終有利于優秀骨干黨員的培養。在抵制社會“大氣候”對學生黨員的消極影響時,黨員隊伍應該自覺地揚起優良會風這個“小氣候”武器,通過對社會信息的篩選作用,維護良好的黨員文化和培育積極樂觀的黨員精神。
1.3 凝聚作用
一個組織的凝聚力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組織成員之間的粘結力;第二,組織對組織成員的吸引力,或組織成員對組織的向心力。良好的隊風催人向上,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形成了強大的內聚力;同時優良的隊風必然包括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內容, 將使學生黨員內部形成—種和諧溫暖的人際關系,學長學姐之情、黨員友誼都會增加整個黨員隊伍的凝聚力。
2 系統化進行學生黨員隊伍建設
隊風作為學生黨員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形態,是黨員各方面工作的綜合反映和整體效應。它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
2.1 明確隊風建設的目標
目標是進行隊風建設的方向和確定隊風內容的依據。隊風建設的總體目標應該是學校培養目標在學生黨員隊伍的具體化。這些理想目標的確定一要根據學校和學院對學生黨建工作的要求,二要從學生黨員隊伍實際出發,務必使確定的目標既有先進性,又有現實性。隊風建設的具體要求是以簡明的文字表述出來的隊風建設的基本要求或基本特點。其表述應當明確、簡練,便于理解、記憶。它既能促進學生黨員全面提高質量實現隊風建設的目標又能體現學生黨員隊伍的特色。
2.2 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黨員意識”
如果學生黨員有強烈的集體歸屬感,關心自己的組織,就會在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的促使下,自覺認同和維護優良的隊風。隊伍自身要注重培養黨員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黨員意識”, 并把它們與社會責任感聯系起來,通過講黨的光榮傳統、舉辦茶話會,黨員政治生日慶典等活動來培養黨員自身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和自豪感。例如通過唱國際歌、穿正裝、戴黨徽等方式來培養黨員意識,增強隊伍凝聚力,從而使黨員自覺地保持和發揚優隊風。而且,集體主義和黨員意識本身就是黨員隊伍隊風重要的組成部分,當它們匯聚起來并上升為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意識時,對整體隊風的形成將會起巨大的推動作用。
2.3 注重隊伍隊風的養成教育
優良隊風的培養,需要經過認識的提高、情感的體驗、意志的努力和行為的鍛煉,才能逐步養成全體黨員共同的習慣和風尚,形成統一的輿論和風氣。我們要注意隊風養成的特點從一點一滴的培養做起并且持之以恒,反復強化;要善于把思想教育同常規管理結合起來,嚴格要求、抓深抓細、扎扎實實、講求實效;要善于把合乎共同理想、目標的行為習慣和精神風尚,變成全體黨員自覺的追求。先進苗頭一經出現,就要加以肯定、表揚,予以提倡,形成風氣。
學生黨員隊伍的精神文明建設要走的路坎坷而道遠,但必定會成功。當你是一顆小草你不會被人注意,坦若有一天你超越了地平線成了一顆大樹,那你在給人一片綠茵的同時你也就會被人關注。而黨員隊伍的成長就是由草變成樹的,因為學生黨員的精神文明就是種子。
參考文獻
[1] 梅醒斌.試論大學精神[J].高教探索, 2003, (4) .
[2] 吳彬.大學精神構建中要凸顯優良校風建設[J]. 思想教育研究,2007,(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