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賢
摘 ?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注重人文關懷,對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論文從以課文為主要載體,關注情感教學;尋求教材外人文精神支撐,豐富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開展課堂互動,營造充溢情感意境的人文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感悟人生真諦等五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將人文關懷充分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之中。
關鍵詞:人文關懷;高中語文;語文教學;情感教學
一、以課文為主要載體,關注情感教學
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能以一種強硬灌輸的方式進行,而要做到潤物細無聲,無形中對學生進行精神教育。高中語文教師要善于鋪墊,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教育,其中時機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在講到《道士塔》相關內容時,學生在讀完以后大多數人都想王道士得到一定的懲罰。這時候,老師要善于引導,雖然王道士的愚昧無知實在令人可恨,但其卻不是最可恨的。老師可以安排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功過是非難分辨——王圓箓》,希望學生能夠實事求是得看待王圓箓,讓學生明白造成文中那些現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的落后,而不是個別的小人物,政府當時的行為不僅侵害了我們的民族文化,同時也使得我們的民族尊嚴受到了侵害。學生在接觸這些內容時已經對外國的文化強盜有了很深的憤恨之情,這時候老師可以抓住機會給學生講一些現實生活中關于文物被盜的例子,以及一些古城被破壞的事實。學生通過對這些故事的了解,可以進一步思考,為什么我們的文化載體這么容易受到損傷,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文化。這樣的教學方式,就能讓學生們無形中產生保護文化文明的意識,也才能真正發揮出教育的作用。
二、尋求教材外人文精神支撐,豐富學生的體驗與感悟
老師要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例融入到課堂中去,使得教學內容能夠更加深刻形象,并且適當地指導學生與閱讀一些課外讀物,尤其是有關人文精神的讀物:(1)構建課外閱讀體系,豐富和完善人文精神素材。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讀物來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的人文精神,讓學生通過大量閱讀課外讀物來吸收傳統文化,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和見識,以便對人生產生更深的感悟;(2)組織開展有益的活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甄別力。除了在課堂教學重視對高中生的精神教育,還可通過組織相應的活動來增加學生對于生活和時代的關注感和感觸,了解更多的時事和天文地理等各個領域的知識。
三、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時候增強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探索能力,并能用于指導日后的學習和工作。高中生有著無窮的潛力,教師在教學時不能禁錮其思想,而是要選擇合適的實際來引導他們,帶領學生去探索實際問題,以便對現實生活和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學習《陳奐生上城》時,教師在對人物的性格進行分析之后,要適當地提出問題: 你身邊的農民在改革開放 30 年以來生活上有什么改變?學生可以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談論農民生活的改變和農民的地位提升等問題……同學們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不急能夠發散自己的思維,同時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四、開展課堂互動,營造充溢情感意境的人文氛圍
語文教學的目標不僅僅在于傳授課本知識,同時也要在為高中生們講解富含人文精神的內容。為了能夠對學生有更多的了解,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創設一定的情景,不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堂也可以擺脫傳統的封閉的教學空間的約束,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學習情境,使得學生的人文情懷和情感更加豐富。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大師的作品作為素材,并鼓勵和指導學生自己去朗讀,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和情感。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舉辦一些主題講座與交流會,讓學生的人文閱歷更加豐富。例如,在學習《祝福》時,教師可以首先通過情感豐富地閱讀這篇文章,讓學生從其語氣中感受祥林嫂所遭遇的不幸,并引導學生對此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后,能夠增加自己的人文精神,并懂得理解別人的痛苦,從而學會珍惜現有的生活,懂得關心和幫助他人。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感悟人生真諦
除了要傳授給高中學生必要的技能和知識以外,語文教學還承擔著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責任,并且要通過精神教育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要懂得,現實生活中并不是只有掌聲和鮮花,并不是只有快樂和幸福,同時也充滿著苦難和不幸。學生要以正確的人生態度來面對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尤其是要正視挫折,不能在發生不幸時就自暴自棄,放棄對生活的信心。比如說在學習房龍的《寬容序言》時,老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守舊老人為什么在最后被推到了一遍,人們為什么可以沿著漫游者開辟的道路過上幸福的生活? 學生要懂得,人類是在不停地追求真理,我們要以寬容的態度來對待新思想,給新思想一定的發展空間,這樣才能推動社會不斷進步。高中的語文教師要尤其注重這種教學方法,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引導,幫助學生具備更加強烈的責任心,讓學生的性格變得更加善良,為日后學生踏入社會做準備。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語文知識傳授的有效性,更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發揮出語文教學的真正作用。教師對學生要足夠的尊重,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培養其人文精神,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