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帶蓮 陳小保
摘 要:課程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核心內容和最終落腳點,課程銜接體系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當前中高職銜接的實踐和研究側重于銜接制度層面,注重以銜接模式為結合點的形式銜接,將課程銜接定位為職校本身的內部行為,這導致了課程體系脫節、內容重復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通過從國家的高度,以職業資格證書等級為標準,以學生持續的職業競爭力為導向設計課程銜接體系。
關鍵詞:職業教育;中高職;課程;銜接
目前我國就業人員的整體素質較低,技能勞動者占從業人員的比例不足13%。數據表明,我國技能勞動者和專業技術人員的供求缺口明顯加大,2010-2012年年均比率已超過2:1的水平[1]。顯然,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快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培養出大批合格的中、高級技能型人才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然而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最重要的部分中職高職銜接卻進展緩慢,從形式上看起來銜接的發展頗為熱鬧,但是在實質內容上卻問題多多,關鍵在于從課程內容上實現中高職的銜接。
一、中高職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脫節
中高職課程內容并沒有形成體系,存在兩個方向的脫節。一個方面是,中職以就業為導向,“重技能、輕文化”,側重于技能和專業知識培養,對于文化基礎課則遵循“夠用”的原則。而高職的課程開設以普高畢業生為標準,專業課程的內容設置以起點較高的文化基礎課為知識準備,這導致“對口入學”的中職畢業生感覺自己的文化基礎薄弱,難以滿足高職階段課程學習的要求,大多認為高職的文化課與中職不銜接,高職偏難[2]。而另一方面,高職生源中的普高生,在中學階段所接受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幾乎為零,直接接受職業教育體系的高層次教育,必然存在專業技能脫節的問題。
(二)中高職課程內容重復率高
中高職相同或相似專業的專業課存在課程內容相互涵蓋、重復率較高的現象,一方面抑制了學生的興趣,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教育資源浪費,降低了職業教育的教學效益。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許多高職院校按普高畢業生設計教學計劃,中職對口專業的畢業生進入高職后,高職的許多專業課程和教學內容出現重復,有些專業重復率超過60%。”“據湖南省有關統計,中、高職院校同一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重復率高達30%以上?!敝懈呗氉鳛樯舷聦哟蔚慕逃叩恼n程內容在深度、難度和能力要求上應該有所區別,并保持遞進、延伸的關系。
(三)課程開發模式缺乏職業特征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及長期職業教育管理的分離狀態,中高職教育一直缺乏系統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開發模式。首先,現今的中高職課程體系沿用了傳統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的三段式的學科分解模式,這種課程結構是通過知識的積累最終實現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這顯然和通過培訓不斷的獲得職業能力增長的職業教育規律相違背的。其次,整個的課程開發過程中沒有行業和企業的參與,沒有意識到企業應該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這種滲透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企業參與到教材的編寫、課程的開發中來。
二、中高職課程銜接的思維路徑
目前來講,我們在中高職課程銜接上存在幾個思維誤區。
(一)中高職教育課程銜接的高度
我國中高職教育課程銜接的建設缺乏高度是影響課程銜接的實現效率的首要問題。長期以來對于中高職教育的銜接我們更多的看成是制度問題,需要從國家層面解決,課程銜接是微觀的,交由各職業學校自己解決,這就造成了課程銜接中的諸多問題。銜接既涉及教育系統內部(中職、高職、應用本科),還涉及教育與勞動、人事的銜接,因此必須從國家、宏觀的高度來解決這個微觀性質的問題。
(二)中高職教育課程銜接的復雜性
雖然在教育改革實踐中不少人已經認識到了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但是較少有人意識到職業教育課程銜接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中高職教育課程的銜接是一個難度系數極大的問題,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真正難點,這是因為職業教育的課程建設必然涉及所面向的數以萬計職業崗位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的分析問題,要建立職業教育相關的知識、能力之間的銜接,就必須先確立各職業崗位的分類關系,然后將之歸入各教育層次,并建立對接的系統運行機制,這無疑是極其復雜的工作。因此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銜接應該從全局把控,以點、線的構建帶動全面建設完成。
(三)中高職教育課程銜接的職業教育特性
職業教育本身應該是具備職業性質的,但是在實踐中受功利主義思維的影響,這種職業性卻變成了以就業為導向,一方面造成了中職教育的課程設計缺乏遞進性,忽略了學生的進一步學習的相關素質培養,導致在競爭力上弱于普通高中生。另一方面,這種偏向導致我們忽略了職業教育的教育本性。職業教育不只是教會學生如何謀生的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人們通過職業教育,在知識、技能、素質上均衡發展,能夠在職業生涯中,通過積累、再學習(培訓),獲得職業品質提升和良好的職業發展,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這才是全面、完善的教育。因此在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必須將職業教育的職業性與教育性相統一。
三、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實踐策略
(一)從宏觀層面建立課程銜接體系機制
在組織制度上,打破傳統模式,由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部門及各行業協會主導整合教育研究部門和職業院校等多方形成中高職銜接課程開發的組織機構。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門和人力資源部門牽頭的中高職課程銜接委員會,統一規劃、協調中高職課程開發工作,特別是與行業、企業的溝通與聯系,出臺相關政策激勵行業、企業的參與;以行業、專業大類分組實行具體的課程標準、開發方案和課程內容的討論、開發;建立由行業專家、企業人資部門參與的中高職課程銜接教材評議審定委員會,負責相關課程標準及教材的審定工作。
(二)以職業資格證書等級為標準實現中高職課程的銜接
由于職業資格證書最接近對職業崗位職業技能素質的要求評價,因此以職業資格證書等級為標準實現中高職課程的銜接是許多發達國家采取的辦法。目前,我國的職業資格證書等級問題多多,需要改革和完善。這需要教育部門、人資資源部門及行業、企業共同對職業資格證書進行更新和完善。以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為標準設置職業教育的層次階段,針對不同層次的職業崗位技能要求設計課程標準。在同一課程標準下將各專業按要求分解成許多的模塊和課程單元,并設置學分制度。讓學生無論是中職畢業還是普高畢業深入高職的可以靈活的在資格與課程學分框架中以單元為基礎學習來獲得并積累學分,通過不斷完成相應單元課程的學習一步步積累足夠的學分,最終獲得畢業需要的全部職業資格。
(三)以持續的職業競爭力為導向構建中高職課程銜接體系
在無邊界的職業生涯時代,職業競爭力的獲得不僅僅只和能力本位教育密切聯系,還貫通關鍵能力和軟技能。無論是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還是中等職業院校學生,除了需要獲得專業技能外,還需要獲得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通用技能,以增強長遠的發展后勁,面對日趨激烈的社會變化。職業教育應該剔除將人當成工具培養的思維,應該尊重人的發展規律,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終身學習的理念,按照“貫穿人的生命全過程,延伸到社會生活各方面”等終身教育要求,引導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在有效銜接。(作者單位: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吳江.中國人力資源發展報告(2013)[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 劉育鋒,周鳳華.中高職課程銜接:來自實踐的訴求[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4):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