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川 劉運鋒 吳俊
摘 要:以江西中醫藥大學雙惟實踐班為例,著重從愿景的建立、愿景的提高、愿景的實現等方面來闡述基于愿景激勵的雙惟實踐班管理機制的研究。
關鍵詞:愿景激勵;雙惟實踐班;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4-0204-02
“90后”大學生能接受當代高校教育,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成為國家之棟梁,這給我們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1]。雙惟實踐班作為江西中醫藥大學素質教育的標榜,依靠著“惟學惟人”的教育理念,以“贏在終點”為教育目標和愿景教育在雙惟實踐班的實踐運用[2],給上述課題提供了一條全新的解決方法。但如何做好雙惟實踐班的班級管理,則是在實踐過程中所遇到了另一個課題,雙惟實踐班能較好地把愿景,特別是愿景激勵機制運用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使之能富有成效地運行近十年,是我們在其他班級管理中可以借鑒的。
愿景一詞來自英文單詞vision,這一概念是由美國管理大師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博士在其著名的著作《第五項修煉》中首先提出的。他開拓性地倡導學習型組織管理的思想,并提出五項修煉的過程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其中第三個階段就是建立共同的愿景[3]。在我們國家最初出現是在2005年4月29日胡錦濤與原國民黨主席連戰的會談公報中,“共同謀求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的機會,互信互助,再造和平雙贏的新局面,為中華民族實現光明燦爛的愿景”。后收錄于《現代漢語大詞典》第5版。 愿景不僅僅是指愿望或者希望,它更多的是指整個團隊中每一位成員對共同目標的高度認同,并激發他們對整個目標不懈奮斗、努力實現的全面景象?!霸妇啊蹦壳耙呀洺蔀楣芾砣魏谓M織的“必修科目”之一,一個團隊有了良好的愿景,才能更好地建立團隊的穩定性與戰斗力,并從一定程度上延長團隊壽命!
貫穿在雙惟實踐班日常管理機制中的愿景激勵,正是從中學習其精髓,并結合雙惟實踐班的現實要求所提出的,并在其基礎上給予了一定的完善和結合。簡單來說,江西中醫藥大學雙惟實踐班的愿景激勵是指,在班級管理的層面上,通過了解每位雙惟學子的愿景,然后分析這些愿景,找出一些共性,實施一些有利的方式方法,使雙惟學子在達到自己最終愿景的同時,又得到了“四項素質”的提高。通過不斷的愿景激勵,讓他們有內在的動力持續向前,以使雙惟學子最終“贏在終點”。
一、強化愿景的掌握,建立愿景激勵的基礎
任何班級管理者要實現對其班級進行愿景激勵的管理模式,首先也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一項工作,就是對班級內部個體的愿景掌握,只有當管理者掌握了所有的愿景需求,才能進行后續的工作。例如,當我們在吸收新的班級成員時,第一件事就是讓其做自我介紹,了解其加入這個集體的目標和要求。這種掌握愿景是需要雙向的模式,但班級的管理者往往是處于一種被動的形式,而忽略了主動去掌握班級成員中他們真實需要是什么,其實就是忽略了對愿景激勵基礎的構建,當一個事物沒有扎實的基礎,后續工作的開展則不能持續的進行。雙惟實踐班在日常管理中,特別是對于新生的加入,用較長的時間和多種形式的方法去了解他們的愿景,建立起相當于愿景檔案的系統,并通過高年級雙惟學子組建的隊助團在“教學相長”的實踐教育模式下及班委、指導老師們等主動去了解雙惟學子的愿望和目標,從而全面地了解班級中每一個雙惟學子的愿景目標。
1.通過新生入校時了解愿景。雙惟實踐班是一個“素質教育工程”,新生完全自愿的形式加入進來,因此我們建立的不僅是將來加入雙惟實踐班的同學,而是整個學校新生的愿景。首先,在新生入校時,會有雙惟學子作為自愿者,帶領新生以及家長辦理入學手續以及了解江西中醫藥大學的相關情況,最重要的是了解新生希望在大學中想收獲的東西,同時介紹雙惟實踐班的情況。其次,雙惟實踐班利用一場場專題報告、培養同學的愿景意識,同時給還沒有形成愿景或者愿景不成熟的同學給予一定的指導,讓他們了解以愿景激勵為核心的雙惟實踐班管理模式。第三,雙惟實踐班也會組織老生與新生的座談會,雙惟指導老師都是義務奉獻的,同時大部分為學生輔導員,他們常常走進新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幫助他們對以愿景激勵為核心的雙惟實踐班管理模式的進一步熟悉。
2.利用“四個一”活動培養愿景意識。加入雙惟實踐班的新生比例逐年上升,接近于一半的新生,對于加入雙惟實踐班的同學在入校時了解到什么是愿景后,針對雙惟學子來說,我們開展了“四個一”的活動來開始培養他們自己的愿景?!八膫€一”指的是一場專題座談、一個主題班會、一期愿景主題黑板報、一次新老生的交流會[4]。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雙惟實踐班的班主任和雙惟指導老師都會全程參與,幫助新生在遇到困難或迷茫時給予一定的支持,鼓勵每一位雙惟學子都能樹立起自己的愿景目標,同時規劃好在實現這個愿景目標時,在大學幾年中該如何去做,也積極營造一個愿景建立的環境,讓老生與新生多交流,多互動。以多種的形式來培養他們的愿景意識,豐富愿景意識培養的途徑,同時提高愿景意識培養的針對性[5]。
二、通過愿景的分析,提高愿景激勵的成效
當前期了解到雙惟學子每一個人的愿景后,班級管理者就會根據所有愿景的共性進行活動的策劃,提高雙惟學子愿景激勵的成效。雙惟實踐班在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學生的“四自一養”模式,即引導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提高”,最終養成良好的的習慣。在最初級的愿景分析中,學生自我分析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活動交流分享自我的愿景。以往對于某個人的思想的研究,往往是從外部進行分析,在雙惟實踐班中,我們更強調的是自我的分享與交流。首先,每天早上在雙惟實踐班中都要進行晨播報,即把你看到的、經過思考的一些問題和知識在幾分鐘內分享給其他同學,這樣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和敘述的能力,同時通過這樣一個過程,能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想法和目標。其次,在雙惟實踐班中每一個人都可以對周末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需要鍛煉自身的什么能力,需要從中學習到什么,這些都由學生自己提出。在活動結束后,同學們都會聚在一起去分享自己活動經驗和體會,并把這些東西形成文字,作為成長過程中的見證。endprint
三、實現愿景的激勵,達到愿景激勵的結果
1.激勵個人愿景,培養大學生自主意識[6]。許多教育工作者在學生一進校就讓他們進行大學生涯規劃,通俗地講就是定一個目標,這樣的目的是純粹個人的,多與他人無關,所以我們將這個目標稱為個人愿景,有無個人愿景并能否為之不斷努力是大學三年或者四年過得豐富與否的關鍵前提,也是大學生自主意識的最充分體現。個人愿景于個人而言異常重要,于團隊而言同樣非常關鍵,因為團隊是由一大群個性的人組成,團體成員首先是個性,首先應該有自己的愿景和判斷,沒有任何團隊希望自己的成員毫無主見。每個個體都有自己個性的愿景,這樣的團隊才能保持十足的生機與活力,也才可能在團隊各成員之間碰撞出難得的思想火花。
對于個人愿景,筆者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正如上文所述,我們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個人愿景。其次,對沒有目標迷失者,我們應該不斷啟發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個人目標,激勵學生去開發個人愿景,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為個人愿景的實現付諸努力,滿足學生個人價值實現的渴望并為其提供自我發展的有效平臺。第三,對于不正確的愿景,我們應該及時引導和糾正,避免個性的學生誤入歧途。第四,在實行愿景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對學生個人愿景不能用專一的標準去評判,用客觀的態度來看待學生個體行為規范內的多樣性,在雙惟班中,每一個成員的愿景都應該得到相同的尊重。
總之,持續不斷地鼓勵組織成員發展自己的個人愿景是建立共同愿景的基礎和前提,就必須只有當組織成員的個人愿景能自由發展時,他們才有可能將共同愿景視為自己個人愿景的體現,才能為實現組織共同愿景而貢獻自己個人的智慧和才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7]。
2.將個人目標引導到團隊愿景中來,培養大學生團隊意識。個人愿景畢竟只是個人的愿景,其對于團隊而言,是需要引導和整合的,對于一個社會人而言,這也是必然的,因為個人愿景之所以能夠安生立命,其外在于自我必須有一個集體,而這個集體的原景是什么?自己不僅要關心,還應當參與和共建,這是當代知識青年應有的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這也是社會責任的雛形,這是雙惟班對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
雙惟班的管理一直在企圖通過鼓勵和尊重成員的個人愿景基礎之上塑造這個團隊的集體目標,從而最終對成員個人愿景升華整合形成共同愿景,甚至還可以在整合個人愿景的基礎上形成超越所有個人愿景的共同愿景,使共同愿景和個人愿景達到有效的最大程度上的統一,最后將共同愿景用精煉的文字表達出來,使個體的愿景在集體愿景中得到體現和實現,從而培養團隊精神[8]。
參考文獻:
[1] 劉紅寧.高校多元化梯度激勵新機制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2] 吳寒斌.贏在終點:一種全新的評價理念[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1,(6).
[3] 曹蔚瑋.提高組織凝聚力的重要工作——塑造共同愿景[J].企業經濟,2003,(3).
[4] 王娟.淺析大學生愿景教育管理模式[J].華章,2011,(29).
[5] 劉紅寧.愿景教育:激勵大學生成才的新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12).
[6] 孟楠.發揮高校優勢,提高干部自主選學培訓質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7).
[7] 楊笑琴.淺議知識型員工與企業建立共同愿景的模式[J].管理學家,2013,(1).
[8] 劉紅寧.基于愿景激勵的素質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江西中醫學院”雙惟“實踐班為例[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6).
[責任編輯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