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摘要: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階段,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性階段。金融體制改革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民營銀行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距我們越來越近,這是重大進展的標志之一。關于民營銀行的出現,無論外界有何種擔憂,已是勢不可擋的事,應給其足夠的關注和支持。然而,面臨互聯網金融間的相互爭奪和國有銀行的財力雄厚,現就民營銀行的設立、生存和發展問題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民營銀行;生存問題;探討
一、設立民營銀行要有正確的立足點
民營銀行的設立需理智思考,冷靜對待,若是純粹被銀行業的高利潤所吸引,或者為關聯企業獲取貸款更隨意,甚至有圈錢動機,這都是不可取的。殊不知,隨著銀行數量的增多,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勢必將打破國有銀行的壟斷地位,使銀行業競爭加劇,利潤將走向下降的趨勢。從國際上看,1997年韓國金融危機和1998年臺灣金融震蕩,都是由于銀行與企業之間資金關系不正當所導致的。因此,民企若是站在這種角度設立銀行,一定不能使所設立的銀行長期穩健經營下去,何況銀行又是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風險可想而知,輕則倒閉破產,重則嚴重破壞國家金融市場秩序,引發金融危機,更不用說體現金融體制改革的益處了。
國家之所以放開民間資本,為的是促進金融市場公平競爭和銀行經營方式的轉變,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給中小微企業提供一個更好的融資平臺,同時將民間資本納入監管,規范金融市場秩序,實現我國金融業全方位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騰飛。這就要求設立民營銀行的民企或發起人要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奔著這種目的設立的民營銀行才是社會真正需要的銀行,也只有這種民營銀行才能獲得豐厚的利潤,即便初期狀況不佳,相信不久將一定是民眾信任收入頗豐的銀行。
二、民營銀行的發展壯大有賴于社會民眾對它的看法
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2013年7月起我國已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從中可以看出我國的金融業正不斷趨于市場化,在市場化的改革中,利率的高低將有市場決定,銀行間的競爭導致優勝劣汰,如何選擇一家可靠的銀行,民眾難免會有一些擔憂和迷茫。受傳統觀念或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民營銀行進入金融市場后,民眾大多對其都有懷疑心理,仍對國有銀行有較高的信任度,認為國有銀行有政府背景,不可能倒閉。因此,在初期我國應該有相關的政策支持民營銀行,無論是何種規模何種性質的銀行,給予平等的地位,公平競爭,國有銀行運營差,應使其淘汰,民營銀行運營好,應使其發展壯大,給民營銀行一個明確定位。建立必不可少的存款保險制度,更主要是消除民眾的偏見心理,使民營銀行在民眾心目中有著與國有銀行等同的位置,使民眾意識到,民營銀行的介入,有利于利率市場化,能提高民眾對銀行的議價能力,還能避免利率市場化后,處于壟斷地位的國有銀行間的共謀現象。
三、民營銀行要善于發揮自身的長處
與國有銀行相比,民營銀行來自民間,自成立就面對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極易產生較大的發展動力,并置身于經濟市場中,更能了解市場動向,獲得充分的市場信息,具有高度的敏銳性和靈活度。這一優勢是國有銀行沒有的,如何利用這個優勢使民營銀行更好的生存發展呢?
民營銀行要生存發展,了解掌握市場信息是關鍵。申請設立民營銀行的機構大部分都是一些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他們憑借自身豐富的行業經驗,對與自身有業務往來的許多企業都能有所了解,例如:資金情況、信譽度、股東和經營者的品質等,這些信息對民營銀行融資、決策分析、經營管理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民營企業成立民營銀行后,不能把設立的銀行單獨劃出,任其發展,應使設立的銀行和企業有機結合起來,把銀行當作多元化經營的金融部分或者子公司,經常及時為銀行提供信息和決策分析,實現企業與自家銀行攜手并進。例如:中關村既是我國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的中心,也是我國科技創新的中心,具有發展我國科技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的良好基礎,具備這一行業的極大的信息優勢,能為自己申請設立的銀行提供金融支持。
四、民營銀行要開創有特色的經營模式
民營銀行在經營當中,要尋找金融業還未服務到的地方,實施多元化的業務經營,抓住細分市場和客戶,提供更加親民的金融產品,更加優質體貼的金融服務,通過建立一個網站互評平臺,讓客戶每次對銀行的業務辦理水平、服務質量、信譽程度等進行打分,銀行反過來也能對客戶打分,了解客戶,匯集所有民營銀行和客戶的各種信息,讓社會進行投票,評選出最佳的最受民眾歡迎的民營銀行和最佳客戶。既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又激勵銀行不斷地改進創新,促進銀行和客戶間的配合協作。
五、民營銀行應著力發展小微金融
一是小微金融目前仍處于稀缺狀態,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民營銀行規模小經營靈活,發展小微金融有好前景。二是我國中小微企業眾多,年創約60%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部分,但由于資金嚴重缺乏,致使惡性循環,發展緩慢。這些眾多企業能否發展壯大,關系著我國經濟改革轉型能否成功的大問題,也是我國經濟能否健康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小微金融的大力擴展,能給中小微企業帶來充足的資金支持和其它相關的金融產品以及良好的金融服務,將有效地促進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因此,民營銀行要抓住這一機遇,不要只熱衷追逐房地產行業或者一些高利潤見效快的虛擬經濟,著力發展小微金融,積極推出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把資金融資給急需的經濟實體,實現國家、企業、銀行三方共贏。
六、民營銀行要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
近期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引起了廣泛關注,第三方支付、網絡信貸、眾籌融資以及其他網絡金融服務平臺發展迅猛,還有深受歡迎的余額寶,蘇寧易購推出的易付寶,新浪的微銀行等,正不斷融入我們的生活,為我們提供便捷、低門檻、高效率的金融服務。這些不僅給傳統金融帶來沖擊,同時也刺激了金融業創新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的轉變,民營銀行從中應該看到廣闊的發展前景,獲取新穎的創新靈感,充分利用互聯網打破地域限制,采取網上業務與網下業務的結合,發展中、小、微企業的供應鏈金融、理財產品和保險產品等的混業經營、降低實體網點成本和人力成本的網絡直銷模式,還要懂得客戶需求、市場營銷,懂得更加便捷產品更容易吸引眼球,開展網上咨詢服務。
七、民營銀行要做好風險防控
一是風險管理最有效的舉措是防患于未然,民營銀行從設立初期就要加強風險管理文化建設,提高銀行自律能力,誠實守信,使風險文化深入人心,使經營中可能引發風險的因素得到根除。二是監管部門要嚴格把好市場準入門檻,認真審核股東的資歷,分析其動機,并借鑒國外先進金融機構風險控制的經驗和做法。設立的民營銀行不宜過多,防止金融過度現象。三是國家出臺的監管政策和管理辦法,要根據民營銀行的自身特點靈活制定。例如:房企入股的銀行。目前大量資金都流向高盈利的房地產行業,此行業是貸款增速最快的行業。在國家嚴厲的宏觀調控和信貸控制下,房企與房企入股銀行之間容易發生不正當的資金關系,使房企入股銀行向房企發放更多貸款。對此,監管當局應制定合理嚴密的監管措施防范風險。四是良好的制度也是防范風險的保障。我國不僅需要存款保險制度來保護存款人利益,還需要貸款保險制度來保證民營銀行的穩定,從而維護金融秩序,防范金融危機。當然民營銀行也應明白,制度保障只是底牌,規范經營控制風險才是成功的關鍵。
民營銀行作為新的參與者,猶如一劑興奮劑,激發著金融市場的活力,加速我國金融市場的改革,它是否能順利經營下去,是否有利于改革發展,還將面臨諸多嚴峻的挑戰。在民營銀行進入初期,國家更應多給予政策鼓勵和一定的監管寬限,相應的政策管理辦法應盡快出臺,為民營銀行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與此同時,民營銀行要認清形勢,對于自身的劣勢要積極避免和化解,對未來的發展道路要充滿信心,在越挫越勇中走出特色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國家促進中小民營銀行發展的做法及啟示[J]經濟縱橫,2012(8)
[2] 張新潔張振勇 我國發展民營銀行問題研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1(12)
[3] 蘇均和,新輝國民營銀行發展的多重思考[J]探索與爭鳴2014(1)
[4] 劉艾琳監管層問計:民營銀行如何開放[N]21世紀經濟報道,2013
[5] 陳道富營銀行生根難于落地[J]英大金融,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