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克
摘要:根據淮安市林業種苗建設發展現狀和主要做法,分析了淮安林木種苗建設中存在的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提出了促進淮安市林木種苗建設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林木種苗;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2-0088-02
1引言
林木種苗是林業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保證造林綠化和生態環境建設,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物質基礎。近年來,淮安市林木種苗建設以實現林業資源增量、優化林木品種、產業升級、致富農民、實現小康為目標,以科技示范和重點項目工程為抓手,積極開展了林木育苗生產、林木種質資源保護、打擊侵權和制售假冒偽劣林木種苗、加強林木良種育苗監管等各項工作,極大地推動了林木種苗建設的健康發展。
2林木種苗建設基本現狀
(1)種苗生產情況。一是苗木生產面積不斷擴大。截至2014年5月份淮安全市共有國有、集體及個人苗圃503家,育苗面積2226hm2,其中:國有場圃和林業部門育苗12家,面積278hm2,占有12.48%;鄉村社會育苗491處,育苗面積1948hm2,占87.51%。二是引導苗木企業走規模化經營。通過宣傳發動、政策引導、技術服務、信息服務、招商引資等措施,鼓勵社會各界投資林木種苗生產、科研事業,培植壯大良種繁育基地,全市育苗面積50畝以上苗木企業共 85 家,其中50~100畝26家,101~300畝39 家,301~500畝 12家,501~1000畝4家,1001畝以上2家。三是發展苗木生產重點區域初見成效。現已形成淮陰區劉老莊紅色大道、漣水縣保灘鎮327省道沿線、金湖縣黎城鎮工農村、洪澤縣寧連路兩側等4個連片面積3000畝以上的苗木產業帶。
(2)種苗管理情況。一是市、縣兩級林業主管部門經常利用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育苗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向廣大苗農宣傳種子法、江蘇省種子條例、江蘇省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核發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增強群眾的法治觀念。二是強化“兩證一簽”制度,嚴把種苗質量關。積極組織未辦理兩證的苗木生產企業參加培訓,辦理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三是加強了林木種子生產、經營檔案建立和管理工作。組織市、縣兩級林業執法人員深入林木種子生產、經營企業,按照《林木種子生產、經營檔案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幫助他們建立完善林木種子生產經營檔案。四是進一步加強林木種苗管理隊伍建設,提高種苗管理隊伍的服務能力和執法能力,充分發揮種苗管理隊伍在種苗行政許可證發放、種質資源保護、種苗執法、良種推廣等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作用,建設起行為規范、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林木種苗行政管理體制。
(3)林木種質資源保護情況。在位于清浦區的現代農業園區內建成鄉土樹種優質種質收集圃,收集刺槐、山核桃、苦楝、國槐、桑樹等10余個優良鄉土樹種種質資源,大力挖掘培育本地的鄉土樹種,目前已經對白皮桑樹、烏桕、櫸樹等樹種的培育繁殖進行了成功嘗試,還在淮陰區劉老莊進行了黃連木、絲棉木、烏桕等鄉土樹種播種育苗。對全市210株古樹名木按一級3000元/株、二級2000元/株、三級1500元/株的標準進行一次性保護補助,并組織技術人員對基地樹立了標示牌,認真登記種質資源,建立了詳細的資料檔案。
(4)林業技術服務情況。一是在每年育苗的關鍵時期,深入鄉鎮苗圃開展春季種苗生產管理技術指導工作,搞好技術服務。對廣大林農在種苗生產管理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了現場解答,就苗木修剪進行現場培訓,并手把手指導林農進行修剪和病蟲害防治,真正把廣大林農急需的技術送到了家門口,得到了廣大林農的一致認可和贊同。二是組織林業技術人員與苗木生產大戶掛鉤,幫助基層育苗大戶提高育苗質量。通過對育苗人員技術培訓,手把手輔導,幫助他們走出盲目擴大育苗規模不求質量的誤區,提高育苗質量。三是努力提升林業技術人員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不斷強化基層林業工作站人員思想、作風建設,增強服務意識,努力做到服務熱情周到、政策耐心解答、辦事快速準確、群眾來去滿意。
3加強林木種苗建設的做法
(1)加強宣傳,強化措施。為切實保證淮安生態市建設對苗木的需求,淮安的林業部門積極開展林業育苗重要性和生產規劃引導宣傳,使各級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林業育苗工作是淮安生態市建設的基礎,苗農認識到市場需求,林業部門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全市上下做到認識到位,領導到位,措施到位,技術到位,有力地促進了淮安全市林業育苗工作的開展。
(2)改善經營模式,做好科技示范。淮安人多地少,一家一戶育苗,地塊分散,不便集中管理。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要求各縣林業部門引導有育苗技術的林農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按標準化育苗技術育苗,采用良種,面積50畝以上,做到“五有”:即田頭有標牌、有育苗經營許可證、有田間管理記錄、有責任人、有工作總結,年終進行考核評比,發揮典型示范作用,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培育合格的良種壯苗以服務于淮安的生態市建設。
(3)合理調整樹種結構比例,保護優良鄉土樹種資源。多年來,速生楊樹以其生長快的特點在淮安迅速發展。2014年春,為解決楊樹春天飄絮擾民的情況,淮安林業部門從南京林業大學引進經過國家林業局審定的楊樹雄性不飄絮新品種南林3804和南林3412。一方面豐富了淮安的樹種資源,另一方面也為淮安林業事業的快速發展打開了新的局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淮安在重視引進、發展適合本地生長的速生楊樹品種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優良鄉土樹種的開發和適合淮安生長的其它樹種的引進。近年來,根據淮安生態市建設中農村造林和城鎮綠化的不同需求,增加了櫸樹、女貞等鄉土樹種育苗的比例,為淮安的樹種、林種結構調整、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搞好技術服務,開展技術下鄉。淮安全市林業職能部門在育苗生產過程中,積極為林農育苗服務,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引導林農使用良種育苗,傳授苗木生長各期的管理技術,通過舉辦培訓班、印發育苗技術資料、深入育苗地塊實際操作等形式,切實解決育苗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使林農育苗用良種、懂管理、有依靠,極大地激發了林農育苗致富的積極性。endprint
(5)抓苗木許可證制度,規范種苗市場經營秩序。一是嚴格執行種苗生產兩證制度,把好種苗市場準入關。全市林業主管部門把實行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制度作為依法治種的突破口,對林業育苗實行生產、經營許可證制度,對市、縣級林業重點工程造林用苗實行苗木質量合格證和栽植許可證制度。二是加強種苗市場監管,把宣傳《種子法》及《江蘇省種子條例》作為林業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和林木種苗行政執法的基礎工作來抓,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種苗市場檢查活動。三是在造林的關鍵季節,抽調種苗執法人員和檢驗員,深入造林現場,加強對造林工程用苗“兩證”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和種苗質量的抽檢。
4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國有苗圃示范帶動作用不強。國有苗圃由于基礎設施條件比較差或地處比較偏僻的地方,長期以來,專業技術人員沒有得到有效的補充。離退休人員或調離崗位的人員也沒有及時得到補充,苗圃后備力量缺乏。苗圃現有人員沒有編制素質較低,新的育苗技術得不到推廣,工人無積極性,很難發揮技術優勢,造成國有苗圃起不到示范作用。
(2)苗木品種不成規模,沒有自己的特色和拳頭優勢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3)全市苗木基地雖然較多,但優質苗木、大規格苗木較少。個體育苗戶開展楊樹育苗隨意性大,以短期經濟收益為目標,大部分苗圃的育苗是以一年生苗為主,加上散戶育苗任意采用加大施肥量或加大育苗密度,造成苗木木質化程度低,一二級標準壯苗產苗率低,大胸徑苗木緊缺;跟風現象突出,缺少信息渠道。
5林木種苗發展建議
(1)抓好造林苗木培育。以全市國有苗圃、育苗合作社、育苗(企業)大戶為主體,以林木良種補貼為抓手,以科技為支撐,抓好全市良種壯苗和優良鄉土樹造林苗木的培育,著力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保證全市林業生產對林木良種壯苗和大苗的需求。
(2)大力推進綠化苗木產業發展。以省、市林木種苗產業發展規劃為指導,因地制宜,科學引導。調整全市綠化苗木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經濟價值高、市場競爭力強、發展后勁足的名優品種。認真抓好老苗圃改造提升,充分利用市場導向作用,積極引導育苗戶實現標準化生產,進一步推動全市花卉綠化苗木企業健康發展。
(3)加強林木種子生產經營管理。進一步加大生產經營許可證發放力度,對已獲得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許可的生產經營者實行監督抽查,督促規范林木種苗生產經營活動,督促建立規范的生產經營檔案,確保種苗市場規范有序、合法經營。
(4)抓重點工程用苗的管理。對國債、綠色江蘇、領導掛帥等省、市、縣重點造林綠化工程,要繼續實行用苗許可證制度,規范苗木招標要素,推動保障性苗圃苗木通過苗木招標途徑將良種壯苗和鄉土優良種源推入市場和造林工程,拉近育苗、造林之間的距離,確保造林苗木符合工程建設要求。
參考文獻:
[1]高捍東.我國林木種苗產業化現狀與對策 [J].林業科技開發,2005(1):7~9.
[2]陳大勝,賈衛國,陸萍,等.江蘇林木種苗科技產業化問題分析[J].林業經濟問題,2002(6):322~326.
[3]劉紅.我國林木種苗發展對策思考[J].林業科技管理,2002(4):24.
[4]高波.淺談我國林木種苗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4):67~69.
[5]劉建功,劉勇.中國林木種苗業現狀及發展趨勢與對策[J].林業經濟,2006(3):2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