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用型研究生教育必須以職場工作為目的,突出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的特點。以企業生存發展需要為辦學之本,以職場工作需要為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出發點。嚴格把握應用型研究生教育中的實踐環節,突出應用型研究生教育與職場工作需要之間的直接關系。
關鍵詞:應用型研究生;職場工作;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36-0165-02
應用型研究生教育是為了應用而進行的人才培養,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在于應用和實用,以應用為根本,以實用為依托。應用之中即包含有實用、質量、創新、效益之意。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是適應我國現代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產品制造和創新的需要、市場競爭的需要而設立的,它是我國高等教育與企業生產經營的分工協作,是人才技術與生產制造的高層次的聯合,是著眼于國家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舉措。
我國自加入世貿以來,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的發展,迫使我國企業必須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機制,開拓全球化的大市場,參與國際競爭,中國制造必須與國際接軌,打造質量信譽品牌。現代社會生產力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勞動者——人,一流的科技人才是企業的靈魂,而人才和科技是聯系在一起的,企業越要發展就越對應用型人才求賢若渴,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建立中國制造的市場信譽,創新中國制造的產品性能,要求培養一大批應用型創新人才,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我們感慨德國教育成就了德國制造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捫心自問,中國教育是否能成就中國制造。。
我國高等教育是要反思錢學森之問,要培養出諾貝爾獎獎金獲得者這樣國際一流的學術大師,但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出實現世界一流的中國制造的科技人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世界一流的中國制造的科技人員,這是當今中國最重要的軟實力。我國高等教育是要爭辦世界一流的學術型大學,但這只是中國部分重點大學能實現的可能性,而中國絕大多數大學離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還很遠,培養應用型人才,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才是大多數中國大學要實現的目標。
我國現代高等教育是伴隨著民族工業的崛起而誕生的,科技與實業、民生與教育、職場工作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之本在于應用、實用和創新,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模式,能夠滿足現代企業創新產品和技術的需要;能夠滿足全球化市場競爭的需要;能夠滿足中國制造對實用性人才的需要。為生產制造業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現代高等教育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一、職場工作是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的目標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毛澤東同志早就指出: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中的創新,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把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放在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全局中去考察,不僅能為高等教育準確定位,也能明確高等教育的辦學方向。高等教育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引擎,它打造國民素質,培養社會各行業所需高級人才,提升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引領現代社會產業的發展,提高中國產品的科技含量,完善國家的產業結構。
應用型研究生教育必須以產品、質量、創新為出發點。校企密切配合,在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計劃、能力培養、科研項目、考核標準等方面協商確定。學校按企業要求定制,企業以產品、效益、創新為出發點,提出標準和要求。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要堅持自己的專業特色,按行業要求、寬口徑培養;在設置課程時,要針對工程特點和企業需求按領域設置,突出“厚基礎理論,博前沿知識,重實際應用”的特點;在論文指導方面,實施雙導師制,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導師優勢;在學位論文方面,強調論文選題應來源于生產實際,研究項目必須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科研成果能夠轉化為產品和效益[1]。
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要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社會責任感,有良好的職業操守,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功底,掌握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能獨立承擔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工作。有人把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具體設計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深入到某一領域,成為業務上的專家,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最后培養成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一類是既懂業務,又懂管理,綜合型的高層次管理人才,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最后培養成為廠長、經理、總經理。實用型研究生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要求他們必須是復合型人才,要兼具多方面的素質。在培養應用型研究生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選擇,突出行業特點和分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應變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上、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在科技飛速發展的較量中,能識別、敢堅持、穩得住、肯鉆研,有團隊協調能力、有銳意進取的創新能力、有甘于奉獻的擔當精神。應用型研究生應該是德才兼備的實用性人才,“德”的含義應該是:大局意識、奉獻精神、堅韌意志、進步趨向、奉公守法;“才”的含義是文化素養、學識水平、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用型研究生的教育是對我國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工作的全面檢驗,也必將帶動高校教育理念的轉變、教育教學計劃的更新及各項教育事業的新發展。
二、職場工作是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使高等教育更具專業特色,更具有職場需要的針對性。現代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和發展是通過產品進行的,市場上沒有一勞永逸的產品,沒有產品的常勝將軍,產品被市場的不斷淘汰促使企業不斷更新產品、革新技術,高校的科技研發會給企業提供專利技術和新產品,而人是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主體。
高校要針對職場需要辦出自己的特色,要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知識變成技術,孵化出產品,打造出品牌,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要完成這個過程,必須是前店后廠聯合高校的研發,沒有高校的研發,則沒有企業的前店后廠,高校要走出象牙塔,走向廣闊的工廠和城鄉,面向基層的需要,找項目、談合同、招學生、創效益。
應用型研究生教育要堅持以職場需要辦學,這無疑是對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挑戰,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目標等方面都必須做出重大調整,這期間要有一系列的困難和阻力,但這是研究生教育的正確方向,我們堅持下去,克服一切困難,必將使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出現新的氣象和局面,也必將提升教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進而找到高等教育發展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
我們要推動應用型研究生教育持續健康地發展,必須調動學校和企業雙方積極性,給學校以自主辦學的空間,給企業以訂制的自主選擇權,建立企業與學校密切配合、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協調發展的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教育機制。
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的特點就是職場工作的需要,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職場的工作能力,直接面向社會需求,開門辦學,要把學生領出去,把具有實踐經驗的師傅和導師請進來,應用型研究生教育要重視學生的職業實踐經歷,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第一線,鍛煉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行業發展的前沿觀察能力,他們能夠具備適應行業、從事行業、推動行業、引導行業發展的能力。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要更加注重與職業相關的專業實務的培養、訓練和研究,采取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三、職場工作是培養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動力
現代企業競爭的關鍵是人才,企業發展需要一批具有現代經營理念,會管理有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當今世界的發展,國家間的競爭,是圍繞人才和科技展開的,國與國之間發展的優勢不再是資源的配置和勞動力的數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時代的共識,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刷新人們的預期,現代社會的生產和財富的積累與科技的聯系日益密切,社會財富也日益向擁有一流科技實力的國家和行業傾斜。在科技競日益激烈的21世紀,誰有一流的科技誰就有話語權、制約權,甚至一些發達國家依靠科技實力對落后國家進行經濟制裁、政治顛覆,這個世界仍然是強國統治。沒有一流的科技,就沒有一流的武器裝備,在地區乃至全球的國際事務中,與發達國家周旋,要取得制勝的效果,不能與虎謀皮,發達國家的本性不是慈善家。當今世界的新格局,是圍繞資金、技術、國力、軍事實力展開的,經濟全球化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他們是憑借著一流的科技實力的。各國為了適應日益劇烈的國際競爭,都重視區域內和國家間的優勢互補,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保證在競爭中獲勝,組建大型集團公司、跨國公司,實行企業兼并、產品兼并、技術兼并,爭奪人才。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越來越重視產品的不斷創新,重視強化企業集團內部技術開發部門的建設,挖人才、找技術,提升自身的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
我國企業要在國際市場打造中國制造的品牌,必須不斷革新挖潛,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但是,我國企業目前人才短缺、產品落后、融資困難、歷史包袱很中重,難以適應國際競爭的需求。“據有關部門統計,1993年全國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專業人才總數約為100萬人,到2000年其中的80萬人已進入離退休行列。許多國有大型企業高層次人才缺乏的問題更為突出[2]。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可以彌補現有企業技術人才不足的窘境,為我國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培養后備力量,調整企業的人才結構,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活力和競爭實力。教育培養人才的目的是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國家謀發展,為民生謀福祉,生產力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最高標準”[3]。高等教育只有通過為產業服務,為國民經濟服務,才能彰顯其功能。為社會服務,才是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不竭動力。
四、職場工作是培養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的質量標準
應用型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改革,有許多已知和未知的困難和阻力,高校要認真制定應用型研究生培養的質量標準、考核體系、教學管理機制,保證應用型研究生碩士學位的質量。在給予高校應用型研究生培養的自主權時,國家必須對各高校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下達培養質量的要求,組織專業的檢查和評估。高校要組織優質的教學資源、聯系專業對口的實習基地、建立模擬實用的實驗環境、組建高水平的科研團隊、選聘高水平的和有實踐經驗的導師,培養和組織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教育和科研開發,以企業生產發展、技術革新為目標,切實解決企業生存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為企業出謀劃策。
對應用型研究生的成績考核和學位評定,要以科研成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來評定。應用型研究生的學習和職場工作可以打通,對企業需要,有研究開發能力的學生,可以應企業需要提前畢業。
應用型研究生培養的質量標準可以以企業的技術職稱的評定標準為準,如不同行業的工程師的評定標準,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要達到工程師或高級工程師的質量標準,科研成果有哪些?產品質量如何?社會效益是多少?等等,這樣使應用型研究生的質量具有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高校要堅持以質量求生存的辦學理念,真誠地站在企業生存發展的角度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滿足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以真誠的心為企業服務,高校的工程碩士培養之路必定獲得健康、穩定、長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大中,張文修.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機制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5(11).
[2]蔣敏,張慶春,張磊.談高校在工程碩士培養中必須明確的幾個問題[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3).
[3]列寧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592.
收稿日期:2014-09-01
作者簡介:朱靜娜(1960-),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副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責任編輯:李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