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大學生數量也在持續增加,相應的職業院校中的學生就業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找到現在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根據國內外職業院校的相關教學經驗,找到相關的解決措施,使得高職院校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實用性人才,以便更好的加強學生的競爭能力,增加高職院校的實際就業率。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現狀;解決的措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在的職業化教育也越來越多的受到國家的重視。現在我國的職業教育也獲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其中的問題還是比較明顯的。主要表現在企業的參與度不強、人才培養方式落后、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較差等方面。所以要改變現在職業院校中的人才培養觀念、加強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進一步強化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這也是解決高校人才問題的關鍵。
1 高職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高職院校也得到了長遠的發展,其培養的學生也是能夠符合社會發展整體需求的,但是,很多高職生依然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這值得我們進行反思。
(一)實際操作能力比較差
實際操作能力就是代表學生畢業后的實際工作能力,這也是企業所需的重要能力之一。現在很多的企業不但是因為崗位稀少,而是因為現在的大學生沒有能力來進行相關崗位的工作,很多大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比較低,而且在崗位選擇方面也十分嚴苛,不愿意去底層工作,這樣就造成了企業不能及時獲得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人才,而學生也因為崗位不合適而不能及時的進行工作,這也就造成了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出現。
(二)專業能力較差
所謂的專業能力就是畢業生對于相關行業的掌握程度,現在很多的畢業生都找不到適合自己專業的職位,造成了實際工作能力低下的狀況,這也大大的降低了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相應的也需要學生具備更加全面的能力,如果高校專業不能跟隨時代的腳步,就會造成許多人才不被社會所認可,企業的需求,學校也無法滿足。
(三)就業理念比較滯后
在現在的社會中,畢業生需要承受實際崗位和專業不相吻合的壓力,而這種壓力的出現就是意識和觀念所造成的。學生希望能夠去發達地區工作,希望能夠和一些大公司進行合作,安于享樂,但并沒有付出實際的勞動成果。這樣的心理就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出現,使得一些工作機會被丟棄,出現了就業結構的問題,使得很多畢業生都無法就業。
2 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的解決措施
高職院校要根據相關的教育規律和學生的發展狀況,不斷的進行教育教學的變革,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探索多種教學方式,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多,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
(一)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提升就業質量
教學活動是地方高校培養學生的主要途徑。為了更好的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高校要和本校老師一起研究相關的人才培養方式、辦學方位、教學內容等教育教學改革措施,從而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實用性人才。而且,地方職業院校要根據實際的市場需求,掌握相關的市場信息,進行課程的合理設計,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要善于進行學科之間的融合,拓展學生的眼界,有效的發揮地方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引導作用,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二)改變專業設置,構建地方特色專業
在進行學科專業構建的時候,要找準方向,有效的把資源融為一體,建立獨特的專業學科。解決傳統教學中專業學科之間的阻礙問題,融合一些主干學科和專業學科相近的專業知識,不斷的進行職院校的專業升級。針對傳統的專業,要根據專業安排進行適當的調整,針對不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專業,要進行適當的減少。職業院校要跟隨社會經濟的變化,及時改變學科專業構造,不斷的進行調整和優化。地方職業院校的發展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還要依據相關的產業構造和行業類型,對于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地方特色專業要進行大力的支持。職業院校要和當地的支柱產業進行合作,使得高校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具有實用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進一步加強畢業生在社會中的競爭能力。
(三)進行校企合作,提升人才的社會適應能力
進行校企之間的合作,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靠性人才,調動學生參與企業的積極性,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市場等方式,把資源進行有效的融合,為職業院校中的校企合作提供一定的幫助,還要鼓勵老師進入企業學習和培訓,構建一支具有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的教師團隊。而且,組織要跟隨社會的發展,根據實際需求建立課程,把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和專業教育融合起來,還要適當的融入一些科學技術、把產業發展和學校的相關專業結合起來,把人才培養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利用校企合作,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和實際操作能力,實現校企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競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加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不但要進行正確的引導,還要讓大學生主動的去掌握市場需求,及時的進行自身的職業規劃,加強職業能力,使得個人特征和崗位目標相溫和。而且,還要建立科學的求職擇業觀,建立符合實際的個人期望值,要認識到就業競爭的殘酷性,運用積極樂觀的心態來接受挑戰,使得畢業生都能夠順利的就業。
參考文獻
[1]許良.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管理[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04,(3).
[2]劉金憲.基于頂崗實習的高職生就業競爭力培養途徑探析[J].廣西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