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杰
摘要:相應的適合黑龍江省民營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模式,即采取以資源為依托的企業集群模式、以大型企業為龍頭的企業集群模式、以高新技術為中心的企業集群模式、品牌聯結型企業集群模式和生態模式。隨著價值鏈和生態鏈的融合與人們環境意識的加強,生態模式必將成為黑龍江省民營企業集群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黑龍江省;民營企業;產業集群;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091-02
黑龍江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是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在市場經濟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從2000年以來,特別是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的三年間,是黑龍江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較快時期,形成了以綏芬河、東寧等口岸城市為依托的進出口木村加工產業;以呼蘭利民開發區為代表的醫藥產業以及眾多產品加工、乳制品、肉制品、山特產品產業集群等。雖然現在還處于雛形和需要逐步規范階段,但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的發展方向和重要作用已開始顯現,并體現了地方特色。
一、黑龍江民營企業產業集群現狀分析
(一)黑龍江省的農林牧漁業產業集群集聚性不顯著
黑龍江省的農林牧漁業及農副食品加工業集聚現象不顯著,但是經濟效益比較好;而木材加工及木制品業雖具有一定的集聚性,但經濟效益不佳。結合黑龍江省自然地理情況,可看出農林牧漁及相關產業雖具有資源優勢,但產業的集聚性不高,需要政府加大投資力度,同時大力引進民營資本,促進產業集聚,充分發揮地區自然資源優勢。政府應對投資于該產業的民營資本給以稅收和政策上的優惠,以鼓勵民營資本的投資。
(二)黑龍江省的旅游業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雖然目前黑龍江省的旅游業集聚性不強,但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黑龍江省以哈爾濱為中心城市擁有周邊市縣的旅游資源寶庫,如伊春的五營森林被譽為“天然氧吧”,五大連池被譽為“保健圣地”;牡丹江的鏡泊湖、原始森林等似仙境,哈爾濱以“冰城”馳名國內外,太陽島、東北虎園每年也以其特色吸引大量游客等。大力開發黑龍江省旅游資源,發展黑龍江省旅游產業,需要民營經濟的積極參與,同時政府應積極保護環境資源,制訂東北地區環境和旅游業的長期良性發展規劃,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黑龍江省的醫藥制造業表現出良好的集聚趨勢
黑龍江省具有豐富的藥材資源,醫藥制造業走集聚道路能夠更充分地利用和開發當地資源,民營經濟在該產業可大有作為。但是,目前來看,雖然醫藥制造業表現出一定的集聚趨勢,但尚不具備規模。政府采取輿論宣傳、稅收優惠、發展服務性基礎設施、提供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以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的進人。同時在集聚發展初期,政府作為相關產業的企業相互交流的中間人,促進企業之間的對話、信任和相互學習,使地區企業之間達到互補、共存的關系,增強區域內產業整體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黑龍江省民營企業集群發展模式選擇
根據黑龍江省民營企業現狀及黑龍江省民營經濟集群的SWOT分析,可看出黑龍江省民營經濟集群主要應以資源、市場為紐帶,聯合其他省市及國外資本、技術,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具體來講,其民營經濟集群的構建建議選擇以下模式。
(一)以資源為依托的企業集群模式
黑龍江省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民營經濟集群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目前黑龍江省以資源為依托形成民營經濟集群模式已初見成效。
以蘭西亞麻產業為例,近年來,蘭西縣充分利用亞麻市場看好的機遇,依托亞麻基地的保障優勢,大力發展亞麻原料、紡紗等生產,積極構建亞麻產業集群,亞麻纖維、亞麻細布等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目前蘭西,已被中國亞麻協會命名為“中國亞麻城”。
除此之外,黑龍江省耕地面積廣大,居全國之首;森林資源和后備資源發展潛力大,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地下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居全國之首,全省煤炭儲量、產量和出口量均在全國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全國十大煤炭基地之一。黑龍江省作為資源大省,同時又是全國通往能源大國俄羅斯的重要通道,區位及資源優勢極為明顯。
因此,借助于黑龍江省特有的地理環境、資源稟賦,從事相同或相近、相關聯的民營企業可在現代“雙贏”經營理念的指導下開展競爭與合作,發展以資源為依托的民營企業集群。
(二)以大型企業為龍頭的企業集群模式
龍頭企業帶動型企業集群是指以一個或幾個大型企業為核心,大量中、小企業圍繞著龍頭企業的最終產品進行生產、加工、銷售或原料供應等活動,大型企業作為龍頭對這些小企業發揮著帶動作用。同時,現有的中小民營企業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借助于大型國濟集群發展的框架也已初步形成,如尚志市已初步形成地板塊、鉛筆及鉛筆板、木制套娃、手套編織四大產業集群。雙城雀巢、娃哈哈、飛鶴乳業不斷壯大,不但拉動了當地畜牧業,也引來了專門生產鐵盒的投資者;賓西經濟開發區內,圍繞方便面的生產,各企業分工生產方便面,方便面外包裝,肉牛加工生產線等,也初步形成了集群效應。
通過構建以一些大企業為龍頭的企業集群,可以做到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互惠互利,促進民營企業的公平競爭與協作進而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三)以高新技術為中心的企業集群模式
當下,經濟全球化趨勢擴大了中小企業的經營空間,中小企業原本在一個圍度內狹小的市場中不可能實現的職能經濟性和合作在全球市場中可以實現了,全球化還促進了經濟活動要素的流動性,因而削弱了中小企業在要素獲得上的障礙。
黑龍江省民營企業大多為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其中高科技民營企業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縱觀黑龍江省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可以概括說,發展速度逐年加快,產品技術含量日趨提高,企業經營狀況和效益明顯好轉。
因此,可以以高新技術為依托,建立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民營企業集群。這類企業集群往往涉及到電子、通訊、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業;建立有嚴密的科研開發、生產制造、市場銷售一條龍體系,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必將成為推動民營經濟增長、提升產業結構的主導力同時,政府和科技部門要為黑龍江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支撐,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各類科技園區的技術進步、自主創新及項目引進發展。
(四)品牌聯結型企業集群模式
品牌聯結型企業集群是指一定區域內各自獨立的企業共同便用某個品牌,品牌把這些企業聯結在一起所形成的產業集群。由于規模和實力的限制,中小民營企業依靠自身來提高品牌知名度需要的時間較長,難度也較大,為了實施品牌戰略,可以與其他企業進行合作,共同使用架個品牌,依靠企業的合力來開發市場。
以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的產業集群發展為例,由于綠色食品對資源、環境等條件的嚴重依賴,以及各地重視和發展程度不同,其生產和經營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點,呈現出企業和產品雙集中的現象,一些特色優勢產品的產業集群在國內初具雛形。黑龍江省作為我國最早開發綠色食品的省份,綠色食品的產品、企業和產地集中的趨勢也是非常明顯的,這為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的形成打下了基礎。黑龍江省森工總局為發展以綠色食品為主的多種經營產業,為森工8大類88個品種的產品注冊了“黑森”商標,目前,已有60多個企業和產品在使用“黑森”品牌。通過品牌的聯結,集群內的企業既保持了各自產權上的獨立性,又形成了共同的市場推動力,能夠在短時間內,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并推動本地區相關產品的市場銷售,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五)生態模式
生態模式下,產業要素主要還是實物資源,不過是在已有的生產技術水平下,某些生產的副產品如果直接廢棄會對自然界的生態環境產生不良的后果,與企業和社會的長遠發展相違背,所以生態模式的產生是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角度提出的。
生態模式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所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變排泄物為原料、實現循環生產、集約經營管理的綜合生產經營體系。生態工業是一種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質量和高效益的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工業生態模式。
可以說,生態模式是民營企業集群模式中的最高水平,它的理想模式要求原料、能源、“三廢”和各種環境要素之間形成立體環流結構,能源、資源在其中往復循環獲得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廢棄物資源化實現再生增值。它不僅僅是技術、管理水平發展的產物,更是人們生態意識發展的杰作,隨著價值鏈和生態鏈的融合,人們環境意識的加強,生態模式必將成為黑龍江省民營經濟集群發展的目標模式。
三、結語
黑龍江省民營企業產業集群是在市場規律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但也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要具體結合黑龍江省的省情深入分析,以求更加良好高效的發展。當然民營企業的集群發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科技進步,產業更新換代,全球一體化,知識經濟,網絡經濟的日新月異,并且隨著外部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黑龍江資源型城市的產也變化等等,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就要求民營企業要緊跟時代發展,不斷提高企業的適應性。
參考文獻:
[1] 陳 順.民營企業集群創新發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2] 李繼剛.我國民營企業集群發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
[3] 邵桂榮,彭 熠.技術創新與中小民營企業集群化的動力源[J].科學學研究,2008(S2):512-517.
[4] 梁幸平.關于民營企業集群發展的幾點思考[J].財貿研究,2003(5):39-41.
[5] 肖漢龍,郭利紅,付躍龍.民營企業集群創新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6(1):65-66+73.
[責任編輯:胡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