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芳
【關鍵詞】初中數學 生活化教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2A-0033-01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將生活中的事物規律與數學相關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深刻反思,促進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并由學習數學到應用數學逐步拓展與提升。數學理論知識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對實際生活的總結與歸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數學應用價值的挖掘。結合新課改理念的相關要求,筆者談三點在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重視生活化教學的應用。
一、整合教材信息,發現生活意義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它的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且貼近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和目標,重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習理論知識,將實踐與理論有效結合。因此,教師要整合教材信息,挖掘教材中的精華,引導學生發現理論知識的豐富性和實用性,并鼓勵學生發現生活的意義和樂趣;挖掘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認知水平,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自主探索與實踐。
例如,“軸對稱”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涉及《課題學習——最短路徑問題》的教學,但在實際生活中,也經常會涉及在河岸邊哪個點設立中轉站等問題。結合軸對稱相關知識“對稱軸兩側相對的兩點到該對稱軸的距離相等”,以及“兩點連接直線最短”,構造出簡單的數學模型,引導學生簡化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由模型分析不斷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規律。又如《課題學習——從數據談節水》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整合教材信息,指導學生學會手繪各種統計圖,或者用計算機模擬畫出統計圖等,進一步總結出節約用水的意義。綜合利用教材中的有用信息,激發學生發現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并不斷提升學生運用與探究的能力。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是引導和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策略。由于生活中涵蓋了很多數學知識和奧秘,所以創設生活情境,有助于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挖掘和探索數學的奧秘,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和知識的源泉。創設生活情境,將學生未知、淺知或錯知的知識貫穿在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生探索知識規律的興趣。教學時,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理念與方法,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例如,學習《數據的描述》相關知識時,教師結合統計圖表制作的方法、圖表描述數據的理論與方法,引導學生展開“從數據談節約水”的生活問題研究。結合學生自家一個星期用水的實際情況,利用計算機畫出統計圖,并運用統計和數據描述等理論,制訂節約用水的實用方案。學習《圓》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設計跑道”,展開實際問題的應用探究,分析如何制訂設計跑道的公平策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探索數學知識的發展規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求知欲。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應用能力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數學、領悟數學,同時也能夠應用數學。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社會生活中,也被現實生活廣泛應用,鼓勵學生從數學學習中探索出數學的應用價值。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應用能力,能夠有效地將廣泛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激勵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廣泛涉獵,多收集相關的生活案例,通過匯聚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知識與案例,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找出案例中運用到的數學知識與規律,引導學生遷移和拓展,逐步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強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生活中經常有關于“選擇什么樣的燈泡、租車方式、購票方式、調水方式”等問題,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但就在這些常見的問題中涵蓋了很多數學知識和方法。只有將數學知識靈活運用,才能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例如,《課題學習——選擇方案》中相關理論與方法的教學,筆者出示了一道題:“節能燈與白熾燈的功率分別為001kW、006kW,售價分別為60元、30元,假設有相同的使用壽命(3000h),照明效果相同,那么買哪種燈省錢?”解決這類問題涉及一次函數方程與圖象兩種解決方法,教師都可以引導學生拓展與探究。假設使用壽命不同、計劃照明時間有限制等,那么又該如何解決。通過這樣聯系生活實際,將實際生活案例作為教學依據,以此激勵學生學會應用與探究,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通過整合教材信息、找出生活原型、創設生活情境、聯系生活實際,有效挖掘出數學中的生活,探索出生活中的數學。結合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契合點,探索出基于生活應用的數學實踐教學方案,有效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打造新時代的應用型人才。
(責編 林 劍)